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长海  任炳潭 《气象》1993,19(7):42-43
盛夏酷热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通过对1951—1992年42年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洛阳市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西伯利亚阻高建立和维持,是酷热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3.
汉中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做好大雾预报为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输变电线路等部门提供气象保障,利用汉中站1995—2000年大雾资料,统计分析了汉中市大雾的形成、消散等天气气候特征。汉中市的大雾分布为南部多北部少,东部、西部多中间相对少。以辐射雾为主。全年各月都可能发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10月到次年1月之间。多出现在00:00—12:00之间,持续时间为40~500min。汉中市大雾的形成同特殊的盆地地貌、充沛的水源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5年降水、气温、冰雹、大风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春夏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暴雨(日降水>24mm)频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增加,分析最大日降水量发现,降水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和伊犁河谷降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春夏季极端温度的变化不显著,夏季极端高温频次和强度有微弱的减小,春季极端低温频次和强度也有微弱的减小;春夏季伊犁河谷冰雹和大风极端天气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温州机场大雾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平 《贵州气象》2011,35(4):11-14
该文统计分析了温州机场1991—2010年近20 a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近10 a来,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4月,谷值出现在9月,3—5月为高发期,其月际变化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区出现在08—10时,谷值区出现在13—16时;大雾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1 h,持续时间在4 h以内的平均次数,春季要明显多于其它各季,但持续时间在4 h以上的平均次数,冬季要多于其它各季,夏季和秋季发生大雾的持续时间全部在2 h以内;影响机场的大雾类型主要有辐射雾、锋面雾和平流雾,平流雾有时具有浓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对飞行的影响较大,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志平 《浙江气象》2012,33(1):38-41
分析了温州机场1991—2010年近20 a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共出现2个严重事件年份和1个异常事件年份,近10 a来,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4月份,谷值出现在9月份,3—5月份为高发期,其月际变化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区出现在08—10时,谷值区出现在13—16时;大雾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1 h,持续时间在4 h以内的平均次数,春季要明显多于其它各季,但持续时间在4 h以上的平均次数,冬季要多于其它各季,夏季和秋季发生大雾的持续时间全部在2 h以内;影响机场的大雾类型主要有辐射雾、锋面雾和平流雾,平流雾有时具有浓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对飞行的影响较大,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做好大雾预报为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输变电线路等部门提供气象保障, 利用汉中站1995—2000 年大雾资料, 统计分析了汉中市大雾的形成、消散等天气气候特征。汉中市的大雾分布为南部多北部少, 东部、西部多中间相对少。以辐射雾为主。全年各月都可能发生,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10 月到次年1 月之间。多出现在00: 00- 12: 00 之间, 持续时间为40~500 min。汉中市大雾的形成同特殊的盆地地貌、充沛的水源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强度与大风、干旱过程、异常大气环流的气候背景以及人为因素有关。它的物理过程是地表上升气流把疏松地表尘粒带入空中,并且在一定层结条件下形成和加强的。利用1958~2000年内蒙古中西部70个测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对沙尘暴的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有三个强沙尘暴多发中心,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明显,且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地区雾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交通线路的快速发展,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大,浓雾天气常常引发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极大.应用秦皇岛1957-2006年"气表-1"资料,统计分析秦皇岛内陆、沿海地区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返查1981-2000年历史天气图,得出本地区出现雾的主要天气类型,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临近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有利依据,达到监测、预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0年至2001年共22年四川省单站定时地面观测资料为资料样本,采用累加和算术平均的统计方法对大雾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1980年至2001年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0—2006年长三角地区6个站点累计27a的雾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秋末、冬季和春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频次较多,夏季较少,年平均雾日数呈缓慢减少趋势;雾区域分布不均匀,总体说来是东多西少。在此基础上,用时间序列方法建立了雾频次预测模型,并对2007年1—12月各月的雾频次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该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曹丽娟  张冬峰  张勇 《大气科学》2010,34(4):726-736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大尺度汇流模型(LRM), 研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的影响。RegCM3嵌套于欧洲数值预报中心 (ECMWF) 再分析资料ERA40, 分别进行了中国区域在实际植被和理想植被分布情况下两个各15年 (1987~2001年) 时间长度的积分试验。随后, RegCM3 两个试验的输出径流结果分别用来驱动LRM, 研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 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流域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及河川径流等水文气候要素的改变较大, 对气温的改变并不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长江干流河川径流量在夏季(6~8月)有所增加, 并且越向下游增加幅度越大, 其中大通站径流量增加接近15%。总体而言, 土地利用改变加剧了长江流域夏季水循环过程, 使得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增多, 径流增大。  相似文献   

13.
青岛奥帆赛期间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期间正值青岛的主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气象保障任务繁重。利用青岛市区3个气象站和奥帆赛场附近的自动站资料,统计分析了可能对奥帆赛产生影响的天气出现概率,指出影响奥帆赛的天气主要是强降雨、雷暴和热带气旋,做好这3种天气的准确预报对保障好比赛至关重要。此外,重点分析了对风帆运动有显著影响的风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势,以及一日中不同的时段风的差异都比较明显,得出午后至傍晚期间风速较大,且风向稳定,比赛选在此时更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史军  陈伯民  穆海振  梁萍 《高原气象》2015,34(1):173-182
利用1959 2010年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和区域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 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低温、雷暴、大风、大雾和降雪日数均显著减少,而高温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降雪、大雾、雷暴和低温日数发生了减少突变,而高温和暴雨日数发生了增多突变。在空间上,雷暴和大风日数在整个长江三角洲显著减少,低温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显著减少,降雪日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显著减少,高温日数仅在江苏南通、上海、杭州湾地区以及浙江东部显著增加。52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环状模(或北极涛动)增强,而北半球极涡及欧亚经向环流减弱,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作用导致长江三角洲大风、低温和降雪日数减少和高温日数增加。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三角洲高温日数增加和大雾、大风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全球增暖背景下2050年前长江流域气候趋势预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根据ECHAM5/ MPI-OM模式对长江流域21世纪前半叶气候变化的预估数据,分析了全流域、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尤其7-8月升温趋势明显,年平均温度升高最大幅度为2.60℃;全流域7月降水将增加,8月降水有减少趋势,未来夏季降水更加集中,不仅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有可能导致旱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NOAA's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Pathfinder Atmospheres Extended(PATMOS-x) monthly mean cloud amount data, variations of annual and seasonal mean cloud amount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China were examined for the period 1982–2006 by using a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oth total and high-level cloud amounts peak in June and reach minimum in December, mid-level clouds have a peak during winter months and reach a minimum in summer, and lowlevel clouds vary weakly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a weak maximum from August to October. For the annual mean cloud amount, a slightly decreasing tendency(–0.6% sky cover per decade) of total cloud amount is observed during the studying period,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annual mean high-level cloud amount(–2.2% sky cover per decade). Mid-level clouds occur least(approximately 15% sky cover) and remain invariant, while the low-level cloud amount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during spring(1.5% sky cover per decade) and summer(3.0% sky cover per decade). Further analysis ha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d low-level clouds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are mainly impacted by the local environment. For example,compared to the low-level cloud amounts over the adjacent rural areas(e.g., cropland, large water body, and mountain areas covered by forest), those over and around urban agglomerations rise more dramatically.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近年来长江源区的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江源区年及四季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水面和陆面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变化特征表现为,冰川出现普遍的退缩现象;湿地退化明显;21世纪前长江源区径流量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而在最近10多年水资源量有明显增多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近10多年长江源区气温显著增加,导致更多冰川融化,同时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降水增加.预计未来到2050年,长江源区气温将升高,降水将增加,冰川面积将减少,地表水资源仍有可能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water balance-based Precipitation-Evapotranspiration-Runoff (PER)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land surface model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TWS) for two periods, 1982–2005 (baseline) and 2071–2100,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A2 and B2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TWS during the baseline period and under the two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have similar seasonal amplitudes of 60–70 mm. The higher values of TWS appear in June during the baseline period and under the B2 scenario, whereas the TWS under A2 shows two peaks in response to the related precipitation pattern. It also shows that the TWS is recharged from February to June during the baseline period, but it is replenished from March to June under the A2 and B2 scenarios. An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derivation of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TWS time series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easonal TWS of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varies remarkably and that the southeast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e basin have higher variations in interannual TWS.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mode of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the inverse-phase change in seasonal TWS mainly appears across the Guizhou-Sichuan-Shaanxi belt, and the entire basin generally represents a synchronous change in interannual TWS. As a whole, the TWS under A2 presents a larger seasonal variation whereas that under B2 displays a greater interannual variation.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climate change could trigger severe disasters in the southeast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 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 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 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 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 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 气流南北交换显著,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 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 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 旱季出现最多, 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 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 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 且旱季风速较大, 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 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 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夏季气候舒适度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3个站点1981~2000年夏季(7、8、9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将舒适程度分为很舒适、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4个等级,对长江三角洲夏季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评判,并结合天空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舒适度分布,时间上9月份很舒适,很舒适程度比例均在70%以上;7、8月较舒适,较舒适水平也在60%以上;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仅有微小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南京略好一点,上海和杭州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