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地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地铁沿线的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将引起基坑附近土体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对地铁隧道结构造成影响,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带来威胁。传统的人工监测受制于地铁运营的影响,只能在列车停运期间进行,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高精度的自动化监测能够实现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实时分析等功能,可以做到24h不间断监测,及时发现隧道结构和轨道变形,保证地铁结构安全,是地铁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东南部区域,较多城市地铁工程集中在沿海或沿江的漫滩区域,地层多为软土,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铁盾构区间保护区的变形监测尤为重要.地铁盾构区间受空间约束,一般比较狭长,本文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地铁盾构区间的变形监测精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合理、经济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3.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绿化改造及地下空间基础工程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区域的西部,正在运营的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赤岗塔"区间盾构隧道在该工程的地下由西北向东南通过。在保证不影响地铁运营的基础上,采用TCA型测量机器人对工程施工影响区间的地铁隧道进行监测。该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铁隧道等建筑物监测的技术水平,提高监测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度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结构安全变形监测需要及时、快速的反映。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隧道变形监测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文章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监测设备,使用VB编程语言和GeoCOM接口技术,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自动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国铁线路或场站工程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国铁运营和下穿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对既有国铁线路进行安全监测。结合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涉铁项目,首先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国铁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处理和分析工作;最后在系统中加入三维可视化分析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监测区域变形规律和趋势。该系统在合肥市地铁4号线下穿国铁项目中的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对铁路路基及轨道变形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为国铁运营和下穿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地铁线路施工中,为尽量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周边环境的影响,地下隧道设计覆土厚度较大,必须采用竖井施工作业,这样大大增加了施工贯通的难度。因此,为控制隧道施工的贯通误差,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措施和具体的监控方法,实现地面坐标和地下坐标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保证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地铁营运线路长度已近300 km,如何实时监测地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地铁营运安全,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高精度全站仪构建开发了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VT检验法对基准点进行了稳定性判定,实现了远程无线控制全站仪对地铁结构进行自动化监测,通过三维一体化、高精度系统快速对地铁隧道进行了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隧道直径收敛等诸多变形量的监测,并通过试验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监测成果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地铁结构监测毫米级的精度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方成龙 《东北测绘》2014,(1):219-220
当今,我国地铁发展迅速,许多城市地铁线路已逐步形成网状结构,这样有利于换乘,节省空间,但在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时,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安全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在不影响既有线路运营的情况下确保安全,自动化监测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阐述测量机器人在隧道自动化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地铁在运营过程中,极易受周边施工的影响,对地铁安全运营构成威胁.在运营地铁保护区范围内施工,为保证地铁安全需进行地铁运营监测.由于地铁运营监测对监测效率和时效要求较高,传统的监测手段无法满足地铁运营实时监测的要求.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在地铁运营期间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保证施工期间的运营安全.本文介...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而导致运营隧道结构变形的问题,利用全站仪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施工期间运营隧道关键节点典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精度评定。本次盾构下穿期间,运营隧道道床沉降整体呈现抬升趋势,管片收敛呈现扩张趋势,道床位移呈现向盾构推进方向运动的趋势。通过人工复核对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复核整体偏差在1 mm内,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测量技术支撑,通过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测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无反射棱镜激光全站仪进行隧道施工测量、断面检查、竣工测量的方法,精度分析以及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4.
邵文 《现代测绘》2017,(1):55-58
随着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快速增加,临近地铁的深大基坑项目也不断增多,这些基坑施工造成地铁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严重威胁地铁的安全,应对地铁进行高频率、高精度变形监测。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地铁监测周期短、时效性强的要求,而自动化监测可实时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动态监测数据,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据此,以某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方案为例,介绍了方案设计、监测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监测网布设等内容,监测数据准确反映了基坑开挖对地铁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可靠,有效保证了地铁的结构和运营安全,适宜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介绍以徕卡TCA1800型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广州市天誉四期基坑相邻地铁隧道结构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毗邻运营地铁隧道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各变形监测点的变形量与预警值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确保在项目施工期间地铁隧道的结构安...  相似文献   

16.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运营地铁中的 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啸 《北京测绘》2018,32(5):553-556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高效、连续、动态、数据实时分析等优势。本文通过介绍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并结合广州地铁2号线某站监测实例,对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地铁运营和停运两个时段的监测精度都能满足G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可以较稳定地代替人工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付和宽 《现代测绘》2011,34(1):43-46
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重大、危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地铁结构变形情况。静力水准测量是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对静力水准在地铁隧道内观测精度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布设在地铁隧道内部的静力水准仪进行遥控测量,对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地铁隧道内静力水准的观测精度以及地铁列车运营导致容器内液面震动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为类似自动化观测精度分析、观测数据取舍以及变形观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现阶段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该方法布设的变形监测点有限,且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整体变形特征。本文将移动式三维激光技术引入地铁隧道监测,采用推行式扫描方法快速获取隧道完整结构信息,自动化后处理软件全面监测隧道结构变形信息。该方法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地铁隧道快速、全面、可靠的结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产生变形,严重时会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利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对既有线地铁隧道进行自动变形监测,具体介绍了三维极坐标的测量原理和点位精度分析方法、阐述了观测值的实时差分改正模型、描述了ADMS测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其配置,并且采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自动化变形监测,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的工程实践,从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铁暗挖区间的工程测量方法和贯通误差;并根据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4个环节的贯通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有效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