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人都记得一部名叫《简爱》的英国电影,记得影片中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对罗切斯特先生说过一段话:"不管你是谁,我是谁,都将同样地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水族人的世界没有上帝,而且也没有关于天堂的传说,但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与"生"及"死"的遭遇中,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一个特殊的"老家"概念。这个"老家"是如此的空灵和遥远,谁也无法详细描述,更不可能抽个时间去看看,因为,所有去到"老家"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再次回到  相似文献   

2.
记忆深处,爸爸总说奶奶做的手擀面好吃。从小吃到大,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的我,从没有觉得奶奶做的手擀面有什么特别之处,总觉得不过是一碗农家面条。儿时的我常坐在奶奶身边,缠着她讲过去的事情。解放前,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从军入伍,常年奔波在外,是生是死连个信儿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记忆深处,爸爸总说奶奶做的手擀面好吃。从小吃到大,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的我,从没有觉得奶奶做的手擀面有什么特别之处,总觉得不过是一碗农家面条。儿时的我常坐在奶奶身边,缠着她讲过去的事情。解放前,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从军入伍,常年奔波在外,是生是死连个信儿都没有。家里的一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书     
正张爱玲的散文,是那种信手拈来式的做派。她是那种看到什么都有感觉的女人,看到书写书,看到画写画,看完戏就写《散戏》。给一本书写再版的序,她就东拉西扯地乱说上几句,好像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她的东西就是这样。所以她的书叫做《流言》和《传奇》。多么简单的事到了她那里是必琐屑、细碎、纠纠缠缠好像永远不会完。我倒并不觉得她那一两句常常被人引用的"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的名言有多么地好。好多  相似文献   

5.
回家     
父亲是个恋家的人,他说自己这一辈子有好几个“家”,都很值得珍视和怀念。父亲重病乃至弥留之际,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回家。回哪个家呢?他没有说,估计也说不清了。奇怪得很,一生走南闯北的他,老家的山东口音早被改造得四不像了,可最后时刻又操了一口纯正的老家话,我们听起来可就费劲了,有时要连蒙带猜,就是“回家”这两个字说得最清楚。  相似文献   

6.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人说那是永恒.流星划过沉沉的夜空,瞬间爆发出炫目的光芒,有人说那是永恒.是啊,人生亦是如此!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成就斐然,流芳百世,谱写着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生命在他们的无私奉献中同样成就了永恒!<复活海山第一人>传递着山海之间的永恒主题--坚持科学发展,也让我们慢慢地走近了一位追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新时代国土卫士--汤传龙同志.  相似文献   

7.
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及其越来越现实化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缺失什么,追求什么,也许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也许是纠缠不清的问题,当然更有众说纷纭的答案.对此,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这就是韦寿增用年轻的生命与一生的追求交上的完满的答卷. 感动:以生命答卷感动广西、感动中国 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我们收获的是感动.《生命的答卷》记载了韦寿增的许许多多动人的先进事迹,也记载了他平凡而又灿烂的生命心路痕迹.令人感动的不仅是他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他作为共产党员为事业理想献身的诺言,而且也是他用短暂的一生拼命做出的超越生命极限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亲亲土泥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  相似文献   

9.
巧手绣出山河美--哈尼族梯田稻作农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王秋兵 《国土资源》2005,(11):50-53
走进滇南哀牢山区,站在红河谷峻峭的山崖上,置身于茫茫云海中,不经意间油然生出一种似神似仙的感觉.在这迷雾后面隐藏的是什么?太阳喷薄欲出,东方天际一片红色.雾散了,色彩斑斓的山峦豁然出现在眼前,蓝、绿、红、黄的梯田像一条条彩带绕山飘浮,这就是精巧而壮观的哈尼梯田.把耕作做到这般份上,土地就不仅仅是维系生命存在一种本能的简单劳动对象,哈尼人通过智慧、信仰和勤劳,把土地变成了伟大的艺术创作,变成了神的家园,人的自由意志与天然存在合理地结合的雄浑画卷.于是,一山一水,一禾一木都有了鲜活的、激动人心的生命--这就是哈尼人的高山梯田.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朋友们,你想过什么叫幸福吗?辞海上说:幸福是生活的境遇愉快和美满。有人说:幸福是在物质利益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我觉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个年龄段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二十几岁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来到单位,  相似文献   

11.
在路上     
正世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是它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沉默良久。心想,这世上若真这种鸟,那它的前世一定是人类。纵然来世托生为鸟,也依然摆脱不了疲命奔走的宿命。人从哇哇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一生在路上。出生是这条路的起点,死亡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路程长短不一,有的路途遥远,看起来遥遥无期;有的路途浅近,刚迈出前脚就抵达了终点;有的  相似文献   

12.
乌镇就是一个能让你忘记现实世界中的自己,而后尽情拥抱自由的一个地方.没有什么比灵魂的相逢更美好了,你来了,就会知道.  相似文献   

13.
尽管许多人并不确切知道耶稣到底出生在什么时候,但所有中国人在1949年以后已经完全习惯于使用以传说中耶稣生年为起始的国际通用历法,那就是公历.当然,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生活中也从来没有缺少过独有的东方历法——中国农历,尤其在一个以农业为主流的社会,农历占据着特殊的生存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亲亲泥土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的永远给予我们关爱与付出. 我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脚印便或在泥土里滚成了一个泥孩,她从不会苛责我们,因为她知道,只有坚实地站立在泥土上,孩子的人生才迈出第一步.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泥土地上度过的,泥土的味道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15.
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这么一段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原所长韦寿增就是这样一个人.年仅31岁的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身先士卒、一心为民、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此,国土资源部追授他为"全国模范国土资源所所长"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百色市委追授他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种人,一生与石头为伴;有这样一个行业,一辈子与土地结缘.这种人选择了石头就注定要翻山越岭,踏遍祖国万里河山;这个行业选择了土地就注定要与烈日相伴,枕冷月共眠……是什么人可以将青春献给崇山峻岭?是什么行业让我们无悔于一生献给脚下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的地矿事业,我们的地矿人!  相似文献   

17.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3日上午,我正在所里值班,一位老汉推门而入,急切地问道:"外村人在俺村买空闲地建房,你们管不管?"见是举报人,我连忙站起来,微笑着说:"坐下来慢慢说,违法占地我们当然要管!"我拿起国土资源信访登记本,询问道:"您叫什么?哪村人?"老汉犹豫了半天,开口说道:"俺是小梁庄的,叫什么你就别问了。有人买了我们村东北角的宅基地,没有手续就开始动工了,你们赶紧派人看看吧!"  相似文献   

19.
赏石·赏心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石开始越来越青睐。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石头呢?原来,从远古开始,人与石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亿万年前,海浪和石头的撞击,产生氢、氧,而后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有一部分变成了人类。人类从森林里走出来也是依靠石头,成就了石器时代。石与人类的关系,既是同根生,又是半生缘。历代皇帝把美丽的石头喻之为宝物,赏石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利。进入新世纪,国人突破了生存和发展两大层次,人人都成了赏石的专家,奇石、观赏石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奇石,也称观赏石,是除宝玉石以外…  相似文献   

20.
位于白龙江上游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紧邻陇南,地震后的舟曲县境内发生多处滑坡,请求地质专家调查评估.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王世宇二话没说,就带着吴玮江和胡向德急驰六百公里外的舟曲.晚九时左右,他们刚到达舟曲县城在宾馆住下时,一次余震便不期而至,似乎在向他们示威.几人想着第二天要去现场工作,再看也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便上床休息.然而到晚上一点多的时候,一阵摇晃和响声将他们从床上惊醒.这次余震比前一次震感更为强烈,十几秒钟后,一切义恢复平静,几个人此时却全无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