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飞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不足,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秩序混乱.对政府职责认识不清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特殊阶段,对政府如何行使住房的保障职责,如何调控住房市场等问题,认识尚不清楚,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有人希望住房完全由政府提供,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太多,应完全靠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2.
"城郊农民市民化",是指城郊农民在向城市转移过种中,逐渐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其间伴随着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城郊农民在身份上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福利保障权等。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其相应的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说,主要是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使现有的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居民素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全面向城市市民转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广义的"市民化"还包含居民成  相似文献   

3.
正宅基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带有强烈保障和福利性质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最基本的"住房"问题。然而,随着城镇化加快,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我国现有宅基地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一、我国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全国第5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多渠道、多方位拓宽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探索以提供住房保障、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养老保障、救济救助等方式,让他们住有新居、掌握技术、干有工作、病有保险、老有所依,切实解决了"农民变居民"后的长远生计问题。搬进安置房,生活甜蜜蜜如何让被征地农民安居乐业,是新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头戏。据了解,目前兰州新区开建9000套保障性住房,主要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名为"彩虹城",第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作为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不仅没有从城镇化成果中分得一杯羹,还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了就业岗位、住房等生活保障,逐渐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根据"十一五"期间全省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城市规划区内失地人数达55785人。为了解青海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以及被征地农民对现行征地补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破解当前农民建房难问题,近年来,余姚市针对农民建房历史欠账多、农村宅基地违法占地多、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多、农村用地管理主体缺位等"三多一缺"问题,通过保障规划空间、创新建房模式、下放审批职权、规范管理制度等措施,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房"两改"等民生实事工程,积极解决住房困难户的建房需求,并促进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适度集中居住转变,由单家独院建房向联建多层公寓转变。  相似文献   

7.
钟和 《国土资源》2010,(3):11-13
<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资源管理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服务城乡统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城镇化新政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当前推进城镇化发展关键就是要让农民从农村"走得出去",在城市"安得下来",除了户籍制度改革外,还需要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城镇化筹资机制的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来实现。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展.而近期,城镇化更被决策层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说,无论是2013年还是未来几年,政府都会把城镇化作为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之动力.并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或如有人所说,城镇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之红利. 农民变市民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 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之重心及经济增长之动力,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对的,也与现代文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相合拍. 笔者认为,政府还应把"城镇化"推进一步,使之变为"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反对土地财政,有两个相当不同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地方政府低价向农民征地,高价到市场卖地,赚取巨额土地差价,侵害了农民利益,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提高给失地农民的补偿,政府不应当赚取本该归农民的土地利益.第二个理由是,地方政府经营土地,既是执法者,又是商人,地方政府就容易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推高房价.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核心在一个"化"字,关键在一个"人"字.城镇化包括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化、伦理道德教养程度提升的进化、法律法规纪律规则观念的强化、文化水平教育水平的深化、卫生习惯邻里关系的教化等.对政府而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年中国面临的极大问题,政治和口号式的管理不可能把中国带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全面建成小康也并不是GDP总量位居前列就可替代一切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来了. 7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被解读为是在投石问路.舆论普遍认为,下半年国务院会公布城镇化的细则和具体规划. 这份报告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大量农村转移人口的持续涌入已经让城市面临严峻的挑战.残酷的现实是,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发改委提出的思路是"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大量原农村村民因各种原因被转为城镇(城市)居民(以下简称"城镇居民").然而,他们中的多数人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的住房问题却难以得到解决,一方面城(镇)没有将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转城镇居民后宅基地又得不到批准,他们成为了制度外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3.
0引言实施城镇居民住房状况调查是政府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工作,世界各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形式实施经常性的住房调查。居民住房状况调查数据在住房和房地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先导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各国政府机构所重视和肯定。2005年,青岛市组织的居民住房状况调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使青岛成为继1985年全国房屋普查后率先组织实施(具有普查性质)住房调查工作的城市。通过调查建立了《住房状况调查数据查询分析系统》、编制了《青岛市住房状况调查数据资料汇编》和《青岛市住房…  相似文献   

14.
范德种 《国土资源》2006,(11):40-4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是许多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土地.土地是资源,是资产,农民集体土地一旦转为国有,其价格呈几何级数飞涨.地方政府低征高售,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失地中逐渐萎缩,被征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吃饭与建设两条线并行发展的矛盾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农民与地方政府冲突成为社会愈演愈烈之势,若不妥善处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2014,(1):22-23
正在各地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一些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其中某些不良倾向尤其值得警惕,因为它们有可能使一项新政策、好政策变味走样。城镇是人的聚集地,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早期的城市是因"市"而"城"的。有了集市交易,人们才逐渐聚集到一起。工业化的发一些地方热衷于土地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强征土地侵害农民利益,不少农民被迫"上楼"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民外出打工,佼佼者涌入城市购房置业,而农村宅基地空闲,现实中大量宅基地隐性流转.本文就宅基地流转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以期闲置的农村土地流动起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7.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土地供应工作的指导性计划.供地计划最早起源于1997年以后香港的"勾地制度"创新,从2006年开始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引进.目前,供地计划已成为城市政府利用土地闸门参与国民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手段.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17号)要求,"加大土地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市、县人民政府应于一季度公布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稳定土地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性工作,一定要抓紧抓实。近几年,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之城市棚户区改造比照效应,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心情尤为强烈。每到春季转暖时节一些村屯大量申请新建、改建住房。因此,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必然会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的大量征用.如何既能促进政府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能促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是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 1.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新一轮繁荣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所带动的.但是,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才经历十多年时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历史的眼光看,我国城市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超常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还历史欠账.新中国前40年,国家集中进行工业投资,城市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在开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建设在过去实物分房的体制下,受到严重的抑制,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住房消费需求的潜能才得到大量释放,并直接拉动了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属于"补偿"性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