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灰石矿床是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北缘最早发现并勘探的典型偏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三位一体的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灰石矿床,其后的20年里我国陆续发现矾山、且干布拉克、马伸桥三个典型碱性杂岩体磷矿,表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北缘具有良好的碱性杂岩型磷矿成矿地质构造条件,是具有重要成矿远景的成矿带。朔州杂岩体为印支期侵位于太古宇黑云母花岗岩、片麻岩中,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营口-宽甸-狼林隆起。岩体由三个侵入期岩石组成,第一期侵入岩为偏碱性超基性岩,第二期为碱性岩,第三期为碳酸岩,磷灰石矿体按成因类型分为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和交代型,磷矿与碳酸岩和碱性岩有关,蛭石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磷矿探明储量1亿t,远景储量数亿t,为大型蛭石--磷矿床。  相似文献   

2.
马伸桥岩体是由同源不同期次的超基性-硷性-碳酸岩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杂岩体,其中超基性岩体是一个多韵律的层状岩系,产有9层磷矿,累计厚度68.25m.该类杂岩在世界各古老地台均有产出,半数以上产有磷、铁、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矿产.马伸桥岩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超基性-硷性-碳酸岩三位一体杂岩,在我国属首例.马伸桥硷性杂岩体产于...  相似文献   

3.
矾山磷 (铁 )矿床为一隐伏矿床 ,赋存在印支期碱性 超基性杂岩体中。矿床地处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 ,该处莫霍面深 39~ 40km ,并由陡变缓 ,矿床还处于张宣幔枝外围拆离滑脱带上。不同方向的深大断裂在矿床附近交叉通过 ,区域褶皱是印支期开阔宽缓的复式背向斜。赋矿的碱性 超基性杂岩体生成于 2 0 3~ 2 48Ma ,产状为岩盆 ,由三期侵入岩和一期脉岩组成 ,具层状岩系特征和韵律结构。矿体产于第一期岩石辉石岩带中。杂岩体航磁异常最高达36 0 0nT ,形态规则 ,地表剖面磁异常最高达 45 0 0nT ,剩余重力异常达 0 .2× 10 -4 m/s2 。在遥感影象图中 ,杂岩体与深部相连的同期岩体共同组成复合环状构造 ,并受北东向断裂和更大的环形断裂控制。据此建立了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矿床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鼻子梁铜镍矿产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有关。共发现3个岩体,其中以Ⅰ号岩体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近7km2,其余2个岩体较小。岩体岩石堆晶结构明显,具层状和纹层状构造。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通过槽、钻探验证,在Ⅱ、Ⅲ岩体已发现硫化物铜镍矿体9条,其中,一条矿体的视厚度达41.1m,Ni平均品位为0.5%,最高1.57%。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属岩浆熔离改造型矿床,有后期热液叠加。该类型矿床是在柴达木地块周缘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今后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矿区带:柴达木北缘成矿带(Ⅲ-24)。建造构造: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岩石m/f值为1.24~5.06(凌锦兰等,2014)。岩体侵入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系。牛鼻子梁岩体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367.0±2.0)Ma(凌锦兰等,2014),(361.5±1.2)Ma(刘会文等,2014)。  相似文献   

6.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Sm-Nd年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富含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对其已进行过详细研究。但是岩体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Sm-Nd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攀枝花、白马、红格岩体的年龄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年龄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年龄283~197 Ma。红格岩体283±38(2σ)Ma,白马岩体197±60(2σ)Ma,攀枝花岩体上部岩相旋回210±43(2σ)Ma,下部岩相旋回282 Ma左右。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7.
河北矾山侵入杂岩,由层状钾质超镁铁岩--正长岩组成,已知它含有大型磁铁矿磷灰石矿床.现在已测定了岩体的岩石和矿物的Sm-Nd同位素资料,并获得了杂岩体的Sm-Nd同位素年龄.4个矿物样品和2个全岩样品Sm-Nd等时线年龄为243.4±9.7Ma,INd=0.512045,εNd(t)=-5.4;4个矿物样品和7个全岩样品等时线年龄为239±19Ma,INd=0.512055,εNd(t)=-5.3.这些年龄资料表明,矾山岩体可能侵位于早三叠.而矾山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18±8Ma,Isr=0.70554,εsr=18.4的事实可能暗示矾山岩体在中三叠才完全固结并达到Rb-Sr体系封闭的温度.上述矾山岩体的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矾山岩体的物质源自富集的上地幔.  相似文献   

8.
朔州碱性杂岩磷矿位于朝鲜北部平安北道,距鸭绿江约10km,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营口-宽甸-狼林隆起东部,是朝鲜重要磷矿基地之一,与我国矾山和马伸桥含磷碱性杂岩处于同一构造岩浆岩带,这三个碱性杂岩型磷矿都是大型矿床。马伸桥和朔州碱性杂岩是塔里木-中朝准地台目前发现的两个典型超基性-碱性-碳酸岩三位一体的杂岩,是最具成矿远景的杂岩,根据"古老地台边缘及内部活动带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幔源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型磷矿成矿模式"和预测准则,塔里木-中朝准地台该类碱性杂岩型磷矿成矿远景十分可观。朔州碱性杂岩划分为三期侵入岩:第一期为正长辉石岩类;第二期为碱性岩,包括碱性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霞石岩;第三期为碳酸岩,包括方解石碳酸岩和白云石碳酸岩。磷灰石矿有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和交代型三个类型,矿石品位6.9%~9.5%(P2O5),探明储量1亿t,远景储量数亿t,此外伴生有蛭石矿。  相似文献   

9.
却勒塔格铜镍矿的主体是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主要位于研究区内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在区内通过重、磁、电、测深等物探手段,结合岩矿物性参数、地质特征、构造特点等建立识别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物理标志,即高磁、高重、高极化、中低电阻率特征,推断了隐伏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走向和分布范围,为铜镍矿的深部勘查起到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舒小超  孟凡巍  陶瑞  王坤 《地质学报》2023,97(12):4101-4116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晚三叠世矾山超钾质碱性岩杂岩体主要由单斜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等组成,以发育内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床而闻名。本文选取矾山杂岩体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及原位Sr-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母岩浆的氧逸度及含水性特征。研究表明,矾山磷灰石以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为特征,显示出缺乏显著Ce异常的“右倾”的稀土配分型式,且具有较低的Ga含量及较高的δEu值,暗示杂岩体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这也得到了磷灰石Mn氧逸度计的支持。所有磷灰石以高Sr、低Y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r/Y(>30)和La/Yb(>90)比值,且Sr/Y与La/Yb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矾山超钾质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矾山磷灰石的原位Sr-Nd同位素投点位于地幔序列,明显偏离地壳趋势。母岩浆的“氧化且富水”特征是矾山杂岩体得以发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与板片俯冲过程中蚀变洋壳对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通过对比矾山杂岩体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地质环境中磷灰石的成分数据,发现具有“高Sr、低F、少Cl”特征的磷灰石可作为识别超钾质碱性岩杂岩体(及其相关金属矿床)的...  相似文献   

11.
矾山磷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春 《化工矿产地质》2001,23(2):104-108
矾山磷铁矿床赋存于矾山杂岩体内 ,呈层状产出 ,是由深源富钾铁镁质岩浆演化而形成的晚期矿床。矾山杂岩体由三期侵入岩和脉岩组成 ,矿床产于第一期侵入岩中。第一期侵入岩较其它期次侵入岩REE含量高 ,按辉石岩—黑云母辉石岩—磷灰石岩的顺序增加。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元素含量表明 :在岩桨演化晚期 ,在贫硅和缺少足够“Ca2 +”的条件下 ,稀土元素极易代替“Ca2 +”而进入磷灰石晶格形成补尝类质同象。这对于研究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和岩桨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煎茶岭超基性岩与金矿床成因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煎茶岭金矿床属于与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超基性岩沿超壳断裂侵位(927Ma),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含矿超在性岩在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彻底的退化蚀变(388.7Ma)。经滑石-蛇纹石化,进而碳酸盐化,导致微量金解离。在后期活动性断裂控制下,形成含金硫化物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岩体的就位。.含金蚀变岩与金矿体微量元素组合、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超基岩有明显的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work carried out on the Fanshan layered apatite (-magnetit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the Fanshan complex, a potassic ultramafic-syenite layered intrusion located in North China. The Fanshan complex intruded into Proterozo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early Triassic. The complex comprises First- to Third-Phase Intrusives. The First-Phase Intrusive includes rhythmic Units 1 to 9, which mainly consist of clinopyroxenite and biotite clinopyroxenite. The apatite (-magnetite) deposit is situated near the top of rhythmic Unit no. 6 of the First-Phase Intrusive.
The economical deposit comprises Orebody II and Orebody III. Orebody II, situated at the top of Unit no. 6, consists of two kinds of layer: one magnetite-apatite rock layer at the top and a few apatite rock layers at the bottom. Orebody III is situated several meters below Orebody II, and consists of an apatite rock layer.
There is controversy over the or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the magma intrus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magma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magma immiscibility). We review these problems of this unique apatite (-magnetite) magmatic deposit.  相似文献   

14.
矾山磷铁矿成因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春 《化工矿产地质》2001,23(4):223-228
在矾山磷铁矿床已有成因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矿床微量元素Co/Ni值特征、矿床地质构造、巷道地质素描和大地构造背景的分析 ,认为矾山磷铁矿床的磁铁磷灰石岩和磷灰石岩形成时是液态重力分异的正常顺序 :两者近于直立或磷灰石岩上覆于磁铁磷灰石岩之上。而由于张宣馒枝构造与其同期活动 ,产生了这种磁铁磷灰石岩上覆于磷灰石岩的“轻重倒置”现象 ,也形成了Co/Ni值特征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5.
解广轟 《地质科学》1965,6(3):278-283
超基性岩同围岩接触,一般都很少见到明显的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现象,特別是后者更为少见。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首先,超基性岩浆本身“活动组分”较少,如果沒有特殊有利的条件(包括岩体大小、侵入深度、接触面的形状产状、围岩成分以及构造条件等),这些组分不易集中,也就很难同围岩产生接触交代反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井下开采的矾山内生层状磷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稳定性,根据该矿工程地质现象、矿层及其固岩的自然特征和组合形式,确定该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准则,将其岩体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5个大组10个亚组,对每个亚组的岩体稳定性和巷道支护方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矿的软岩夹层是造成岩体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对岩体稳定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每个岩组的岩体稳定性受一定的地质规律控制,岩组的岩体稳定性的划分具有可类比性和空间分布可预见性,因而本文的研究对巷道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素娟 《甘肃地质》2014,23(3):56-60
银洞子金矿床位于甘肃徽县东南部,属多因素沉积再造型矿床。矿床受EW向F1断裂及次级构造控制,金矿化与下石炭统下岩组凝灰岩、凝灰质灰岩、不纯的薄层灰岩及其构造角砾岩有关,在金矿化区常见中基性—中酸性小岩体(枝)分布。金矿化赋存在通过此岩组断裂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  相似文献   

18.
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整的海相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和沉积相.其中,网脉状蚀变角砾岩带长>2km、宽>200m,代表喷流管通相;容矿大理岩长>3km,宽>1km,最大厚度>200m,分布于网脉状蚀变岩的外侧,为喷流沉积岩;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属喷流沉积相.锡铁山矿床喷流管道系统规模巨大,其大规模的物质供给系统为国内外现已发现的SEDEX铅锌矿床中罕见.现已揭露的锡铁山矿床主体属于喷流沉积系统的中心和近喷口相部分,锡铁山地区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层状铅锌矿体(床)尚待发现,同时,在矿床东南方向深部的侧伏延深部位,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赋存于厚层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这些大规模层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层可能不再是大理岩,主要围岩可能是富含炭质、钙质的沉积岩,如深灰-灰黑色的含炭方解石片岩、炭质片岩、方解石绢云片岩等.锡铁山东南部地区的滩涧山群相应赋存层位是大规模层状铅锌矿的主攻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