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任美锷、杨纫章两先生的“中国自然区划问题”一文,由于这是地理学中现存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使我们又重温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对照起来觉得很有意义。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和中南地理研究所部分有关  相似文献   

2.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2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期间,代表们对土地类型、自然区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完成以后,连同它的说明书,译成俄文,寄往苏联,广泛征求各位自然地理学家对于区划的意见。不久,即接得他们的书面意见,合计有15万字。1958年12月—1959年1月,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举行讨论会,专门讨论有关综合自然区划的各项问题。苏联科学院应我国邀请特派遣一个专家组(и.в.加尔曼诺夫、φ. φ. 达维塔亚、B. T. 扎依奇柯夫、Π. A. 列东诺夫、H.H. 罗佐夫)来我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的原来顾问 и. в. 萨莫依洛夫也于此时再度来华,和原在北  相似文献   

4.
前言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完成以后,连同它的说明书,译成俄文,寄往苏联,广泛征求各位自然地理学家对于区划的意见。不久,即接得他们的书面意见,合计有15万字。1958年12月—1959年1月,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举行讨论会,专门讨论有关综合自然区划的各项问题。苏联科学院应我国邀请特派遣一个专家组(и.в.加尔曼诺夫、φ. φ. 达维塔亚、B. T. 扎依奇柯夫、Π. A. 列东诺夫、H.H. 罗佐夫)来我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的原来顾问 и. в. 萨莫依洛夫也于此时再度来华,和原在北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自然区划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运龙 《地理学报》1990,45(1):41-55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合。以土地段为制图单元,根据初级地貌形态组合、土壤和植被的差别,可分出5种一级土地类型和78种二级土地类型。把土地类型结构相对一致的范围组合为自然小区,贵州省共有32个自然小区。参照“由上向下”的演绎,自然小区再“由下向上”地归纳为7个自然亚区和3个自然区,同时也明确地划定了界线。这样,全国自然区划方案在贵州省得以彻底贯彻,土地分类与自然区划也统一起来。然后以自然区划为框架,以自然资源结构为基础,论述了每个区划单元的区域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报1961年12月第27卷发表了任美鳄和杨纫章先生合写的“中国自然区划问题”一文,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曾对这篇文章进行过反复的学习,并有所启发。现就几个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报1961年12月第27卷发表了任美鳄和杨纫章先生合写的“中国自然区划问题”一文,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曾对这篇文章进行过反复的学习,并有所启发。现就几个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8.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9.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划归为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1977年,我们结合荒地资源考察,对该区自然条件及其分异规律进行了多学科调查,1978年,又针对该区自然带的分异问题进行补充考察。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嫩江  相似文献   

11.
南沙群岛自然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焕庭 《热带地理》1996,16(4):304-309
本文综述了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南沙群岛为例,论述了海陆兼备的区域自然区划,但这里存在深海区的垂直带谱问题。文中提出了南沙群岛地区自然区划方案,同中国科学院的全国自然区划的五级方案衔接,在三级区域下划分2个四级区域,再细分4个五级区域。  相似文献   

12.
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分五个组宣读和讨论论文,其中之一是自然区划组。在这个小组中,比较充分地讨论了综合自然区划方面的有关问题。20多位代表带来了13个省(区)综合自然区别实际工作经验,热烈地讨论了自然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尽管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通过这一次学术会议,对今后我国全面开展各省(区)的自然区划工作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以此来不断地丰富、充实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现将一些主要意见整理出来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13.
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分五个组宣读和讨论论文,其中之一是自然区划组。在这个小组中,比较充分地讨论了综合自然区划方面的有关问题。20多位代表带来了13个省(区)综合自然区别实际工作经验,热烈地讨论了自然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尽管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通过这一次学术会议,对今后我国全面开展各省(区)的自然区划工作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以此来不断地丰富、充实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现将一些主要意见整理出来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土地类型、自然区划与地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运龙 《地理研究》1989,8(1):101-102
从深入探讨土地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实地研究了贵州省的土地类型及其大农业评价和合理利用方向;在土地分类中还设计了一个三维判别图以使各种土地类型既排列有序又详尽无遗。接着应用“自下而下”演绎区域分异规律方法划分贵州省的自然区划系统,并应用“自下而上”归纳土地类型结构的方法确定自然区划单元的界线。提出了每个自然区划单元今后的开发方向和战略重点及土地资源开发的战略日标、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在定量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寻求出最优开发方案。在主题展开过程中还讨论了其它如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的关系、土地结构的概念、自然资源转换型区域开发战略的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建国以来继《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下称《草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下称《初稿》)、《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下称《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下称《总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国自然区划专著.1 本书与《初稿》的主要分歧《初稿》195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国地理学会曾于1960、1962年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地理刊物也连续发表文章讨论.赞誉者多,批评意见也不少.其中任美锷、杨纫章的意见最尖锐,并提出自己的区划方案.1979年出版了31万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详细论述.本书就是该书修改、扩充而成,遍幅增至71.6万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在科学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已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综合自然区划的工作,茌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从1956年到1958年所进行的全国自然区划工作,为今后各地区的自然区划工作的开展,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在科学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已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综合自然区划的工作,茌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从1956年到1958年所进行的全国自然区划工作,为今后各地区的自然区划工作的开展,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中,在亚热带范围内曾划出三个自然地带: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以下简称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地带(以下简称中亚热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中,在亚热带范围内曾划出三个自然地带: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以下简称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地带(以下简称中亚热带);  相似文献   

20.
区划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区域单元的分异组合和划分合并,以得到地表现象的同质性空间单元,揭示现象或要素在区域内的相似性与区域间的差异性,可为国土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参考。该文梳理了国内外自然区划研究进展和各时期特点,根据中国自然区划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区划的目标、类别、基本原则、整体思路等内容,并归纳近年来我国综合区划、部门区划的方法体系,以及综合区划、生态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灾害区划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自然区划方案。最后,总结了我国现有自然区划研究的特征,并结合当前国家需求分析了区划研究潜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