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桃及邻区早震旦世大塘坡早期岩相古地理及成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松桃及邻区找到了一些新的锰矿床(点),特别是凉风坳近源高密度碎屑流(砂流)沉积类型菱锰矿床的发现,用该区以前所建立的早震旦世成锰期众多沉积相模式难以圆满解释。本文从矿石和围岩的类型、结构构造、空间变化规律及古生物等诸多方面,试图运用现代沉积学原理来分析本区古地理格局及成锰条件,探索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黔东北大塘坡组菱锰矿矿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的品位普遍偏低,高品位的块状菱锰矿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并非稳定存在,弄清菱锰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文章首先从区域尺度分析了菱锰矿矿床分布与黑色泥岩盆地内部次级洼陷的关系,然后以杨家湾锰矿床为例,分析了同一次级洼陷内锰品位与含锰岩系厚度和矿层厚度的相关性。最后选取次级洼陷内的典型探井,从矿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等微观尺度,研究了菱锰矿矿床的垂向非均质性,探讨了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菱锰矿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大塘坡组一段底部,锰矿品位与矿层厚度呈正相关,高品位的锰矿主要为泥晶结构的块状菱锰矿,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黑色泥岩盆地的次级洼陷沉积中心;锰矿层在横向上并非稳定的均质沉积,从洼陷中心到洼陷边缘,菱锰矿的品位逐渐降低;锰矿层与粉砂质泥页岩交互沉积,具有很强的垂向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自《岩相古地理》(1987年第5期)开始介绍“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的层序地层学以来,引起了地矿部门广大科技人员的极大兴趣,并将其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引入有关的研究工作,如“黔西南及邻区两类赋金层序与沉积环境”(王砚耕,1990)、“中国南方三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牟传龙、吴应林,1991),以及在“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项目中的研究等等。最近,又开始了对地表露头(特别是在缺乏地球物理资料和占孔资料的地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地层分布的一门学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当今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介绍T.A.Cross倡导的成因地层组提出一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旋回层序地层学,探讨其关键技术运用方法,并以此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和各种分析资料,对渤南凸起地区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猫猫厂铅锌矿系黔西北铅锌银矿集区主要矿床之一,产于NW向与NE向构造交切复合部位,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与邻区典型矿床类比分析,认为深部找矿潜力大,应加大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7.
廊固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储集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钻孔岩心资料描述和对比,结合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区域分布特点的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凹陷区内古近系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地层层序,揭示层序地层构造格架,探讨了区域沉积格架特征及其对油气成生,储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煤层分布、特征研究,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对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划分,确定区内西山窑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及10个准层序.提出低位体系域发育断续分布的薄煤层,湖浸和高位体系域发育连续分布的厚煤层和特厚煤层.  相似文献   

9.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含锰岩系的铁锰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泥岩盆地内的菱锰矿矿床中常伴生大量黄铁矿,由于菱锰矿和黄铁矿的沉积过程难以直接观察,铁锰的富集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黔东北西溪堡锰矿的典型剖面为例,根据岩石薄片、TOC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含锰岩系及其顶底板的岩性序列、矿物组合和铁锰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沉积的菱锰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黄铁矿和菱锰矿富集关系上,西溪堡锰矿与现代波罗的海具有类似特征。含锰岩系顶板和底板的锰含量较低;含锰岩系内部的Mn含量波动很大,与铁含量呈负相关。黄铁矿和菱锰矿的沉淀析出具有先后顺序,通常黄铁矿从溶液中析出在先,菱锰矿沉淀在后。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露头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永清  李寅 《地球学报》2001,22(1):49-54
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和河流沉积体系构成单元等级界面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准噶尔侏罗系陆相盆地露头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的实际调查和综合研究,依据研究区沉积地层特征、层序和界面识别与划分、凝缩沉积、体系域和层序格架发育特点等,提出了陆相环境中层序地层研究以及层序界面、层序及凝缩层、体系域和层序格架识别与划分的若干标志及实际操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中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具典型地堑形态,沉积巨厚的新生代地层。针对盆地新近纪上新世地层形成时代有争议、地层层序划分不明确、沉积相界定较笼统等问题,利用钻测井资料及野外调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地新生代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了上新世各地层形成时代及其地层层序划分和沉积相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上新统可划分为蓝田组(11Ma—7 Ma)、灞河组(7.3 Ma—2.6 Ma)、张家坡组(3.4 Ma—2.6 Ma);新生代层序地层可划分为古近系构造层序、中新统构造层序、上新统构造层序和第四系构造层序等4个一级层序,存在6个构造层序界面。蓝田组以"三趾马红黏土"的风成沉积为特征。灞河组沉积时期,关中盆地的西安凹陷为一套冲(洪)积相、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固市凹陷为一套冲(洪)积、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相沉积;盆地边部开始出现小范围的风成黏土沉积。张家坡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沉积中心向南移;盆地南北两侧或边部为冲(洪)积扇相、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沉积,边部也有小范围的风成黏土沉积。  相似文献   

12.
叶太平  韩雪  陈仁  王敏 《地球学报》2021,42(6):945-958
滇黔桂地区代表性锰矿包括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广西大新下雷锰矿、遵义铜锣井锰矿和云南砚山斗南锰矿.本文利用显微镜、X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通过研究滇黔桂地区典型锰矿矿相学特征,结合碳酸盐岩研究方法,查明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Nh1d1)贵州松桃大塘坡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石英、伊利石,微相为SMF2、沉积相FZ1(盆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广西大新下雷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锰钾矿、菱锰矿、钙菱锰矿、蔷薇辉石、透闪石、石英,微相为SMF2和SMF15-M、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P2m2)遵义铜锣井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锰白云石、硫锰矿、黄铁矿、闪锌矿、高岭石、伊利石、菱铁矿,微相为SMF15-C和SMF17、沉积相FZ7(台地相),形成于沉积环境收缩阶段;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T2f)其矿物成分包括云南砚山斗南锰矿矿物组合包括褐锰矿、水锰矿、钙菱锰矿、含锰方解石、方解石、石英,微相为SMF4和SMF13、沉积相FZ4(斜坡相),形成于沉积环境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近系是尼日尔Termit坳陷Agadem区块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但研究区目前整体勘探程度低,对古近系有利沉积相带及砂体的展布没有系统的认识,这些都极大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因此在研究区古近系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预测有利砂体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文章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准层序组叠加样式、ΔlogR、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及地震时频分析等方法,在Agadem区块古近系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4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古近系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ESQ1-ESQ5)。在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内,综合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分析了Agadem区块古近系的沉积环境,认为古近系层序ESQ1-ESQ3沉积时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层序ESQ4-ESQ5沉积时主要为湖泊相沉积。在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本区古近系的两种沉积模式:层序ESQ1-ESQ3的拗陷期沉积模式及层序ESQ4-ESQ5的断陷期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汶凹陷官庄组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研究,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粒度分析,识别出冲积扇、辩状河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官庄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有了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新汶凹陷官庄组自下而上发育冲积扇-辩状河-湖泊和冲积扇两大沉积体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凹陷掀斜下沉时的冲积扇、辩状河沉积,中期凹陷扩张阶段的湖泊相沉积,晚期凹陷收缩时的冲积扇进积沉积.  相似文献   

16.
蒙庆 《化工矿产地质》1997,19(4):247-252
通过对山西柳林、襄汾两条地表剖面的观察及对华北奥陶纪地层剖面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认为奥陶系沉积可划分为4个旋回。但其成盐成钾条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雀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依据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原理,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寒武一奥陶系主要发育台缘斜坡相、浅水陆棚相、深水陆棚相、陆棚斜坡相、半深海盆地相、深海槽盆地相、大陆坡相带及海底扇亚相.在对沉积相序、沉积相平面展布、沉积演化等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该区的古地理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孔雀河地区寒武一早奥陶世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涠西南凹陷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  董桂玉  漆智 《沉积学报》2015,33(2):314-325
为了促进涠西南凹陷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开展了油区沉积相精细研究。利用岩芯、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基础上,将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岩芯描述基础上,进行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平面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流三段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并系统划分了沉积微相类型。探讨了碎屑流沉积的相带归属,将发育在河道中的碎屑流沉积划分为河道型碎屑流沉积,将单独产出的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环境不同划分为水上非河道化碎屑流沉积和水下非河道化碎屑流沉积。最后对各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符合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晚石炭世发育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近期研究成果揭示其具有巨大的菱锰矿找矿前景而备受关注。通过对穆呼锰矿含锰岩系剖面测量、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地球化学分析和碳酸盐岩锶同位素测试,对其进行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相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锰岩系可以识别出八种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相:泥灰岩相、砂屑灰岩相、微晶碳酸锰相、微晶—粉晶灰岩相、砾屑灰岩相、含砾砂屑灰岩相、钙质砂岩相、钙质砾岩相和3种岩相组合。结合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地球化学和锶同位素特征,指示古海水温度平均22.68 ℃,属于亚热带区。含锰岩系为海水较浅的碎屑滨岸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矿体顶底板处于海水相对较浅的氧化—弱还原环境,菱锰矿则形成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浅海陆棚沉积洼地,处于还原沉积环境,与海底火山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