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定了北黄海海水中的镭同位素226Ra和228Ra,研究了该海域水体中镭同位素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水体夏季226Ra的比活度为1.80~4.35 Bq/m3,平均值为3.06 Bq/m3;冬季226Ra的比活度为2.08~5.20 Bq/m3,平均值为3.28 Bq/m3.北黄海夏季228Ra的比活度为3.85~25.60 Bq/m3,平均值为10.60 Bq/m3;冬季228Ra的比活度为3.14~15.60Bq/m3,平均值为7.66 Bq/m3.该数据范围和中国近海其他海域、孟加拉湾、泰国昭披耶河口、濑户内海等海域相近.北黄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靠近山东半岛的海区和中北部海区表层镭同位素活度较高.C1断面镭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从镭同位素的方面证实了渤海海峡水交换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226Ra和228Ra的垂直分布较为复杂,大部分站位呈现出底层活度变高的趋势,其他少数站位呈现出中间层活度高的分布特征,不同来源的镭同位素输入至该海域形成了这样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水体的226Ra和228R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芬  门武  刘广山 《台湾海峡》2010,29(2):265-276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定了北黄海海水中的镭同位素226Ra和228Ra,研究了该海域水体中镭同位素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水体夏季226Ra的比活度为1.80~4.35 Bq/m3,平均值为3.06 Bq/m3;冬季226Ra的比活度为2.08~5.20 Bq/m3,平均值为3.28 Bq/m3.北黄海夏季228Ra的比活度为3.85~25.60 Bq/m3,平均值为10.60 Bq/m3;冬季228Ra的比活度为3.14~15.60Bq/m3,平均值为7.66 Bq/m3.该数据范围和中国近海其他海域、孟加拉湾、泰国昭披耶河口、濑户内海等海域相近.北黄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靠近山东半岛的海区和中北部海区表层镭同位素活度较高.C1断面镭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从镭同位素的方面证实了渤海海峡水交换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226Ra和228Ra的垂直分布较为复杂,大部分站位呈现出底层活度变高的趋势,其他少数站位呈现出中间层活度高的分布特征,不同来源的镭同位素输入至该海域形成了这样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量了北黄海水体的224Ra,研究了该海域夏季和冬季2个季节224Ra比活度及其垂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北黄海夏季224Ra比活度为0.24~3.48Bq/m3,平均值为1.14Bq/m3;冬季224Ra比活度为0.37~6.68Bq/m3,平均值为0.94Bq/m3.北黄海的表层水有3个224Ra高值区,分别位于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南部和北黄海中北部海区.30m水深将224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分成上层和下层2层.在0~30m水层,夏季,随着水深增加224Ra比活度逐渐增加,比活度变化较小;冬季部分站位由表层向下224Ra比活度逐渐降低.30m水深以下,224Ra比活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由224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得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为2.5~43.5cm2/s,夏季北黄海冷水团中心海域底层溶解态化学物质输运补给到上层所经历的时间为9~15d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锰纤维富集-射气法测量了北黄海水体的^224 Ra,研究了该海域夏季和冬季2个季节^224 Ra比活度及其垂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北黄海夏季^224 Ra 比活度为0.24—3.48Bq/m2,平均值为1.14Bq/m2;冬季^224 Ra比活度为0.37~6.68Bq/m2,平均值为0.94Bq/m2.北黄海的表层水有3个^224 Ra 高值区,分别位于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南部和北黄海中北部海区.30m水深将^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分成上层和下层2层.在0~30m水层,夏季,随着水深增加^224 Ra比活度逐渐增加,比活度变化较小;冬季部分站位由表层向下^224 Ra比活度逐渐降低.30m水深以下,^224 Ra比活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由^224 Ra比活度的垂直分布得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为2.5~43.5cm2/s,夏季北黄海冷水团中心海域底层溶解态化学物质输运补给到上层所经历的时间为9~15d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酸盐富集-EDTA纯化-Ba(Ra)SO4制源-α计数法,测定了我国第13,14 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西太平洋、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采集的 16个表层水样中的226 Ra比活度。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溶解态226Ra的比活度范围:西太平洋为 0.46──0.95Bq·m-3,平均值为 0.66Bq·m-3;东印度洋为0.5 6──1.2 7 Bq·m-3,平均值为0.81 Bq·m-3;南大西洋为1.17──1.63Bq·m-3,平均值为 1.45 Bq·m-3。还测定了上述海域 5个表层水样中颗粒态226Ra比活度为0.006──0.030Bq·m-3,颗粒态226Ra很低,只占溶解态的1.0%──2.6%,说明226Ra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上述洋区。测定结果还表明,52°S以南离南极较近的测站226Ra比活度较高,特别是 6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226Ra比活度更高,与其他作者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多种核素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和平面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γ谱仪测量了鸭绿江口及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的多种核素。由于这些区域 ,特别是黄河口 ,沉积速度快 ,泥沙从陆地直接搬运到海底 ,因此 ,2 10 Pb和 2 3 4 Th在沉积物表层均不呈现过剩 ,2 3 8U系的各子体之间基本处于放射性平衡状态。本文中 2 14 Pb的最高比活度是(6 .2 0± 0 .2 1 ) 1 0 - 2 Bq/g,最低为 (3 .0 0± 0 .3 5 ) 1 0 - 2 Bq/g。2 2 8Ac的最高比活度是 (6 .6 0± 0 .5 8)× 1 0 - 2 Bq/g,最低为 (2 .80± 0 .3 8)× 1 0 - 2 Bq/g。诸核素的平面分布与垂直分布均有一定波动 ,这种波动与沉积物的陆源变化及海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Ra与其他核素比较 ,更容易溶解 ,在地表水形成时 ,Ra已出现过剩。因此 ,在河口沉积物的表层 ,2 2 8Th呈现过剩。这种过剩可用来测河口的沉积速度。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已长期停止大气层核试验 ,因此 ,本文测得的 13 7Cs含量相当低 ,有些层次已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在冲绳海槽伊平屋海岭和南奄西海丘两处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的铀系子体放射性核素2 10 Pb和2 10 Po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 .在伊平屋海岭 ,甲烷及2 2 2 Rn的数据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不强 ,总2 10 Pb和2 10 Po放射性均低于它们各自母体的放射性 ,2 10 Pb和2 10 Po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 2 0和 2~ 5a ,而在以“黑色烟雾”为特征的海底热液活动强烈的南奄西海丘 ,在”烟雾”中的总2 10 Pb含量 ( 0 1 6 7× 1 0 -3~ 2 50× 1 0 -3Bq/kg)相对其母体2 2 6Ra贫乏 ,而总2 10 Po含量 ( 1 83× 1 0 -3~ 2 83×1 0 -3Bq/kg)则相对其母体2 10 Pb过剩 .该处海水中的2 10 Po的放射性高于东海陆架区及冲绳海槽其他海区 ,并且显示了2 10 Po过剩 .2 10 Pb/ 2 2 6Ra以及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的范围分别为 0 1~ 0 4和 1 1~ 7 8.在热液扩散带中2 10 Pb被优先从海水中清除 .控制南奄西海丘海水中2 10 Pb浓度的可能机制涉及到2 10 Pb通过扩散作用的横向输送 .在热液扩散带中高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表明2 10 Pb的耗尽及2 10 Po从海底热液喷出口的加入 .  相似文献   

8.
对1999年9~10月采自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的19份表层海水样品的Ra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水中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分别介于0.67~0.92、0.08~0.30Bq/m^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4、0.11Bq/m^3.^226Ra/^228Ra)A.R.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11~0.44,平均值为0.19.上述数值明显低于近岸海域水体的相应值,表现为典型的开阔大洋水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的特征看,研究海域Ra同位素含量与^226Ra/^228Ra)A.R.值均呈均匀分布态势.将本研究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本研究获得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比20世纪60~80年代得到的数据来得低,可能与水体层化作用加强导致的Ra补充量的减少以及生物生产力升高导致的Ra迁出量的增加有关.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中Ra同位素的时间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10.
察尔汗盐湖S4层晶间卤水的粘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1年 9月— 1 994年 1 2月 ,经 3年半的粘度测知 ,0 5m水深处 ,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运动粘滞系数多年平均值为 3 0 68× 1 0 - 2 cm2 /s;3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3 32 4×1 0 - 2 cm2 /s;6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4 0 94× 1 0 - 2 cm2 /s;9 0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5 71 7× 1 0 - 2 cm2 /s;1 2m水深处 ,多年平均值为 5 2 0 7× 1 0 - 2 cm2 /s。从 1 991年 9月— 1 994年 1 2月 ,各卤水深处卤水运动粘滞系数不论是年均值还是月均值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1 992年 3月— 1 994年 1 2月期间 ,多年来 ,3月份卤水运动粘滞系数为 3 473× 1 0 - 2 cm2 /s,6月份为 3 390× 1 0 - 2 cm2 /s,9月份为 3 496× 1 0 - 2 cm2 /s,1 2月份为 2 576× 1 0 - 2 cm2 /s。由此看出 ,9、3、6月份的值较高 ,1 2月份的较低。晶间卤水运动粘滞系数 (v)等值线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分布 ,即自东而西减小 ,首采区v值较低 ;表层卤水粘滞系数小 ,深部卤水粘滞系数较大。从 1 991年 9月— 1 992年 1 2月 ,各年份卤水运动粘滞系数的平均值均随卤水深度增加而增加。卤水的粘度系数除与温度及不同种类盐的溶液有关外 ,在察尔汗这种多种盐类组成的卤水中 ,其卤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比重在 1 2 0— 1 30范围内时 ,与比重及镁含量呈好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体动物:翡翠贻贝Pernaviridis、波纹巴非蛤Paphia(Paphia)undulata、凸加夫蛤Gafrariumtumidum、曲畸心蛤Anomalocardiaflexuosa、伊萨伯雪蛤Chione(Clausinella)isabellina、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和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对~14C-DDT和~14C-杀灭菊酯的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很快地在动物体中积累。翡翠贻贝和波纹巴非蛤积累DDT的能力最高,腹足类的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力较差。~14C-DDT在动物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消化腺和鳃中分布最多,外套膜、足和水管次之,贝壳中的积累最少。DDT在波纹巴非蛤中的半衰期最长,除鳃以外,DDT在波纹巴非始的软组织中的半衰期在30d以上,提示波纹巴非蛤可能作为海区DDT污染的指示生物。杀灭菊酯在软体动物中的积累和排泄类似DDT,但其浓集系数和半衰期均远远小于DDT。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的226Ra和228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永臻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4,13(4):394-399
用MnO2-纤维富集大体积水样中的Ra同位素,并用直接射气法测定226Ra和228Ac的β计数法测定228Ra的方法,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226Ra,228Ra的行为,结果表明:在该河口区226Ra,228Ra均呈非保守行为,226Ra,228Ra的最高值分别在盐度为19和9处测得。228Ra/226Ra)A.R.值在盐度小于19的区域约为3左右。与世界其他河口区相比,九龙江河口区的226Ra,22  相似文献   

13.
吴世炎  施纯坦 《台湾海峡》1992,11(4):363-367
本文提供了1989~1991年广东近岸表层水中~(90)Sr和~(137)Cs含量的分析结果。在调查海区,~(90)Sr含量为2.31~3.75mBq/L,平均值为3.21±0.45mBq/L。~(137)Cs含量为2.10~4.49mBq/L,平均值为3.47±0.89mBq/L。~(137)Cs/~(90)Sr放射性的比值为0.63~1.69,平均值为1.11±0.35。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未发现广东近岸海域有明显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目前广东近岸海水中的~(90)Sr和~(137)Cs主要仍是以往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落下灰残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210Pb 和239Pu 测定Saguenay 湾的沉积速率。在沉积物中过剩210Pb 的比活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但在柱状样82-072 的45cm 处和82-147 的6cm 处,过剩210Pb 的比活度发生突变。这可能与1971 年发生的陆倾有关。用210Pb 方法测得柱状样82-072 和82-147 的沉积速率分别为3.50cm /a 和0.49cm /a,与用239Pu 方法测得的沉积速率3.60cm /a和0.50cm /a 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The Luzon Strait transport variations during 1997~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TheSouthChinaSea(SCS)isthelargestmarginalseainSoutheastAsia.TheSCSiscon-nectedtotheopenoceanthroughseveralstraitsbetweenthesurroundinglandmassesandis-lands.TheLuzonStrait(seeFig.1)islocatedinthenortheastoftheSCSbetweenTaiwanIslandandthePhilippineIslands,whichisabout380kmwideanditslargestdepthismorethan2500m.Sincetheotherstraitsareveryshallow,theLuzonStraitistheonlymajorchannelallowingeffectivewaterexchangewiththewesternNorthPacific. Wyrtki(1961)firstlyassocia…  相似文献   

16.
对深圳湾北岸新民钻孔岩心沉积物中铁、钒元素、矿物鉴定的伊利石以及生物指标贝类介壳揭示的环境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表明,该钻孔岩心沉积物理深12.12~10.91m层段的杂色花斑粘土中存有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气候波动的记录。钒元素和伊利石分析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所记录的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可能表明,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中,气候曾强烈波动,并逐渐由晚冰期向冰后期过渡。这对研究晚武木冰期最低海面时期以来,海面回升及晚更新世晚期/早全新世的古环境方气候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方法采用磷钼酸铵(AMP)预富集CS,在弱酸介质中以氯铂酸铯形式沉淀、制源,进行β放射性测量,求海水中~(137)Cs的含量。方法的灵敏度为4.3×10~(-4)Bq/L,全程化学回收率和放化回收率分别为74.6±13.3%和71.4±3.3%。对~(40)K和~(87)Rb这两个干扰核素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6%。  相似文献   

18.
对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某站位叶绿素 a、POC、初级生产力、234Th/238U不平衡进行的周日变化研究表明,POC含量介于14.4~34.6 mmol/m3之间,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所占份额分别为74%~92%和8%~26%.POC垂直分布呈现由表及底降低的趋势,且白昼期间POC含量高于晚间,说明研究海域POC含量与生物过程具有密切联系.初级生产力水平在1d之中变化达5倍,垂直分布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与叶绿素a的变化相对应.短时间(2h)培养获得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长时间培养(24 h)的结果,证实部分新固定的碳被优先呼吸排出.结合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颗粒态234Th输出通量及输出界面颗粒物中的POC/PTh比值,可计算出真光层 POC的垂向输出通量为16.0mmol/(m2·d),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贡献的数量分别为13.3和2.7mmol/(m2·d).POC输出通量与初级生产力的比值(ThE比值)平均为0.31,真光层POC停留时间平均为11d.上述结果与Aksnes和Wassmann[1]的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但与其他大多数模型的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Metal-enriched minerals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 near hydrothermal vent fields.However,the dynamics of particulate metals influenc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is poorly constrained.Here,radioactive ~(234)Th in both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pha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kinetics of particle-reactive metal adsorption,removal,and residence in a newly found hydrothermal plume over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The results showed a relatively low value on ~(234)Th/~(238)U ratios(i.e.,0.73-0.88) compared to the deep oceans,indicating an enhanced adsorption of particle-reactive metals onto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plume.Based on the ~(234)Th-~(238)U disequilibria,the adsorption and sinking rate constants of ~(234)Th averaged(0.009±0.001) d~(-1) and(0.113±0.024) d~(-1) in the hydrothermal plume,corresponding to the residence times of(115±19) d and(16±5) d for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234)Th,respectively.This timescale allows vent-discharged particle-reactive metals to disperse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miles away.Thus,hydrothermal activities might influence the metal distribution in deep ocean over a very large scope.Also,a high sinking flux of(36.2±5.4) B q/(m~2·d) for ~(234)Th was observed for the plume,suggesting an enrichment of metal in particles deposited close to the vent.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le sinking could also benefit the transport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fuel the benthic ecosystems under the plume regimes.Thus,hydrothermal plumes may have an impact on both the elemental geochemistry and/or ecosystem to the deep oceans interior than previous expectation.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区域与分析方法 珠江口调查海区是指北起虎门、南至北纬22°00′,东起大亚湾、西至东经113°30′的海域。设水质调查站20个,表层沉积物调查站14个,采集了3个生物样品。并在8个珠江入海口门处设水质和表层沉积物调查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