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地财政"一词最早是对"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现象的一种形象说法。2000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收入相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土地财政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对土地财政现象有看法或者抱有偏见,讨论负面影响比较多,而从总体上进行理论阐述、全面客观评价得不够,比如根据一些经济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指责土地财政是"卖地财政";土地财政导致征地公共利益扩大化、损害农民利益;土地财政卖地透支未来收益,"爷卖孙田"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和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政府在土地财政问题上陷入了四面楚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政府确实在拍卖土地上赚了大钱,为什么各地又都普遍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这些年来我国城镇化扩张、土地改变用途和规划走的是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道路,即政府统一向农民征地和在城市收储工业企业土地,然后用土地质押贷款并推出商住用地拍卖,获取资金用以城市建设和补贴工业用地推动招商引资等。对于现行土地财政模式,应当说社会各界虽出发点各异但普遍持强烈的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把"以地生财"和建立"土地财政"作为获得地方发展资金的目标,不惜手段"经营土地",在"以地生财"、"第二财政"和"经营城市"的口号下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有的甚至歪用"招拍挂"政策,让地价飞涨,天价土地频出.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加上相关税收,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4.
5.
当前反对土地财政,有两个相当不同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地方政府低价向农民征地,高价到市场卖地,赚取巨额土地差价,侵害了农民利益,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提高给失地农民的补偿,政府不应当赚取本该归农民的土地利益.第二个理由是,地方政府经营土地,既是执法者,又是商人,地方政府就容易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推高房价.  相似文献   

6.
被严重低估的"土地财政" 目前我国政府每年公布地方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和支出规模.这些数据已经全部纳入了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根据财政部的统计资料,2009年,在上述1833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我们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入库额约为14239亿元,土地出让签订合同总价款为15910.2亿元.实际上,后一数据才是我国真正的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2012,(12):26-28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也被认为是土地改革即将提速的一个信号。"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征地制度改革确实非常必要,而且整个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013年《财经》年会上对此评价道。  相似文献   

8.
正1979年开始的"财政包干"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为了扭转这一现象,1994年,"分税制改革"应运而生。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格局,使税收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而地方政府的事权支出范围却越来越大,形成了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缺口。此时,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用经济资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土地财政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推进了  相似文献   

9.
<正>3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当下已经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1978~1989年,中国政府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先的一系列释放生产力的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奇迹。1990~2013年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以土地财政为基础,开发区建设、分税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造就了中国经济的第二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有可能成为引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导火索的高房价问题再度引起世界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十大最贵的房地产市场中竟有7个在中国.人均GDP冈过6000美元、且有数千万贫困人口的中国,居然集聚了如此多的超高房价城市.甚至,不少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都难以相信,中国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基本面和人均收入如此背离?纽约房价之高,已是世人皆知,但其一间公寓的价格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6.2倍;相形之下,要想在北京中心城区买下差不多的房子,则需要花去一个普通家庭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的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土地税收的历史与现状 土地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强制无偿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是政府政治权力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国有化,对农村土地仅征收农业税,城市土地税并人工商企业税收计征。改革开放以后,土地税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财政的产生与内涵自国务院1990年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随着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城市中工业、商业用地的大规模开发,以土地出让金为核心的土地财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樊继达认为,土地财政是中国特殊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一边倒地否定土地财政,似乎它一无是处,是十分危险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很难说两税下放必然助长或者遏制土地财政,实际上,这是一个调控手段,看地方政府如何使用了。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是一个收支并存的概念,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土地财政无疑给地方政府缓解了很大的压力,保证了城市的稳定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而且,各地的土地现实状况并不一样,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湖南地区来说,房价这一块均属于3、4线城市,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土地财政给房价带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11,(1):25-27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运行面临复杂局面. 一线城市房价高昂的头还没有低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上涨.不久前,南京、武汉、杭州等地也都出现高价地.为坚决落实调控措施,国土资源部2010年12月19日发出通知,要求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土地财政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把“土地财政”当成了,可以动用的重要力量。其具体的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政府出让上地不仅可以进行招商引资,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且还可以带来一笔额外的财政收入;二是政府出让土地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财政"是指政府通过经营城市、出让土地获取的收入。"土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对缓解地方财力不足、公共设施建设融资难,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地方发展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土地财政"的确功不可没;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财政也带来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实际已突破10万亿元,约占GDP的32%。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出让收入数量巨大。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1.6万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8.8%。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到2009年,该比例已上升为48.8%。期间有几年,该比例甚至一度超过50%。这种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收  相似文献   

20.
《新华每日电讯》7月6日刊登王立彬的文章说,2008年过半,从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到北京,去年的热点“地王”纷纷“流拍”。土地市场迅速“变脸”,致使往日不赞成房价“拐点”的说者,如今也承认、感叹地价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