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5日下午两点多,万里无云,骄阳似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许昌县将官池国土资源所。
  这位老人看上去精神恍惚,一个劲儿地说:“身体不舒服,要到这里看病。”这让在所里留守值班的李芮很纳闷,心想:这儿是国土所,又不是医院,老人咋会到这儿看病呢?于是,她先把老人请进办公室,给她倒了杯凉白开,微笑着说:“大娘,您家是哪儿的?到所里有啥事?”谁知,老人并不接话,只是重复着“我不舒服,要到这里看病”。李芮仔细瞅了瞅,发现这位老人神态似乎有些异常,根本无法交流。她只好给所长惠亚涛打电话,汇报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七八个猫冬的老人坐在大门口享受着春日的暖阳,还有几个老人领着孙子孙女在游乐场玩耍,工销社门前人来人往,书屋里,六七个孩童静静地写着作业……初春时节,走进修武县西村乡浅山区大南坡村,眼前一派安静祥和的美好景象。来到这里,喝一杯美式咖啡,逛着“五条人士多店”,打卡高端艺术展览……当“城市美学”与“乡村美学”碰撞,大南坡便有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傣族歌曲,也是傣族村寨的真实写照。无需点缀,无需衬托,傣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田园风光。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把多少人带入那竹林影映下的傣家竹楼……摇曳多姿的凤尾竹,美丽别致、古朴而带着历史沧桑的竹楼,穿红带绿的傣族少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傣乡盛产竹子,竹子与傣家人似乎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情结,做工精妙的傣家竹楼更是让世人谈论了上千年。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逍遥似神仙。  相似文献   

4.
11月4日上午,62岁的刘德只老人在离开安阳市国土资源局时,高兴地说:“厅长能亲自接待俺们,听老百姓说实话,给老百姓办实事,这是俺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呀。”旁边的小伙子插言说:“就是,厅长可比咱县长官还大呀,平时咱哪能见着,厅长还这么客气,一点没架子。”刘老汉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是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大调研、大接访”活动中,张和儒副厅长在安阳市接待信访群众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李春昱院士见到当年的同事,着急地问:“兵马司9号的葛利普先生纪念碑到哪里去了?那上面有他的头像。我去了,怎么找不到了?”毕业多少年了,世事苍凉,老人还记着当年的老师、课堂、画像和碑。李春昱院士怀念的,是德裔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先生(AmadeusWilliam  相似文献   

6.
王老汉认亲     
“我要见局长,我要见亲人.” 刚上班,鄢陵县国土资源局大门口便跪着一位老人.大家忙把老人搀起来,扶到办公室坐下,倒上一杯水,慢慢地询问起老人:“大爷,您的亲人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上班呀?”  相似文献   

7.
星移斗转,阅尽沧桑。昔日“鹤立山岗”,飞鹿迎宾;今朝“三金之城”,情存北疆。这里蕴含着天地的造化,这里铭记着岁月的徜徉,这里流传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现着灿烂的诗章。  相似文献   

8.
“是共产党为咱办实事”这是张显德老人发自肺腑的心声,老人擦拭着热泪走出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办的时候,滕姣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每天清晨,在温州市鹿城区的华盖广场,都会有一群老人早早地跑来摆摊。几大锅热气腾腾的白粥,几种常见的家常小菜。与其他早餐摊位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吃饭并不要钱。这个摊位,便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红日亭施粥摊”。这个施粥摊从原料采购、煮粥做菜,到摆摊用的桌椅碗筷,都由30多名退休的老人张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岁末的一天,在槐树国土资源所所长赵国政的带领下,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呼吸着岭区清新的空气,我们来到了孟州市西部岭区杨洼村西南的一处沟底。转过一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南边,工人们正紧张忙碌地平整土地;中间,一拉溜5个塑料大棚梯次排开,在阳光下折射着耀眼的白光;北边,一座小型水库碧波潋滟。这里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1.
似水准椭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似水准椭球”概念,给出了“似水准椭球”的“匀质分层”、“整体纬向”和“内匀外纬”3种模式的密度分布方式。针对“似水准椭球”密度分布的合理性和稳定性问题,初步提出了求解“似水准椭球”的拉格朗日函数和哈密顿积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0日早晨,在修武县高村国土资源所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有几名群众气势汹汹地闯进来。领头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声音却似洪钟一般:"我倒要来问问看,凭啥不给我办宅基地手续?村上、乡里都同意了,你们国土所为啥不给办?"  相似文献   

13.
“对待工作如‘一根筋’,格外尽责;对待家庭似‘一盆火’,温暖呵护。”谈及马多旺,沁阳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原大队长梁根周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2009年12月28日,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四楼会议室回荡着《地质队员之歌》,会场内四十余位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地质队员整齐地坐在那里,那一抹军绿,充满着无限的生机,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使会议室内跳动着青春的旋律,充盈着阳光、活力、希望。  相似文献   

15.
礼赞金石滩     
在大连市金州区黄海边有个小渔村叫葛屯,归满家滩镇管辖。以前,这里是偏远的山沟海沿,名不见经传,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25年前,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来到这里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发现这里不仅地层、地质构造奇特,而且海岸地貌蔚为壮观:金沙浅滩,碧波万顷,海鸥翔集,点点帆影;岩石一层层、一排排,色彩斑斓,怪石嶙峋;屏气远眺,似蛟龙出海,大鹏展翅,巨鲸戏水,鱼跃龙门……这里的旖旎风光顿时吸引了这些出瀚海、入莽林、见得多、识得广的粗犷汉子。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华北地台最早的寒武纪沉积,见到了大型“干裂”(龟裂石)、滑…  相似文献   

16.
走进大寨     
曾几何时,在毛泽东“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吸引了100多个国家的元首与友人,以及近千万国内干群前来参观考察。那“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层层梯田美景,与那体现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战天斗地壮举,构成了一道具有时代特色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杏花春雨     
正如雾似烟的细雨清润的杏花有了些许的兴奋,排着队,一片一片地洇红了由近及远的几条山谷。杜鹃很是深情的一声声的鸣叫,令舒展了枝条的杏树陡然收敛了放荡的思绪。该是唱一杯杏花酒的时刻了,就着这细雨、这杏花,和那唱着歌儿已经远去了的杜鹃。北方的春天,虽说少了江南特有的那一份烟的婉约和水的妩媚,却多了北方固有的山的刚毅与河的奔放。被春天反复熏染得或浓、或淡的远山,像极了白石老人笔下的丹青水墨。尤其雨后的山谷,杏树枝条的颜色较先前暗了许多,杏花却愈发明丽粉白。都因了一场春雨,再也寻不到杏花一  相似文献   

18.
昔日,一提起新密市,在不少人的记忆里,这里小煤矿遍地皆是,空气和河流污染严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环保工作发生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那就让我们一块走进新密,透过由新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新密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环保杯&#183;生态新密”摄影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去了解这里发生的变化吧!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摘     
找人代看父母,你能接受吗?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生效,特别将“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写进其中。在人们热议道德规范变成法律约束之时,一些淘宝商家嗅到了“商机”,趁势推出“代看望老人”服务,且价格不菲。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墨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由于这里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唯一不通汽车的县,以前进入墨脱靠的是人们的一双脚,随着墨脱公路的建设,那条进入墨脱的马帮道正在被人们淡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