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信息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对地球表层空间的相关数据技术分析进程中,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本文结合GIS技术研究了它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从它的评价思路、技术路线、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预测等多方面展开分析,证明GIS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质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是城市地质大数据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采用多源异构技术实现数据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方法是将结构化、空间、非结构化的城市地质数据按照统一的分类方式、统一的ETL标准、统一的存储模式和统一的调度方法在关系型、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用于多来源、多格式、多用途调查监测数据集成的结构化数据集成方法,用于不同介质、不同格式、不同标准成果资料集成的非结构化数据集成方法,以及用于存储多源异构城市地质数据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永军  侯云龙  刘武 《甘肃地质》2009,18(4):84-88,71
在研究分析兰州市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基础上,选择14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因子3项,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基础因子8项,地质灾害诱发因子3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野外调查资料、基础地质资料、遥感数据等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在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系统的栅格运算功能,将兰州市区各评价因子按照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信息叠加计算,得到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计算成果栅格图件。经综合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地质资料文档内容与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Hadoop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资料一体化耦合数据模型与存储策略,分析确定HDFS下地质资料文本化目标格式,并对地质资料原始格式、转换后的文本格式及地质信息的存储方式与模式进行设计;研究常见地质资料格式的文本化实现方式,并构建文本转换技术流程。为大数据环境下地质资料的文本导入提供技术路径,以及大数据环境下文本化地质资料的信息抽取、融合等智能化处理提供统一数据基础,对地质资料大数据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芳  刘昌鹏  徐友宁  刘瑞平  乔冈 《地质通报》2018,37(12):2138-2143
为实现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调查项目从论证-设计-调查-成果4个阶段全过程的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录入、使用和管理,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Windows7操作系统开发了"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集成、评价管理3个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实现了各阶段数据的规范录入,数据集成模块实现了将各个工作项目录入数据进行集成的功能,评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调查数据、测试数据进行自动评价并将调查矿山信息在GIS图上进行定位、查询及分析的功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建立适宜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区域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地质环境信息多源性,模糊性、非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可靠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使得复杂的多信息综合分析过程相对便于实现,以大庆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建立基于GIS平台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在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评价方面实现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一体化,提高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7.
徐雷  李成  奚砚涛 《江苏地质》2009,33(1):89-92
分析了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历史来源和不同存储载体的矿山地质信息特点,利用开源技术对Web Service架构下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研究,实现了异源、异构、异库的复杂地质信息的数据共享、地图显示以及图形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各地质勘探部门积累了大量地质数据,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这些信息,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探讨了地理元数据的现状和地理元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以及用XML文件存储和关系数据库存储的优缺点等问题;提出用XML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地质元数据,解决地质数据共享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用于管理、使用和发布地质数据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从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挖掘、可视化与应用5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关键技术,结合铀矿资源预测评价现状,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铀矿地质云的构建,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铀矿资源预测评价技术方法,对如何应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科学挖掘铀矿资源预测的有效信息,以实现铀矿资源的定量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相龙  肖克炎  李楠 《江苏地质》2015,39(3):389-394
基于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框架。采用瓦片金字塔模型实现成果数据与地形数据复合三维可视化,并完成数据的查询检索及分析功能,最终形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定位于满足用户对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数据的存储、浏览、检索、科学计算、三维虚拟可视化、输出、动态更新等需求。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可视化的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信息共享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感器实时监测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或生产开发中的应用,形成了动态与静态并存、多源异构的地质时空大数据。然而,目前地质信息系统在地质数据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静态地存储和表达出地质矿产勘查或生产开发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尚不能满足对勘查或生产开发过程中实时信息的存储管理,进而支持对地质过程的分析和研判。针对性开展了地质时空大数据表达与存储管理的数据模型研究,目标是能够融合数据多源与时空多维性,又能够支持时间关联与时间多粒性。针对地质大数据、地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数据紧密结合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事件多因素驱动的地质时空大数据概念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逻辑模型、基于系统工程库的管理结构和地质时空对象管理模型设计。基于地质时空大数据逻辑组织管理模型和时空过程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了地质大数据存储模型。融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动态监测信息实时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所需模型过程模拟的三维环境,通过绑定观测数据源,设计实现了基于OPC接口的模拟数据产生事件、作用对象响应的矿山动态开采流程。在王家岭煤矿首采区地质数据支持下开展了应用研究,实现地质时空事件条件下的矿山动态开采过程表达与数据管理,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资料,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然而,因地质资料的分散式管理,使得地质资料信息存储分散,“孤岛”式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资料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机制和手段,制约着地质资料信息潜在价值的有效发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旨在通过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对地质资料进行集成集群和深度开发,将分散、孤立的地质资料进行分布式汇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展现、挖掘地质资料信息,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长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形成了多专业、数据格式多样的海量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必将面临地质大数据相关的技术问题。介绍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模式,分析了CitusDB软件的分布式大数据运行机理,探讨了基于CitusDB软件的地质资料集群和大数据服务架构,可为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6-2013)工作历时8年,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矿情调查工作之一,形成了海量(TB级)的成果数据。如何高效的管理该数据集,实现数据的广泛应用,成为数据共享服务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全国矿产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基于元数据的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海量、多源、异构的地质数据的统一管理思路。通过对成果数据的分析整理,构建元数据库作为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索引,完成数据的统一集成管理,同时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访问;借助强大成熟的Mapgis k9功能模块和开源的NASA World Wind三维数字地球引擎,进行二次开发,搭建适合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推广应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提高潜力评价数据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亚峰  花卫华  李毅 《江苏地质》2020,44(4):337-344
地球科学数据依托于WebGIS进行数据共享与服务是全球地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地质数据存储格式不同、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差异及地质数据的敏感性等原因导致多源异构数据的产生,给数据共享与综合利用带来了困难。研究传统地质数据模型和GeoSciML模型,对比分析两者图层和要素属性方面的异同,从语义融合角度提出了采用传统模型的地质空间数据到GeoSciML模型的数据映射方法。结果表明,在数据格式转换和整合过程中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准确,地质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强且符合数据映射要求,为我国地质数据面向国际深度共享与服务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与普通的数据相比,地质数据有着多源、多量、多类、多元、多维、多主题等特点。由于地质数据自身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海量地质成果资料和相关信息要素,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为例,在Oracle 10G、Map GIS K9平台基础上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地质数据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从而提高地质数据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量化预测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及信息浏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成  贾海莉  白鸿均 《地质论评》2000,46(Z1):347-351
本文重点介绍在量化预测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技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评价单元划分、单元内各评价指标的统计、计算、预测、存储等工作,而且,还可对单元的几何信息、地质信息进行定位查询.  相似文献   

17.
邱芹军  段雨希  田苗  吴麒瑞  马凯  陶留锋  谢忠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2-2024020022
地质图件及其附属资源(如描述文本)作为地质知识的重要存储媒介,蕴含着大量的地学知识及专家经验知识及隐式知识。快速精准地对多模态地质数据进行知识规范化定义、形式化表达、语义化关联和精准化推理是目前地学知识抽取及挖掘的前沿。当前,海量的地学数据中图件及附属描述信息知识分布零散,图件中的信息无法有效地与描述信息进行关联并提供知识服务。本文以多模态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地质图知识表达模型,通过地质基础知识、规则知识及决策知识来表达图件中蕴含的显隐式地质知识,从语义、空间、属性三个维度表示地质对象间的关系;并基于领域知识针对地质图件及描述信息开展了地质实体及关系的精准抽取及存储研究,最后以江西省于都县银坑幅G50E011007图幅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矢量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知识表达模型及知识抽取方法, 能够较好地解决地质知识建模中图文关联弱、知识挖掘不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朝奎  严雯英  肖克炎 《地质通报》2015,34(7):1359-1364
与普通的数据相比,地质数据有着多源、多量、多类、多元、多维、多主题等特点。由于地质数据自身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海量地质成果资料和相关信息要素,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为例,在Oracle 10G、MapGIS K9平台基础上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地质数据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从而提高地质数据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TB级乃至PB级地质矿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大数据的存储难题一直困扰着地质界,传统的地质数据存储与服务模式面临诸多难题。结合Hadoop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地质矿产数据存储方法,将该方法与传统Oracle数据库存储方法进行了数据存储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存储方法比传统方法更高效,同时有效地解决了Hhadoop存储中出现的小文件存储问题。研究成果为地质矿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管理存储种类繁杂的海量地质资料和数据,地质数据库的构建一直是地勘工作的研究热点。随着立体填图和数字矿山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三维地质数据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三维地质数据库具备完整的三维空间属性,因而能够更深入地发掘利用地质数据本身内蕴的空间特征信息,对于地质勘探、矿区开采等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