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地质遗迹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地学服务于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成为地质公园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实践中3者并未和谐统一,使地质公园出现保护范围不当、各利益主体矛盾重重、和当地发展目标冲突、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厘定地质公园的目标属性,并以其指导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活动,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是突出地质公园的主题、统一各保护区、重视居民的需求、坚持保护和开发统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内岩溶地质公园多以石林、峡谷、溶洞等景观为主,而以高峰丛深洼地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的地质公园较为罕见。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高峰丛深洼地景观为主导的岩溶地质公园。本文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大类、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水体景观大类、古生物大类及环境地质遗迹大类6大类、12亚类等不同的地质遗迹类型,并且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质遗迹资源的对比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峰丛深洼地、甘房弄超深洼地、地苏地下暗河地质遗迹资源为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弄瑶、弄朝等深洼地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并且该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科研价值。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即地质遗迹资源在岩溶地貌学、地质构造学、水文地质学、地史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线路概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注意力转向文化线路上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注重社区参与、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受益是文化线路的特点之一,因此,文化线路上旅游活动中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与系统性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本文选取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居民这三个在滇南段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线路中起关键作用的群体为责任主体,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当地政府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当地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模型,分析这三方在博弈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和关键性影响因素,从而为这三方做出的旅游开发共赢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三方的最终决策选择依赖于博弈初始支付矩阵及关键参数的影响,政府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应多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加强对当地传统的保护,对旅游企业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行为应有所管理和监督,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让社区居民主动、充分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并将收到的旅游收益反哺居民,这样才能形成互赢机制。研究也表明,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主要源自于利益诉求的差异,但三方也存在利益共同点,可以从利益协调的角度,建立相关机制,遵循利益实现的原则,重视监督管理,加强社区的参与和决策,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叶俊 《热带地理》2012,32(3):300-306
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观察、座谈、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考察曼景法旅游社区在旅游规划决策、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利益分配、社区环境维护等4个方面的参与现状及问题,从5个方面构建其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实现路径:1)识别利益主体和旅游需求:曼景法社区的利益主体由西双版纳州政府、该村村民、游客和周边社区组成,各自的利益诉求决定其参与内容和行为;2)明确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定位:面向自驾车游客、散客及小型团队,以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傣家乐”;3)确定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具体途径为:参与旅游项目与产品规划、旅游营销、社区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国内外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少,对近几年来参与有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申报建设项目的总结,对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1.资料收集、野外调研、科学研究、资源评价、报告撰写等一些主要阶段,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技术流程进行了设计。2.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式等方法,对地质遗迹调查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质量控制方法。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对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及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可确定地质遗迹资源级别。实践证明,此调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6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并发表了关于保护世界地质遗迹的《地质遗迹保护——北京宣言》.兴建地质公园成了许多有重要地质遗迹的国家和地区的举措,本文在界定国家公园、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基本慨念的基础上,阐述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状况.并借鉴田外的经验为我国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是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将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同当地社区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主动参与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从而实现社区及遗产的良性发展已备受学者关注。对此,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分析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参与规划决策、参与遗产保护等等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途径,使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会上,《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顺利通过审查。《规划》划定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一个园区和两个保护点"。《规划》突出了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将为地质公园今后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质遗迹点的价值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以点面相结合的方式,较系统地开展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区划工作。以地质地貌背景及地质遗迹分布特征作为基础,进行自然区划;采用地质遗迹等级、保护现状及可保护性等因素进行保护区划,将崆峒山地质遗迹划分为2个大区7个集中区及1个特级保护区、1个重点保护区、5个一般保护区,并针对保护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优美,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以往对这种地质遗迹资源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现提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是一种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为此,论述了黄土地貌景观的旅游资源属性、美学价值以及向旅游资源转化的可行性和景观开发利用思路,并提出了建立黄土地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是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将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重视社区参与,更能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并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立足我国遗产旅游地忽视社区参与所导致的问题,从社区参与在遗产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提出了遗产地社区参与的模式和思路,探讨了社区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Zhejiang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It enjoys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e, and is a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area wit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t has nurtured the farming culture represented by Hemudu culture and Liangzhu culture, which have given rise to numerous preciou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t present, Zhejiang Province has three of the world’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and 12 China Nation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so it not only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heritages in China, but it has also at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protection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AH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well as the conservation experiences in government promotion, community initiative,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driving and social linkage. Furth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heritage protection,such as imperfect management of heritage sites, low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lack of special protection funds, and imperfect provincial management system,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1)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2) Develop regional public brand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sites; (3)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4)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IAH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5) Provide substantial support and input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AH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AH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IAHS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留下来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开发地质遗迹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地质遗迹赋存状况与保护情况的分析,针对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完善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模式,介绍了运用ARCGIS二次开发包,开发建立在地质遗迹空间数据库基础上的,集属性及影音图片信息于一体的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空间分析手段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决策分析,引导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社区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在当地社区的传统生活中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这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发展既能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为例,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构建了基于社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概念模型,其核心观点为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社区适应方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中的6个主要因子分别为:农业文化遗产社区、传统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旅游发展、社区生计和社区文化身份。几个因子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支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被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在我国的研究日益凸显。但是,中国国情复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系统加以分析。影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开发条件、资源禀赋、管理指导、居民素质、市场竞争能力、旅游发展状态。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系统主要由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社团、社区居民构成,外部系统的是由社区外部利益者和外部环境构成。经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内外部关系分析,得到内外部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保继刚  孙九霞 《地理学报》2006,61(4):401-413
在中国不同地区案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学者的案例材料,探究中国和西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发掘两者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基本结论为中西方社区参与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参与的社会意义不同,旅游是西方社会当地社区发展的力量之一,但却是中国当地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所追求的利益点不同,西方在追求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中国的社区参与注重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不同,西方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而中国社区几乎都是被动参与旅游;参与方力量对比不同,西方社区、企业、政府等各参与方之间力量对比相对均衡,而中国各社区参与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悬殊;参与的发展阶段不同,西方走得比中国更远。中西社区参与旅游差异出现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为民主化进程不同、NGO和NPO等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18.
徐辰  杨槿  陈雯 《地理研究》2019,38(3):605-618
面向乡村振兴的规划需要真正的社区参与,已有研究多聚焦于规划技术改进,对村民参与主动性关注不足,更受制于村民较弱的参与能力。本文从赋权理论激发弱势群体权能的新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句容市陈庄的社区参与乡村规划试验为例,结合社区心理学行为分析的“认知-情感-互动”逻辑,构建乡村规划赋权作用于社区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并从模拟参与选择、活动参与度和组织化程度三方面测度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变化。研究通过三年半共计84次跟踪调研的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村民、规划团队、政府言行的全过程资料,分析得出:针对不同规划阶段社区参与的特定目的,规划采用差异化的赋权策略,对社区进行了很高程度的信息、教育和制度赋权。尽管规划中后期的实际参与率稍低于初期模拟的参与意愿,但赋权仍维持了较高的社区参与广度,且显著提升了社区参与深度,包括村民参与动机的转变以及个体学习、集体行动等参与能力的提高。赋权的作用,通过增加村民的信息与知识、增强村民的信心和责任,进而改变村民对规划、社区发展和自身的认知、情感以及互动能力这一传导路径得以实现。研究深化对乡村规划社区参与行为的认识,并对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与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