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广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相关制度,大力推进"增减挂钩"、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相似文献   

2.
试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布局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10年来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成效、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的视角出发,分析和探讨了合理确定我国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布局的依据,以期为科学编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当前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 1-2015年)》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浙江省分别要建设1043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2004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统筹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进步,粮食安全已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的稳定阶段。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安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也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根据耕地保护制度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正近20年来,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政策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不断更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城乡统筹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发展诉求的转变,土地整治也由最初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逐步演变成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耕地不仅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资源基础,还直接关系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十三五"时期,是青海省人口进一步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加大、吃饭与建设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奋进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海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对耕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耕地保护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  相似文献   

7.
正34.什么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计划指标;③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未来三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控制总规模,结合省、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期间,一方面,经济建设速度不会放缓,项目落地不可避免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资源,甚至是耕地;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导致国人寿命逐渐延长,人口数量增加也是势不可挡。这一减一增,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人口增加也增加住房、工业及交通等生活生产用地需求。随着工农争地、城乡争地、生活生产争地不断加剧,国家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考虑,土地资源紧约束  相似文献   

9.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专门用于生产粮食,不能移作他用,更不能转为非农业用地.我国划出一定的土地面积作为粮食专用地,称为"基本农田",还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基本农田是"饭碗田",2001年全国划定16.32亿亩,预计我国人口高峰时将达到16亿,平均每人1亩."十五"期间耕地保护的目标,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28亿亩.但是不少地方由于急于要发展工业,提升区域实力,将增收困难的农业撇在一边,特别是不以种粮为主的省份,基本农田被蚕食鲸吞.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管理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城市规划,对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确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强调编制城市规划必须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同时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用地结构布局,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动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  相似文献   

13.
土地要素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城镇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要求也不断提升,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应坚持节约资源的理念,实施集约、节约用地策略,运用土地整治、拆造结合措施,贯彻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用地精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耕地动态平衡,打通平阳县经济转型发展土地要素发展瓶颈,有力推动平阳县转型发展、大建大美、打造温州经济南部城市经济副中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尉氏县国土资源局为有效预防耕地减少,确保粮食安全和缓解县域经济建设用地带来的压力,始终坚持把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和后备土地资源整治纳入第一责任目标管理,每年都把土地整理和加大后备土地资源整治作为补充耕地数量的重要途径抓实抓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是一个个区域性坚守的累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耕地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县辖区内7个镇3个乡,人口44.64万人,土地面积为47341.81公顷,其中,农用地32595.47公顷,耕地29586.4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90.77%。近年来,温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耕地面积增加791.01公顷,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温县在耕地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1.创新机制落实耕地保护。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十二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快速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人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2015年国土资源部对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进一步控制,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研究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采用重心模型和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必然导致大量耕地减少;国人寿命逐渐延长,人口数量增加也成定局。这一减一增,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很大压力,国家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考虑,土地供给紧约束的局面不会放松。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普遍吃紧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以下简称占补平衡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指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其作为新时期人类进步、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必然产物之一,所蕴含的正能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此,青海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011年至今,青海省实施了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和144个一般土地整治项目,为了进一步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建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各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等24个指标.采用均方差客观赋权,从各指标的统计特征值及全国的平均值出发,确定本省的生态安全评价阈值S.计算各地市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值,试图对本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