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数字城管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现状,以网格化管理理念为突破口,分析两者的异同点。综合已建或拟建的数字城管的城市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设需要,重点介绍北京市东城区"分步建设模式"和湖北省荆门市"同步建设模式"的建设思路。最后从项目实施、系统规划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建议,确保数字城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项目的集约建设和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宁波市智慧城管在巩固现有数字城管平台的同时推进了以SDSS为主导的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本文介绍了SDSS决策分析系统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分类,探讨了宁波市智慧城管的SDSS的总体结构图,阐述了宁波智慧城管具体建设内容,最后对宁波市智慧城管的发展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辽沈大地     
《国土资源》2013,(6):62-63
沈阳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于日前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是"数字沈阳"建设的基础工程,项目构建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以沈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初步完成了"天地图·沈阳"、"十二运"地图服务网站、规划国土"一张图"、数字沈河、数字城管、数字地税六个专题应用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与支撑,实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共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数字城管作为智慧城市业务应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各地探索创新应用的重要领域。洛阳市数字城管率先采用先进的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满足了专业化的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创新了"全景化"的数字城管应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发展,数字城管也应运而生。数字城管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城管平台根据部件数据的特点,采用Arc GIS数据入库来管理部件数据,Arc GIS数据入库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发现,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业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趋势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开展基于城市管理综合数据的智慧应用研究,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发展演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Google Earth"让我们对数字地球有了直观的认识.而湖南地理的数字化正在火热地进行之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数字湖南将很大程度地改变湖南人的生活. 2月22日下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在长沙给来自全省各市州、各省直部门的负责人讲了一堂生动的"数字湖南"的科普课.他透露,湖南计划在"十二五"末完成全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发展、城市管理范围由建成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所需解决的问题及对卫星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结合国家在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方面的技术进展,探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卫星技术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和主要子系统划分,并对人员和车辆精细化管理、车载视频快速上报城市管理案件、高精度移动测量技术、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乡结合部基础数据提取技术、基于定位实景融合技术的城管业务动态监管、实景影像动态数据更新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宁波市智慧城管和杭州市实景影像系统建设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产1∶2000正射影像图数据效益怎样?经费投入多大?" "就目前来讲,1∶2000正射影像图仅能满足数字城市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从长远意义讲,对耕地保护、地理国情监测、城管、林业、交通、农业、公安、应急、安监、环保等数十个部门都有重要作用.只要用到地图,1∶2000正射影像图就能派上用场,它比其他地图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是真实地表的完美反映.经费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00元."  相似文献   

10.
一、系统产生背景 摄影测量引入我国以来,国内在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王之卓先生于1978年提出的"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概念"指导下,我国数字摄影测量正以世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中国的摄影测量生产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在城市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利用RSI摄影测量系统,DMS摄影测量工作站测绘的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为"数字城市"提供了空间基础信息,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长沙作为地名,应出现在城市形成之前.长沙之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因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大会诸侯.当时,"长沙鱉"是作为方物(地方土产)贡献绘周王室的.《工会篇》称"长沙鰵""特大而美故贡也".方物以地为名,可见长沙当时已是很有名的地方.这是长沙之名出现有可考的最早时间.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修建时,包山2号大墓发掘出一批竹简,其中2件有长沙之名,一为"长沙正"名"龚怿",一为"长沙公之军".包山2号墓为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这是最有权威的佐证,说明长沙之名不晚于战国中期,可能早于公元前11世纪.又据《湘川记》云:"黔分黔中郡以南之沙乡地区置长沙郡",则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有人类聚居生活之始).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4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专家组对"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六大应用示范系统进行测试评审,经过询问、演示、实地查看和功能测试,专家组一致认为"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六大应用示范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在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维护性等方面达到标准,一致同意"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示范系统通过测试评审。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正>为"临时工替罪"的执法模式"亮红灯"11月13日晚,76岁菜农卖红薯遭城管掌掴一事有了新进展。郑州市金水区作出决定:除当事城管被刑拘外,城管一副局长、街道办事处一党工委委员被停职调查。然而,结合事件处置过程,更不难看出当地用心所在:一开始,执法部门坚称没打人;接着,处理了参与联合执法的物业公司一名涉案人员;随后,责任才追究到有关官员头上。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长沙引水工程23标崔家冲特殊地质处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超大断层破碎带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指出破碎带的注浆机制.从破碎带岩体注浆方案设计、注浆设备、长管棚及超前支护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长沙引水及地质环境崔家冲特殊地质工程隧洞的破碎带超前注浆技术、长管棚施工技术及超前支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的"地王",在低迷而暗淡的楼市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随着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城市卷入"地王退地"风波,"退地潮"开始蔓延到郑州.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发展时代,提高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水平显得重要且紧迫.本文介绍了以B/S架构为基础的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根据设计,系统开发实现了对测绘资料档案的"汇交、管理、发布、检索、服务"业务的整合.同时,系统采用虚拟数字库房、条形码、Oracle Spatial等先进技术对测绘资料档案进行了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见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肖顺良,是在长沙市门户网站"星辰在线"上,网上的他神定气闲,完全是一种底气十足的新闻发言人形象.肖顺良原来是一名部队副团职干部,1988年底,转业到长沙市国土资源局,20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土地有偿使用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虽然岗位变了,职务不断升迁,却一直站在长沙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最前沿,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到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从长沙城市发展新模式的推出到"两型"社会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他为长沙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管理事件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周期性特征,挖掘城管事件中隐含的时空规律和潜在影响因子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目前针对城管事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驱动效应的研究仍较为少见。本文基于贝叶斯时空模型,针对西北某地H市P区的街面秩序类、市容环境类以及宣传广告类城管事件在一周之中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建模分析,并探究了影响城管事件案发风险的潜在影响因子。研究发现:① 在空间上,3类城管事件的相对风险分布存在差异,街面秩序类事件集中在城市的居住功能区和商业功能区,而市容环境类集中在城市的居住功能区,宣传广告类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商业功能区,空间风险后验概率估计表明,以上2个区域是城管事件的热点区域。② 在时间上,每逢周二、周五以及周六,城管事件的相对风险较为突出,但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单调性。每天的8—10时和14—15时是城管事件高发的时段,其相对风险远高于其他时段。③ 城市建成环境对城管事件的潜在影响存在差异。研究区域内餐饮、交通、生活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与城管事件的关联最为紧密,且都表现为正相关。④ 城管事件的案发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渐进性的建模过程表明在分析城管事件数据时考虑空间与时间效应的影响是合理且有必要的。研究表明,贝叶斯时空模型的分析结果满足城管部门日常工作中关于城管事件智能分析与重点管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世界》2007,5(5):82-87
1项目简介 1.1背景 在"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系统于2003年提出构建国家"数字林业"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