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三都红盆冲积扇体划分为21种沉积微相类型。据不同微相空间组合及成因联系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其中首次将河道沉积又细分为主河道沉积和分支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2.
廖瑞君 《地质通报》2000,19(2):181-186
根据在江西省吉泰陆相红色盆地中 1∶5万区调填图的实践 ,提出了沉积体的概念 ,将吉泰盆地中各类沉积体划分为 7种沉积体类型 ,描述了各类沉积体的含意及特征 ,说明了沉积体的调查方法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XX井为例,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工业含铀岩系下白垩统洛河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研究。在洛河组中共识别出风成沙漠(下段)和洪泛河流(上段)2种沉积相,风成沙漠沉积相又分为沙丘、沙丘间、沙席、旱谷4种亚相,洪泛河流沉积相又分为河床和堤岸2种亚相。洛河组下段砂岩段主要由红色、黄色、灰绿色粗-细砂岩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佐以少量岩屑(沉积岩屑)和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砂粒干净、明亮,含较少胶结物与杂基,成分成熟度较高;以中-细砂为主,粒径范围在2.2~3Φ之间,次棱角-次圆状;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以跳跃搬运组分为主体,伴随有少量悬浮搬运组分,粒度分选性好,结构成熟度高。沉积构造广泛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等;层内可见呈舌形向上或向下尖灭的垮塌层,具有逆粒序的风成沙波层以及形似暗色条纹的条纹层等特殊风成沉积构造。砂岩颗粒表面具有一系列碟型和新月型撞击坑、麻坑、化学溶蚀与沉淀以及沙漠漆等现象。将洛河组下段砂岩与典型河流相砂岩、风成砂岩进行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洛河组下段含铀砂岩符合典型风...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东乡县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红盆外缘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顺导水断裂向盆地径流对形成红壤裂隙的补给资源所起的作用,并概括出三种类型的剖面。指出每一种剖面应研究的重点,粗略估算了地下水资源。最后阐述了红层地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本文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心组红岗段生油层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O2-H2S界面位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而,相应于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在间歇性干旱时期,陆源输入减少,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水体盐度加大,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O2-H2S界面多位于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中。上述两种气候条件在红岗段中上部沉积时期交替出现。红岗段沉积后期由于淡水的长期输入,湖水出现逐渐淡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胶结物、交代物或孔洞充填物,片钠铝石[NaAlCO(3OH)2]大量发育于海拉尔盆地和澳大利亚BGS盆地系。根据片钠铝石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片钠铝石的碳来源。BGS盆地系片钠铝石的1δ3C分布连续,分布区间为-4.0×10-3~4.1×10-3,计算出的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气的1δ3CO2值分布区间为-11.3×10-3~-4.6×10-3,结合片钠铝石的分布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片钠铝石中的碳来源于岩浆活动而带来的无机CO2气;海拉尔盆地片钠铝石1δ3C值分布连续,为-4.64×10-3~2.12×10-3,计算出的与片钠铝石平衡的CO2气的1δ3CO2值分布区间为-11.82×10-3~-5.11×10-3,结合海拉尔盆地探井中未钻遇碳酸盐地层、含片钠铝石井和幔源CO2气井分布相吻合且位于燕山期花岗岩区或其附近的深大断裂带上,认为形成片钠铝石所需的CO2气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CO2气,片钠铝石形成时因油气充注而介入少量生物成因碳。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永生  李曼英 《地质通报》2002,21(10):668-674
在过去的30年中有数支考察队在广东南雄盆地进行了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综合了南雄盆地近年的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湖北新洲盆地时代相当于浓山组的地层中得到的同位素年龄,认为上湖组时代大体上与Danian期相当,或相当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Puercan和Torrejo-nian期,其底界接近于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相似文献   

9.
广东三水盆地内广泛分布有晚白垩纪-始新世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他们表现为以玄武岩类(SiO2=44.45%~54.46%;K2O+Na2O=3%~6%)和粗面岩-流纹岩(SiO2=59.23%~73.27%;K2O+Na2O=7.5%~12%)为主的双峰式特征。这些火山岩大致由十三期火山活动所形成,其中,早期形成以粗面岩-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晚期以玄武岩类为主的火山活动出现在盆地的中部。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随着盆地断陷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岩浆由来自浅部岩浆房向深部岩浆房转化的过程。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受区域地幔上涌-部分熔融所控制,盆地的断陷过程诱发了不同深度岩浆房内岩浆的喷发。三水盆地火山岩的不对称分布暗示了盆地的东侧向沿海方向的拉伸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粒沉积岩岩相研究是烃源岩和页岩油、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我国陆相断陷湖盆环境多变和细粒沉积岩类型多样、岩石组合类型复杂的特点,需要进行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以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发育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厘米级岩芯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等技术,研究细粒沉积岩基本特征。陆相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可以按照(1)宏观岩芯精细观察描述,归纳垂向岩石类型组合;(2)分析沉积微环境;(3)对不同岩石类型组合进行X射线全岩矿物衍射和TOC测试,划分岩石类型和岩相大类;(4)微观镜下剖析纹层叠置关系;(5)分析成因和形成机制,对岩亚类细分等5步进行。岩相大类划分要简洁,是为满足油田勘探工作易于操作、建立与常规测井资料之间关系等要求;亚类细分是便于研究微观源储关系、分析沉积微环境和储层微观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李万华 《矿物学报》2011,(Z1):258-259
陆相暗色碎屑岩建造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相对优越,如我国北方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找矿目标即氧化带前锋可以准确预测和追索,相关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已成熟。相反,红色碎屑岩建造目的层不仅沉积相复杂,原生岩石地球化学类型多样,且铀成矿也具一定特殊性。依据近年来的找矿实践与最新研究成果,试图探  相似文献   

14.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的古环境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始新世时期东亚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青藏高原规模较小、两极无冰盖、高大气CO2浓度背景下天文因素对东亚环境演化的驱动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西宁盆地塔山剖面石膏-红色泥岩互层沉积的粒度、颜色和孢粉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晚始新世时期该区石膏-红色泥岩旋回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及其与轨道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红色泥岩层粒度较粗,其中孢粉含量较少,以蒿粉和藜粉为主,指示草原或疏林草原景观; 石膏层粒度较细,其中孢粉含量丰富,以栎属、楝属、麻黄属、松科植物为主,指示相对温暖湿润的灌丛-森林景观。西宁盆地规律的石膏-红色泥岩旋回具有广泛的空间可对比性,符合轨道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晚始新世时期,西宁地区石膏-红色泥岩旋回体现了地球轨道对该区沉积环境和植被变迁的驱动。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的三水盆地范围内发育典型的网状河体系。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坡降低以及河道深且窄的特点,并且发育天然堤、河间湖泊和洼地等地貌单元。钻井资料显示,网状河的沉积记录以泛滥平原地区沉积的悬浮负载的细粒沉积物为主,由砂砾和砂组成的河道沉积物分布比较局限,呈较窄的带状,被包裹在细粒的泛滥平原积物之中。主干河道表现出较高侧向稳定性垂向继承性,形成了较厚的砂体。较小的分叉河道则容易发生决口改道,沉积了较薄的砂体。河间湖泊沉积主要为含植物碎片的灰黑色粉砂质淤泥,沼泽中植物遗体的堆积形成了泥炭层。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河流搬运物质的快速加积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形成网状河体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司徒穗卿 《地质论评》1943,8(Z1):162-163
本文所论之红色岩层,分布於坪石红盆地中,范围包括广东乐昌,乳源两县,及湖南宣章县之一部,就岩性论,此一带红色岩层有划分分上下两层之可能,下红色岩层可再分为上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钻井和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确认了白垩纪-古近纪三水盆地存在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五大沉积体系,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根据五大沉积体系在纵向上的叠置关系,把三水盆地分为①早白垩世底部粗碎屑进积阶段;②晚白垩世初始湖泛阶段;③古新世-早始新世湖泊细碎屑加积阶段:④中始新世-晚始新世顶部粗碎屑填积阶段.最后,根据沉积演化过程中的生储盖匹配关系,指出盆地西部宝月地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最有利的层位为古近系怖心组,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为发育在怖心组大岗段之上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钻井和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确认了白垩纪—古近纪三水盆地存在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五大沉积体系,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根据五大沉积体系在纵向上的叠置关系,把三水盆地分为①早白垩世底部粗碎屑进积阶段;②晚白垩世初始湖泛阶段;③古新世—早始新世湖泊细碎屑加积阶段:④中始新世—晚始新世顶部粗碎屑填积阶段。最后,根据沉积演化过程中的生储盖匹配关系,指出盆地西部宝月地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最有利的层位为古近系怖心组,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为发育在怖心组大岗段之上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三角洲。  相似文献   

19.
张维  方念乔 《地球科学》2014,39(1):37-44
广东三水盆地的演化伴随着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研究三水盆地各类岩石之间的演化关系, 对在盆地内的玄武岩、粗面岩和流纹岩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样品的地球化学投图表明: 玄武岩样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板内玄武岩稀土配分模式, 而其微量元素也具有Nb、Ti富集、Sr弱亏损的特征, 由部分熔融产生;粗面岩与流纹岩样品稀土与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似, 两类岩石均经历以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过程.华南陆缘在始新世早期处于与红海相似的大陆裂谷环境, 喷发来源于深部软流圈地幔的岩浆, 但在42 Ma之后, 火山活动因区域挤压作用而停止.其后的南海扩张可能是两种作用的叠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吉安—泰和盆地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提出了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首先在区域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踏勘确立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初步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的群、组;第二,测制剖面,详细研究构造不整合面、相变换面、同相叠复面等界面特征及被这些界面围限的岩石地层内部结构等,正式划分岩石地层群、组、段,建立岩石地层层序;第三,利用主干地质路线调查,建立盆地地层格架;第四,开展面上地质调查,完成1∶5万地质填图;最后,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重点区段、剖面进行详细研究,总结盆地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