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通化地区珍珠门组并非老岭群的顶部层位,其上确实存在花山(大栗子)组、临江组.并且与珍珠门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这一发现,为重新厘定集安岩群、老岭群的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也为老岭群的古地理再造以及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在这一地区寻找古岩溶型矿产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荒沟山铅锌矿床位于辽东台背斜太子河凹陷中的老岭隆起东南部。主要含矿层位为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含镁较高的大理岩。其岩性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薄层条带状硅质或含燧石结核的白云质大理岩、含碳质或石墨大理岩,并夹有多层片岩。矿区内主要发育三组断裂:①NE—SW向压扭性层间断裂(成矿前断裂);②NEE—EW向断裂(成矿后断裂)③SN向断裂,发育在主矿带两侧,常被矿体或岩脉所充填。  相似文献   

3.
羊砬子金矿位于通化市以南区域,米架子—杨木村一带,隶属通化县东来乡。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下元古界老岭群及集安群,北部及东南部出露晚元古界青白口系和震旦系。本区矿产受区域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并赋存在次一级断裂之中。沿断裂的分布的矿化蚀变带是找矿的蚀变标志。金、铅等元素的重砂、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等异常是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雁岭石墨矿床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褶皱带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区内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片麻岩中。在总结雁岭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含矿岩系为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类和片麻岩类等变质岩组合,矿床成因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研究表明,矿床沿NW-SN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矿体主要呈脉状、似层状或大透镜状整体顺层产出于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中。在矿区外围西北部的北山根及东侧的符竹园一带发现一些较有规模的石墨矿体,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吉南地区集安群与老岭群接触关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南部下元古界集安群、中元古界老岭群,自60年代初建群以来,两群接触关系一直没有获得确切解决,众说纷纭。近年来通过对大泉源幅、头道崴子幅、霸王朝幅和小荒沟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通化市南新农村——民和村之间,是目前吉南地区唯一有集安群、老岭群接触的地段,为研究两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地层分布特点、标志层、地质剖面等进行了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在此基础上,将本区集安群、老岭群接触关系和新农村——和平村剖面划分加以讨论,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南造山带东北段歙县岩群和昱岭关群是皖南地区重要的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本文对皖南地区歙县岩群昌前岩组和昱岭关群井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年研究,获得昌前岩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52±6 Ma和840±11 Ma,井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09±10 Ma,为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根据最新获得的锆石U-Pb年龄数据,确定歙县岩群的时代与江南造山带区域范围内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以及溪口岩群相当,其上覆的昱岭关群与下江群、丹洲群、板溪群、马涧桥组、登山群以及上墅组等地层单元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7.
文静  胡阿香  彭建堂 《地质论评》2022,68(5):1772-1788
赋存于变质岩中的层控(层状)型钨矿床的成因在国际矿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白钨矿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解决其成因争议的有效手段。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的西安钨矿床是该类矿床的典型代表,其矿床成因也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利用EMPA、ICP- MS、ID- M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该矿白钨矿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m- Nd和S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白钨矿中CaO含量小于其理论值,这可能与热液流体中的REE、Sr、Pb、Ba等元素与白钨矿中的Ca发生类质同象置换有关;该区白钨矿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富Sr、而亏损Mo、Bi、Sn、Nb、Ta等特征,类似于西澳绿岩带型金矿、云南大坪和湘西沃溪等造山型金矿床中的白钨矿,其Mo含量和Sr/Mo值均显示其具变质热液成因特征,而与岩浆热液无关;该区白钨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当一致,均表现为LREE亏损、HREE相对富集、MREE最为富集的特征,其分配行为主要表现为REE3+与Na+以电价补偿形式替代Ca2+而选择性进入白钨矿晶格中;该区白钨矿n(87Sr)/n(86Sr)测定值为0. 75412~0. 78231,表明形成该区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并非来自海水或岩浆热液,其矿床成因也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海底热泉(卤水)沉积成因”、“海底同生喷流沉积成因”或“岩浆期后热液成因”。在LREE—MREE—HREE三角判别图解中,西安矿区白钨矿样品点均落入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湘西造山型金矿区域,明显不同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钨矿床,该矿是属于造山型钨矿;在Sr—Nd同位素组成图解中,该区白钨矿与湘西一带出露的新元古代地层明显分布在不同区域,但部分样品点与华南最老地层—太古宇崆岭群重叠,暗示该矿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的太古宇崆岭群,而非来自赋矿的新元古界变质岩。  相似文献   

8.
吉林南部沿老岭断块南缘分布的金矿床(点)以南贫金矿床为代表,应属产于元古代片岩建造中的构造蚀变带型金矿床,其区域控矿因素是老岭群花山组片岩建造,断裂构造和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9.
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白云石大理岩矿位于通化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区内共控制二条矿体,矿体赋存于珍珠门组第四段厚层状、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中。探明了该矿的地质特征条件,进而为找矿工作提供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1概况及区域地质背景弓棚子铜锌钨矿床位于滨东地区宾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晚三叠末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岩浆活动带,张广才岭隆起西缘,铁力陆缘海盆,滨东隆起带中部,成矿区带的划分属于张广-才岭成矿带。矿床及其外围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自泥盆系至第四系皆有出露。其中中二叠统土门岭组为区域上的主要近矿围岩,特别是中二叠统土门岭组大理岩,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矿  相似文献   

11.
Q408号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熊耳群地层中,受次级断层控制,属于脉型铅锌矿床并伴生金银矿产。矿床所在区分布太华群、熊耳群等老地层,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多金属矿点分布密集,是重要的多金属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倪春中  张世涛 《矿物学报》2011,(Z1):213-214
1区域地质雨碌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北曲靖市会泽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杨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会泽台褶束滇东北坳陷盆地南部,处于小江深断裂带和昭通—曲靖隐伏深断裂带之间(NE构造带、SN构造带及NW构造带的构造)复合部位。区内地层出露齐全,沉积环境较稳定,主要为陆表浅海相。可分为2个阶段:前晋宁期地槽演化阶段:形成基底地层昆阳群,为被动边缘型灰黑色板岩夹砂岩。后晋宁期盖层演化阶段:震旦系至第三系均有出露,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交替  相似文献   

14.
陕西山阳—商南耀岭河群地层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耀岭河群中上部变安山岩的全岩 Rb—Sr 同位素等时年龄数据,并据东秦岭造山作用演化,对年龄进行了解释。同时与邻区该群同位素年龄比较,确定了陕西耀岭河群变火山岩的时代。认为耀岭河群地层时代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Rb—Sr 全岩等时年龄为1058±48Ma。在该群形成后,于扬子旋回晚期(约636±29Ma)遭受过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春福 《吉林地质》1990,9(1):21-30
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中,受北东向头道—金厂—通化断裂的次一级F_(210)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褐铁矿型矿石及黄铁矿型矿石。金与黄铁矿关系密切,主要呈自然金出现。金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珍珠门组第三段地层岩浆期后的矿液中。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迭加改造的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胡荣民  钱长海 《云南地质》1993,12(1):112-114
对云南昆阳群持“正层”观点者一直把黄草岭组作为中元古界昆阳群之底,但各地潇草岭组皆出露不全,因此,紧接黄草岭组之下是否还有呈正常沉积接触的中元古界地层,含矿性如何,一直是个疑题。近来,云南区调队八分队在滇中南部石屏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石屏县境内热水塘—车家城—带发现昆阳群黄草岭组以下存在一套厚逾1100m的地层。由于这套地层伏于黄草岭组之下,厚度较大,岩性与黄草岭组差别明显,似应另建新组。  相似文献   

17.
浅谈湖南711矿山体滑坡群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1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11km的许家洞镇。滑坡主要发生在711矿主矿带斗岭组地层,由3个滑坡体组成滑坡群。斗岭组地层上覆第四纪残坡积层,斗岭组地层为隔水层。通过对发生在711矿山体上的滑坡群的勘探及降雨和堆石的调查情况,结合对边坡角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废石堆置超荷、降雨通过第四纪土层的垂直入渗后在斗岭组和残坡积层之间形成软弱带。同时采矿中经常性的爆破震动也是诱发滑坡的原因之一。最后对滑坡群提出了刷方减重、埋设抗滑桩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5,14(4):1-15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集安群,老岭群),在近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以构造为纲,通过对构造变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在澄清区域构造形成的基础上,依据变新方向和指标新标志,在正确恢复地层层序的前提下,遵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原则,为形中的不同和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的差异,经反复分析对比,重新厘定为两个岩群,八个岩组。  相似文献   

19.
大横路钴铜矿床主要产于老岭群大栗子组第二岩性段内.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褶皱和断裂、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找矿标志主要为老岭群大栗子组含炭岩系、矿化蚀变(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区域化探及土壤异常(Co、Cu、Ni、Pb、Zn、Ag等组合异常)、老岭群大栗子组中的中基性脉岩等.  相似文献   

20.
在辽东-吉南地区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变质地体:辽北地体和辽南地体,二者之间以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接。辽北地体包括北辽河群和老岭群,辽南地体包括南辽河群和集安群。不同变质地体内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地层系统及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沉积环境、变质作用类型及pTt轨迹、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在早元古代时期形成于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两个变质地体最晚在早元古代晚期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