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张文忠  刘旺  李业锦 《地理研究》2003,22(6):751-759
在对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现状和居民个人居住区位选择偏好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居民居住空间偏好以及居民个人属性特征与居住空间偏好的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城北明显高于城南,居民购房也多倾向于选择城北;从居民居住空间偏好看,三、四环之间仍是居民购房的首选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防灾适宜度多准则评价(MCE)是土地利用防灾规划的关键。根据唐山市地质灾害资料,建立基于距离的防灾适宜度评价准则并量化评价指标。依据决策风险指标计算次序权重,应用层次分析程序(AHP)构建比较矩阵并计算准则权重,分析基于GIS的OWA方法、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的决策风险,确定唐山市土地利用防灾评价策略。基于决策风险和指标补偿原则计算次序权重、准则权重和一致性比率,得到唐山市土地利用防灾适宜度评价结果,据此提出唐山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住用地防灾适宜度评价的OWA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居住用地的安全受到多种灾害威胁,防灾决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开发基于GIS的多准则评价 (MCE)方法。文章介绍了在基于GIS的次序权重平均法 (OWA)中,依据重要性等级计算次序权重和应用层次分析程序 (AHP)构建比较矩阵计算准则权重的方法;通过OWA评价方法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 (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决策风险和指标等级重要次序的影响,并以唐山市为例,建立了各灾害因子的适宜度评价准则,计算了唐山市居住用地的防灾适宜度,对唐山市居住用地的合理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延伟  裴颖  葛全胜 《地理研究》2016,35(12):2227-2237
以土地利用、社会经济、高程数据为基础,应用BDI决策多智能体模型研究大连市沙河口区居住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① 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居住空间适宜性评价数值为32.186,居住空间以星海湾街道适宜性为最佳,其次是南沙街道25.288,黑石礁街道22.098。② 绿地影响着居住空间的适宜性,居民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③ 适宜居住空间有绿化较好,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空间所在区地面平缓,交通发达且及居民点聚集不十分密集的特点。总体而言,沙河口区居住空间宜居性差异性大,东南方向居住空间适宜性较强,全区整体呈现?型分布。  相似文献   

5.
一种结合GIS的双重目标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现有结合GIS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难以适用于存在多个冲突决策目标的问题。该文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相互冲突双重目标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应用矢量数据模型,逐个进行单一目标的多准则决策,根据决策结果建立决策平面;根据两个目标间的权重划分决策平面,采用图解算法实现双重目标的决策。与现有的线性整数规划、遗传算法等相比,该方法简单易用,适用于城市规划中具有大量候选项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6.
焦华富  韩会然 《地理学报》2013,68(6):750-761
购物决策过程是居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购物信息搜寻、购物目的地选择等方面的完整过程,是居民购物行为发生与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2011 年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建居民购物出行的嵌套Logit 模型,从购物出行模式决策、购物初始时间决策、购物目的地决策、购物出行交通方式决策等四个层面对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居民属性特征对购物出行模式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选择单纯购物出行的概率较大,而女性居民、有家人陪伴的居民更倾向多目的出行;在中心城区居住及出行距离远的居民偏好中午进行多目的购物概率较大,出行距离集中在1~2 km的范围内,而近郊区居民则避开下班高峰期进行购物,倾向选择2~5 km的购物空间范围;② 具有私家车的男性居民在晚上进行购物的概率比较大,其出行概率是上午的2.94 倍,更加偏好远距离出行;居民上下班途中购物大多发生在下班时间,偏好5~8 km范围的远距离;有朋友陪伴的居民更倾向上午依赖公共交通进行远距离出行;③ 以家为购物出发地点的居民的购物更倾向19:00 之后并且偏好远距离出行,公交车依然是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张文忠  刘旺  孟斌 《地理学报》2005,60(1):115-121
首先选取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北京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的评价要素;然后构建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居住环境进行区位优势度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进一步又研究了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与住宅价格的空间关系,以及与居民居住区位选择行为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为,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空间变化趋势与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以及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空间偏好具有相似性,即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商品房价格也相对较高,也是居民居住空间偏好地区。  相似文献   

8.
无锡都市区制造业的区位决策影响与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制造业区位决策的影响要素分析,讨论各区位因子对制造业适宜性分区的控制作用。以经济发达的无锡市为例,综合考虑生态约束、开发引导和相关空间因素,分别选择生态服务功能、灾害易损性、水环境风险进行生态约束要素分区评价;选择交通、集聚规模和土地潜力指标进行开发引导要素分区评价;同时考虑城镇和基本农田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全市域制造业的适宜性分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区位决策的依据,其中生态环境约束较弱、开发引导较强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制造业项目,而生态环境约束较强、或开发引导较弱、或人口相对稠密、或优质农田分布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制造业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选择的协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民在住房市场上的迁居决策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迁移决策,是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和演化的重要微观因素。本文以2009 年北京市城市居住环境评价和偏好选择抽样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居民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决策的协同性及其异质性,结果发现:居民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是一个存在正向相互联系的协同决策过程,而非两个独立的决策过程;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决策的正向反馈强度随着微观主体住房产权、户籍和家庭就业结构等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非北京市户籍、租房户和单职工家庭居民的居住迁移和工作迁移的正向相关关系要显著大于有北京市户籍、购房户和多职工家庭居民,并且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其居住迁移决策和工作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分析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的影响因素和评定准则,并采用三标度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因子、评定准则相结合建立物元模型,利用可拓理论,通过关联函数给出各评价因子在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中的量化值,介绍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可拓理论的经典域和节域的建立方法,确定了各评价等级的标准,最后划分研究区域的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给出了区划图。评价结果能够为城市用地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A GIS-based method for flooded area calc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Flooding sim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i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research fields for many years. Since the 1990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ology and its powerful functions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o simulate and display flooded area and to evaluate disaster damage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Most of the papers involved in this field are from hydraulic and hydrologic point of view and b…  相似文献   

12.
LIU Ren-yi  LIU Nan 《地理学报》2001,11(2):187-192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study flooded area and damage evaluation has been a hotspot i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research for years. In this paper, a model for flooded area calc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is presented. Flooding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ource flood’ and ‘non-source flood’. The source-flood area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seed spread algorithm. The 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s calculated by overlaying the flooded area range with thematic maps and relating the result to other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To rais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model, a skipping approach is used to speed seed spread algorithm and all thematic maps are converted to raster format before overlay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flooded area calc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upon the resolution and precision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upon the accuracy of registering all raster layers, and up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This mod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Comprehensive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is model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most counties of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边艳  周春山  胡锦灿 《热带地理》2020,40(5):832-842
以2014年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24个街道、50个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数据源,从住房需求意愿与区位选择方面分析了广州中产阶层住房选择,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向中心城区”性;2)现居住现状(人均住房面积、现小区区位、现小区建成年代、现居住时间)、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子女数量)和经济水平(家庭年总收入、个人年总收入、私家车拥有量)等因素对中产阶层住房需求意愿具有显著影响;3)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个体因素(教育程度、户籍地)等要素对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4)制度因素、区位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着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庆喜  李诚固  刘仲仪  胡述聚  刘倩 《地理研究》2018,37(11):2249-2258
基于长春市790个居住小区、178所小学、301家社区医院、1681个公交站点等空间数据,引用核密度估计、Riley's K函数、同位区位商等分析方法,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形态格局、集聚特性、“临近性”关系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态格局差异显著,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核心—外围”网点数量的分布特征趋同性与分异性并存;其次,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空间均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但集聚的规模与强度差异明显,二者空间分布的协调性程度仍需提高;第三,从分布的空间关系来看,居住小区具有较为明显的“临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倾向,但反之不明显,整体呈现出空间格局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for multi-index evaluation has special advantages, while the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s suitable for spatial analysis. Combining AHP with GIS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studies of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evaluation. Selection of potential areas for explor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in which many diverse criteria are to be considered. In this article, AHP and GIS are used for providing potential maps for Cu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riteria derived from geologic,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including alteration and faults. Each criterion was evaluated with the aid of AHP and the result mapped by GIS. 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use of a mixtur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in this article provide acceptable outcomes for copper porphyry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在广州市13个保障房社区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技术,分析了保障房社区居民情绪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区建成环境(住房条件、社区建设)和社区社会环境(社区社会网络和社区凝聚力)与情绪幸福感水平显著相关,但没有证据表明社区内的保障房比重与情绪幸福感相关。此外,居民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与其情绪幸福感显著相关。身体健康水平与情绪幸福感水平显著相关,且对于婚姻状况和住房条件与情绪幸福感的关系而言起到中介效应。因此,保障房的规划和建设要兼顾社会环境建设和物质环境建设,以提升保障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7.
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由于居住环境差异,导致剥夺现象发生。为探究居住环境剥夺对房价的作用机制,构建居住环境剥夺测度体系,创新了居住环境剥夺指数计算方法,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居住环境剥夺与房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 兰州市平均房价为12566.93元·m-2,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组团式分布格局,表现为从核心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2) 基于6个维度服务设施数量和种类差异,居住环境剥夺也呈现出不同空间分布格局。(3) 所有服务剥夺均与房价呈负相关,教育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强,生活服务剥夺对房价影响力最弱,教育和交通服务剥夺交互作用对房价解释力最强。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和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健  柴宏博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2):1447-1458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定性GIS)是西方人文地理学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它集成了定性和空间元素,更全面地阐明空间背景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这种多元要素的整合,可以表达人们生活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展示生活路径的三维可视化细节,实现可视化社会空间过程。本文试图梳理西方定性GIS的方法论并探讨其在基于情感表达的个体数据采集分析、基于混合方法的可视化活动空间研究以及基于多重互动视角的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定性GIS包含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多重含义,使得研究者可以从多个有利位置观察问题并参与其中,有助于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理论创新,为社会空间研究提供可探索空间。最后,从学科建设、方法论拓展、研究成果表达和研究议题选择等方面对中国开展同类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