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19,74(11):2197-2208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理科学》创刊14年来,从立足国内,面向全国,到走向世界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明确了办刊指导思想,总结了经验,阐明了主编黄锡畴教授在《地理科学》和《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创刊与办刊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春先生的大作《郦道元与〈水经注〉新解》(以下简称《新解》),于2113年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郦道元是中国北魏时期伟大的地理学家,他所撰写的《水经注》,具有重要的地理科学、历史科学以及文学价值。明清以来对《水经注》的研究繁盛,以至形成了一门"郦学"。《新解》一书就是"郦学"园地里绽放的一朵新花。那么,《新解》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地理学家和旅游规划专家、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前身《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创刊人郭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8月30日在石家庄逝世,享年76岁。郭康先生生于1936年,山西省平遥县人,1962年9月毕自然地理专业,曾任河北省科学院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中国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6.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5,60(5):870-873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会议收到论文近700篇,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陶澍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致开幕词,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相似文献   

7.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5,60(5):868-869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地理学者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这次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盛会,也是一次赋有成果的大会。回顾举办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及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的历程,有如下背景和信息与大家…  相似文献   

8.
何书金  盛文萍 《地理学报》2021,(1):F0002-F0002
2020年《地理学报》来稿1278篇,出版12期,共计刊文184篇,刊发2788页。10月9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五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本届共遴选论文96篇,《地理学报》1篇刊文入选。11月14日,《地理学报》入选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优秀地理期刊";《地理学报》 6篇刊文入选"中国地理学会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16—2017年)",《地理学报》责任编辑李义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优秀地理编辑"。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排行榜(2020版)",共142种期刊入选,《地理学报》位列榜首。  相似文献   

9.
姚鲁烽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6):1082-1084
1934年春天,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教授发起组织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年会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决议创办《地理学报》。9月,《地理学报》在南京创刊,由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张其昀任总编辑(第一任主编),中国著名现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撰  相似文献   

10.
朱竑  柴彦威  王开泳 《地理学报》2007,62(12):1337-1337
由日本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大韩地理学会协办、日本熊本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5日在日本熊本市圆满召开.这是2006年"第一届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延续.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3月29日,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2013年2月1日,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黄秉维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做  相似文献   

12.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地理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陈澄教授)。褚先生在建国前即编著了《地理学习法》《中国地理概要》等专著。建国后,褚先生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徐霞客游记》等著作,主编《地理教学丛刊》和《地理教学》杂志,还与孙大文先生一同编著了《地理教学法》一书(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报》2011,(9):1152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地理学家,促进地理科技人才成长,中国地理学会于1991年设立了《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根据《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条例》,经第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90华诞。为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吴先生70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吴先生“治学与创业并重”的人生信念和治学精神,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座谈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李晓英 《地理学报》2014,69(4):575-575
正政治地理学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很好地展开。2013年12月,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空白。全书共30多万字,分为范式的转换—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政区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术语;中国历史上两种基本政治地理格局;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三循环;行政区划幅员的确定。行政区域划定的基本原则: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地理分布的变迁;行政区划变迁中的文化因素;行政区划的等第变化;军管型的特殊政区;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  相似文献   

16.
史林 《地理教学》1994,(4):48-48
李春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李春芬地理文选》的出版是地理学界的一件喜事,该书为广大地理学界同仁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学理论养料,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治学严谨的老科学家探索与奋斗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教师编辑出版了《地理学的探索与耕耘——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以庆贺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该纪念文集由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协名誉主席、原广东省科学院院长谢先德教授撰写序言,华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8.
梁进社 《地理学报》2012,67(4):575-575
基础设施一词在当代中国甚为流行,但是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地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还相当不足.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撰写的专著《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空间组织》填补了我们遗憾.我认为这本专注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9月2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2013年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321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有:①缅怀著名地理学家赵松乔先生的学术贡献,特别是25年前赵松乔先生两岸破冰之旅对海峡两岸地理学交流的深远意义;②研讨2014年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及纪念赵松乔先生两岸破冰25周年有关活动安排;③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中赵松乔纪念厅  相似文献   

20.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骄人的进展,表现在科研方向的突破、对国家建设的贡献、研究手段的革新、对科学和教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但当前中国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学科整合不足、学术走向迷茫、竞争能力堪忧、全球视野欠缺、地理教育错位等问题。国际地理学对科学界所确定的关键研究问题表示出更大的关注,科学界也将更加了解地理学及其视角能对科学知识做出的贡献。地理学所关切的科学问题直指今天决策者的紧迫需求。地理学家以多种方式对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聚焦在:揭示复杂系统中的不平衡和动态,认识全球化 (包括环境、经济、人口、政府和文化等)的潮流及其影响,建立从地方到全球的空间连续系列研究,利用包括时间系列数据在内的纵向数据进行过程比较研究,加强地理学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决策的影响,加强地理教育,包括努力提高公众的地理学能力,改进高等院校地理学家的训练,提高地理理解力,加强地理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