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昌黎黄金海岸沙丘动态变化及动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实地观测数据,并结合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系统分析了昌黎黄金海岸沙丘典犁地段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结果表明:在盛行风作用下,受物源减少、植被固定和人为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岸沙丘在整体向陆移动的背景下,移动距离由小到大依次为沙丘中段,北段、南段;沙丘迁移速度渐缓,由3.04 m/a减小到2.07 m/a;沙丘高度逐年降低,除个别年份高度呈现正增长外,其他年份均为负增长;沙丘向海坡坡度、背海坡坡度均减小,向海坡坡度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3.
河北昌黎典型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探地雷达探测了昌黎海岸沙丘区典型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的沉积构造,据此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昌黎海岸带在2 000 a BP波浪作用下发育滨岸沙坝,沙坝主要以向海向陆缓倾斜的沉积构造为主,现今的风成沉积发育于滨海相沙坝之上。海岸带向海一侧经历了潮上带前丘到横向沙脊的过程,横向沙脊在东北风的作用下主要发育向陆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同时由于向岸合成风力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层理的倾角略有差异,记录了海岸带风沙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内侧新月形沙丘由4组倾角不同的层理组成,被较大规模的二级界面分隔,复合新月形沙丘(链)经历了由盾状沙堆到典型新月形沙丘的加积发育并遭受风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悦  王妍  朱浩然  刘宪斌 《海洋通报》2021,40(6):657-663
在2019年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双壳纲软体动物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海域双壳纲软体动物含碳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分析了该保护区碳汇潜力与发展前景,以期为其他保护区海域碳储量估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2019年昌黎自然保护区海域双壳纲软体动物含碳量约为391.79~ 414.54 t,等同于吸收了总量为1436....  相似文献   

5.
基于GPS RTK技术的海岸沙丘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沙丘地形的特点,探讨并实践RTK测量沙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同时利用精度为毫米级的全站仪对RTK进行高程精度评定,其误差范围为2~7 cm,证明RTK精度能够满足沙丘动态监测的要求。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昌黎新开口南侧沙丘高度降低,且整体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6.
沙丘层理由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组成,由于风向、风速的变化,常见再作用面。  相似文献   

7.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有形成海岸沙坝这一潟湖形成的过程,其前身是晚更新世末期由风暴活动形成的风蚀洼地。应加强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形成、发育类型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究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演化机理和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长乐东海(DH)海岸沙丘剖面加密采样,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分析确定了DH海岸沙丘的发育年代。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以粒度参数作为主要代用指标,综合对比东亚和北半球其他地区小冰期(LIA)风沙沉积记录,以及东亚冬季风变化序列、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福建海岸线历史变迁等记录,探讨长乐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DH沙丘砂以中砂和细砂为主,总体分选极好,负偏至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基本符合现代典型海岸风成砂的特征;(2)OSL年代学分析表明,DH沙丘是近300年来的小冰期中后期发育的,这一时期总体气候特征是冬季风偏弱条件下的干冷多风,叠加频繁的人类耕作活动,海岸沙丘广泛发育;(3)LIA晚期以来,DH沙丘平均粒径代表的风沙活动强度与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对应较好,但是与欧亚大陆西海岸的NAO位相变化晚期序列的相关性不明显。区域台风、风暴潮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海岸带产生快速的风沙侵蚀和堆积,造成粒度记录信号的局部缺失或突变;(4)以DH沙丘为代表的海岸沙丘演变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动密切相关,可能记录了晚全新世海平面总体下降背景下的次级波动信息。自汉代以来,长乐海岸线逐渐后退,至今向东推进约5—10km,海退过程有效的促进了海岸沙丘向海进积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春、夏两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16种、浮游幼虫12类,合计种类28个。春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175 ind./m3和24.53 mg/m3)均明显低于夏季(1 511 ind./m3和229.98 mg/m3),季节变化显著。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夏季(2.00)低于春季(2.48),Pielou均匀度指数夏季(0.54)也低于春季(0.7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盐度、氨氮、pH、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和透明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与历史数据对比,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数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优势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福建长乐东部海岸环境演变,运用探地雷达(GPR)探测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沙丘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滩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交错层理,上覆沉积为风成大角度倾斜的交错层理以及局部的水平层理;(2)上部发育的倾向向背的大角度风成交错层理,反映了研究区丰富的沙源、宽阔的海滩、植被扩张的进积海岸特点;(3)从沉积序列分析,研究区海岸地貌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的滨岸浅海到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阶段,反映了海岸向东的进积过程中,外力作用由波浪作用为主演变为风沙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日照市海岸带2个重点沙滩的现场调查和沉积物粒度计算,综合分析了沙滩的侵蚀现状和粒度参数特征。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沙滩北部和南部处于侵蚀状态,中部为缓慢淤积状态;万平口海水浴场沙滩北部、中部总体呈侵蚀趋势,南部为淤积状态。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沙滩的平均粒径总体要小于万平口海水浴场沙滩,这与两沙滩的坡度不同有关,平均粒径从滩肩到低潮线逐渐变小。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沙滩的分选性要好于万平口海水浴场沙滩,分选系数具有由陆向海、由北向南逐渐变小的趋势。沙滩的滩肩和滩面处频率曲线主要为双峰,峰态平坦,物质来源复杂,低潮线处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峰态尖锐,物质来源单一。  相似文献   

12.
对140个海滩砂样筛取0.5Φ间隔的子样共455个,分别用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和HELOS激光粒度仪做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与筛分法相比,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和HELOS激光粒度仪的中值粒径普遍偏粗、粒径值偏小0.25~0.5Φ,同时测量结果的粒径范围更宽;HELOS激光粒度仪较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对细颗粒和粗颗粒部分敏感;球形度与粒径大致呈负相关关系。HELOS激光粒度仪与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的结果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可用公式(H=1.020 4×Q+0.047 9)从QICPIC粒径转换出HELOS粒径。两种激光粒度仪(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和HELOS激光粒度仪)与筛分法的粒度分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测量原理不同和海滩砂的不规则形状。QICPIC快速粒度粒形仪和HELOS激光粒度仪之间的差异原因有测量原理的不同、取样的不可重复性以及分散系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态系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1],它们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生理、生物过程 ,以及在生态系中的物质、能量流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生物粒径大小有关[2~4]。自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生物粒径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提出了海洋生物粒径谱假说 ,即海洋生态系是由最小生物 (如细菌 )至最大生物 (如鲸 )组成的一个生物粒径连续分级谱[5~7]。海洋浮游植物是主要的海洋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食物网(链 )的初始环节 [8],因此在生物粒径谱假说的指导下 ,人们逐渐开展了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及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粒径…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自然状态沙质海岸的侵蚀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河北省自然状态沙质海岸长期演变的基础上,运用"一线理论"及我国《海港水文规范》中的规范公式,建立海岸侵蚀数学模型,经2000、2006年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所建立模型的各参数确定合理,较真实地复演岸线侵蚀特征,可用于自然状态沙质海岸在较长时期内侵蚀预测。根据岸线的预测数据得出如下结论:2006—2026年,岸线整体后退速率不断减小,各岸段侵蚀速率有所不同。至2006年,戴河—洋河段侵蚀状态已基本停止,并逐渐趋于平衡;洋河—大蒲河段仍为侵蚀最严重地区,且侵蚀中心不断向南移动;大蒲河—塔子沟段受蚀速率明显减小,但随着侵蚀进一步进行以及沙源的减少,冲刷范围逐渐南移,将成为新的侵蚀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15.
海洋底栖生物粒径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粒径谱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的动态联系,成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底栖生物粒径谱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沿海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综合标准,研究了这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环境容量预测,沿海各环境功能区的确定和电脑化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烟台北部近岸海域5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采用Pejrup三角图对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区,利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动力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粒度呈现中间粗、东西部海域细的分布格局; 沉积动力环境可划分为AⅢ、BⅢ、BⅣ、CⅢ、CⅣ、DⅢ、DⅣ 7个区,总体表现为“中间强、两侧弱,近岸强、远岸弱”的分布格局; 研究区东西部开阔海域各存在1个沉积物汇聚中心,物质来源多样;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运移和分布与水动力条件基本吻合,且受沉积物来源的影响。潮流、沿岸流以及沉积物来源共同控制其沉积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2年7月东海陆架水文及悬浮体粒度等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水团内悬浮体物质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查明东海陆架海区陆源沉积物输运扩散机制、揭示海底沉积物来源和成因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夏季东海陆架悬浮体由两部分构成,即≤128μm的无机颗粒和?128μm以浮游生物为主的颗粒,其平均体积浓度分别为3.5μL/L和8.4μL/L。悬浮体空间分布受到该海域水团类型的制约。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台湾海峡暖水以及东海冷涡的悬浮体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峰值位于27.7—74.7μm和391μm;苏北沿岸流影响海域悬浮体粒径呈单峰分布,小颗粒端含量极低。悬浮体粒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与水团挟带的无机颗粒、营养盐输送以及水体界面阻隔密切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挟带大量无机颗粒和营养盐进入东海,致使其无机颗粒和浮游生物含量均为研究区最高;苏北沿岸流经长距离扩散后挟带的无机颗粒大多已经沉降,因此无机颗粒含量在研究区最低,而其挟带的丰富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含量为次高值;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东海冷涡以及台湾海峡暖水中悬浮体均以无机颗粒为主,其中前三个水团的水体界面处浮游生物含量较高;不同水团垂向交界处常形成温、盐跃层,跃层能够抑制底层营养盐向表层的扩散,导致跃层位置成为浮游生物高含量区。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风暴潮对山东海岸的侵蚀及近年来山东海岸工程破坏的原因,并着重指出,采用较短年限潮位资料导致校核高潮位偏低是海岸工程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利用长系列资料重新推算不同重现期的校核高潮位。本文推荐胶州湾附近的50年一遇的校核高潮位为5.54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筏式养鲍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病害防治、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共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达80%以上,年亩纯益达四万元,明显高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