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黄河洵测经济落后原因,论述了该区域经济起飞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加快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西汉古黄河三角洲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元芳 《地理学报》1994,49(6):543-550
根据历史文献、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以及卫星影象图等分析,探讨了西汉时期黄河河口位置、三角洲范围及其沉积特征。指出西汉古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近代黄河三角洲相似,每年进入主河口的泥沙达2.7×l08t左右。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土地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许学工 《地理学报》1997,52(1):18-26
本文在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对黄三角洲的土地结构(包括土地类型土地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大农业发展方向,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土地顺向演替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的区域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括城市的区域做为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对象,探讨包括区域经济、住宅、环境、土地利用及交通在内的可持续地区域开发战略,分析在实施可持续的区域开发战略时可能出现的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并论述规划家为消除其矛盾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一定条件,但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缓慢。本文试从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评价入手,剖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发展战略设想,着重探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还比较落后。为此,在充分认识该地区在建立交通运输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确立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从系统整体上全面、协调、综合发展,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对黄河三角洲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任美锷 《地理科学》1990,10(1):48-57
  相似文献   

9.
现代黄河三角洲^210Pb剖面的标准化方法—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业渝光  和杰 《地理科学》1992,12(4):379-386
  相似文献   

10.
11.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中的陆域水沙临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许炯心 《地理研究》2002,21(2):163-170
黄河三角洲发育是河口区河流动力及陆域物质通量与海洋动力及海域物质通量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造陆速率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的对比关系。当上述两方面处于平衡时 ,三角洲造陆处于临界状态 ,即净造陆速率为零 ,与之相联系的入海泥沙量和径流量可视为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临界水沙条件。运用经验统计方法估算出 :当入海年沙量Qs为 2 78亿t/a、入海年水量Qw为 76 7亿m3时 ,或者当关系式 3 1934Qs+ 0 0 85 6Qw=17 94得到满足时 ,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在黄河流域的环境管理中 ,应将上述两项临界值作为约束条件。黄河流域生态用水量的内涵应予以扩展 ,维持三角洲造陆平衡所必须的入海径流量 ,应作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用水量。  相似文献   

13.
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元芳 《地理研究》1991,10(4):29-39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论述1194~1855年的古黄河口泥沙堆积形式、速率及其沉积特点,并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形成机理和类型,以及尾闾变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认为在黄河南流夺准入黄海过程中,河口和三角洲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后两期形成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前期为径流一潮汐型,后期转化为径流一波浪型;后期河口迅速延伸,河口基准面相对抬升所引起的溯源淤积可达河南境内。  相似文献   

14.
从基础与发展环境、重点开发地区、分区开发布局等方面,论述90年代河北省区域开发与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国土资源区域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区经济正朝着开放,协调,分工协作,可持续发展。为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上应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杨劲松  姚荣江 《地理科学》2007,27(3):348-353
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土壤盐分、pH与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分较高且呈一定的碱化趋势;盐分与含水量为中等变异强度,pH为弱变异强度。受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盐分、pH与含水量均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分维数与Moran′s I系数分析均表明,盐分、pH与含水量的空间依赖性小,随机性因素是引起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原因。Kriging插值与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分和pH的分布存在着空间负相关性,且盐分与pH、含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盐分过高是导致pH降低的重要因素,含水量可为判断旱季表层土壤盐分高低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正朝着开放、协调、分工协作、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为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上应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开发与区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科学》1997,17(2):97-104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区域发异的概念,由此产生的中持续发展思维成功地运用到三角洲的开发和三角洲文明的形成之中。在以海岸带为基线,面向内陆和面向海洋的区域开发与区域交往的漫长历程中,古代留下众多历史启示。古往今来,区域划分一直是中国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5000年文明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锤炼出区域划分的目标:寻求区域内部的向心力和亲和力,保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最佳临界状态,分级处理模糊边界。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区域系统是开放系统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开发实例,分析了开发是开放性的,以此为根据,对开发西北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西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区域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为取得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社会经济效果,必须注意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之间以及其它产业在资源、空间利用和配置方面的协调统一。本文结合冀东地区区域开发的实践,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促进旅游业与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协调统一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