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汉中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做好大雾预报为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输变电线路等部门提供气象保障,利用汉中站1995—2000年大雾资料,统计分析了汉中市大雾的形成、消散等天气气候特征。汉中市的大雾分布为南部多北部少,东部、西部多中间相对少。以辐射雾为主。全年各月都可能发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10月到次年1月之间。多出现在00:00—12:00之间,持续时间为40~500min。汉中市大雾的形成同特殊的盆地地貌、充沛的水源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长海  任炳潭 《气象》1993,19(7):42-43
盛夏酷热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通过对1951—1992年42年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洛阳市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西伯利亚阻高建立和维持,是酷热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4.
陈志平 《浙江气象》2012,33(1):38-41
分析了温州机场1991—2010年近20 a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共出现2个严重事件年份和1个异常事件年份,近10 a来,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4月份,谷值出现在9月份,3—5月份为高发期,其月际变化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区出现在08—10时,谷值区出现在13—16时;大雾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1 h,持续时间在4 h以内的平均次数,春季要明显多于其它各季,但持续时间在4 h以上的平均次数,冬季要多于其它各季,夏季和秋季发生大雾的持续时间全部在2 h以内;影响机场的大雾类型主要有辐射雾、锋面雾和平流雾,平流雾有时具有浓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对飞行的影响较大,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5年降水、气温、冰雹、大风资料,分析了伊犁河谷春夏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暴雨(日降水>24mm)频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增加,分析最大日降水量发现,降水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和伊犁河谷降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春夏季极端温度的变化不显著,夏季极端高温频次和强度有微弱的减小,春季极端低温频次和强度也有微弱的减小;春夏季伊犁河谷冰雹和大风极端天气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做好大雾预报为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输变电线路等部门提供气象保障, 利用汉中站1995—2000 年大雾资料, 统计分析了汉中市大雾的形成、消散等天气气候特征。汉中市的大雾分布为南部多北部少, 东部、西部多中间相对少。以辐射雾为主。全年各月都可能发生,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10 月到次年1 月之间。多出现在00: 00- 12: 00 之间, 持续时间为40~500 min。汉中市大雾的形成同特殊的盆地地貌、充沛的水源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温州机场大雾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平 《贵州气象》2011,35(4):11-14
该文统计分析了温州机场1991—2010年近20 a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近10 a来,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4月,谷值出现在9月,3—5月为高发期,其月际变化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区出现在08—10时,谷值区出现在13—16时;大雾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1 h,持续时间在4 h以内的平均次数,春季要明显多于其它各季,但持续时间在4 h以上的平均次数,冬季要多于其它各季,夏季和秋季发生大雾的持续时间全部在2 h以内;影响机场的大雾类型主要有辐射雾、锋面雾和平流雾,平流雾有时具有浓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对飞行的影响较大,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强度与大风、干旱过程、异常大气环流的气候背景以及人为因素有关。它的物理过程是地表上升气流把疏松地表尘粒带入空中,并且在一定层结条件下形成和加强的。利用1958~2000年内蒙古中西部70个测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对沙尘暴的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有三个强沙尘暴多发中心,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明显,且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地区雾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交通线路的快速发展,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大,浓雾天气常常引发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极大.应用秦皇岛1957-2006年\"气表-1\"资料,统计分析秦皇岛内陆、沿海地区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返查1981-2000年历史天气图,得出本地区出现雾的主要天气类型,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临近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有利依据,达到监测、预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0年至2001年共22年四川省单站定时地面观测资料为资料样本,采用累加和算术平均的统计方法对大雾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1980年至2001年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0—2006年长三角地区6个站点累计27a的雾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秋末、冬季和春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频次较多,夏季较少,年平均雾日数呈缓慢减少趋势;雾区域分布不均匀,总体说来是东多西少。在此基础上,用时间序列方法建立了雾频次预测模型,并对2007年1—12月各月的雾频次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该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季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较好。此外模式模拟在测站稀少地区,可以提供局地如降水分布更可靠的信息。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1-3℃的系统性冷偏差;对中国地区降水地理分布的模拟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对年平均降水的模拟中,降水最大值位置与观测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冬季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偏大100-200 mm,南方总体偏小100-200 mm。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15-year simulation of climate over East Asia is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nested in one-way mode to the ERA40 Re-analysis data. The performance of themodel in simulating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and China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RegCM3 can reproduce well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 The simulation of the mai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nd their seasonal cycle/evolution, are basically agree with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Meanwhile a general cold bias is found in the simulation. AS for the precipitation, the model tends to overestimate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underestimate it in southern China, particularly in winter. In general, the model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emperature than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气候模拟中多种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劲松  翟国庆  高坤 《大气科学》2002,26(2):206-22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选择Betts-Miller、Kuo-Anthes和Grell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了1991年和1994年5~7月2个个例的东亚季风区区域气候模拟试验,重点分析比较了3种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总量分布、主要降水时段、雨带南北变动和基本气象要素场的模拟能力,并相对实测降水和基本要素的观测分析进行了统计检验.通过对比,发现Betts方案的模拟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总被引:66,自引:9,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从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环流系统特点出发 ,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特征指数 ,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风场的变化特征 ,也较好地反映了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此外 ,还探讨了东亚夏季风指数变化的先兆信号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气候模式REMO对东亚季风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欧洲区域气候模式REMO首次应用于东亚区域,利用该模式对1980年和1990年东亚季风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该模式对东亚季风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区域气候模式REMO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高、低空的大气环流特征,模拟的高度场、流场和温度场与NCEP再分析资料场都比较一致.模拟结果显示了东亚季风的月变化和季节转换特征.模拟的降水场与GPCC降水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REMO能较为成功地模拟出东亚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并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的季节变化及主要降水趋势,夏季降水模拟偏大,整个区域平均的降水量偏差约为18%左右.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991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风场进行 Morlet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要素有明显的低频特征 ,其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6月中旬之前主要表现为准双周振荡 ,6月中旬之后 3 0~ 60 d振荡逐渐明显 ;低频西风峰值超前降水峰值 2~ 4d。通过对散度场及流场的分析发现 ,7月份以后 ,低纬低频系统北传 ,同时中纬 40~50°N低频系统南传 ,两者交汇在 3 0~ 3 5°N,低频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辐合造成了两次大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Based on data of radiation fog events in Xuanen, Hubei province,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ogs with complicated substrat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ompares them with findings in other areas. Results are as follows: radiation fog in Xuanen is evidently weaker in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than land fogs in other areas. Its liquid water content fluctuates obviously, 0.01g/ m3 with visibility of 1,000 meters,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urban areas, but similar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Bi-modal droplet distribution is likely to occur in Xuanen mountain radiation fog (MRF) ev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bserve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piecewise described well by the Gamma distribu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quid water content, fog droplet concentration and mean radiu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ipation stage. Condensation growth and droplet evapora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Xuanen MRF. The dissipation time coincided with the time when the grass temperature reached the peak value, which indicated that dew evaporation i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Xuanen MRF.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nse fog’s growth, droplets with diameter of over 20 micrometers can be observed with visibility of 800-1,000m,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transportation of low cloud droplets to earth’s surface by turbulence. Big droplets in the initial stage correspond to higher water content, leading to the higher observed value of water content of Xuanen MRF.  相似文献   

19.
曹丽娟  张冬峰  张勇 《大气科学》2010,34(4):726-736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大尺度汇流模型(LRM), 研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的影响。RegCM3嵌套于欧洲数值预报中心 (ECMWF) 再分析资料ERA40, 分别进行了中国区域在实际植被和理想植被分布情况下两个各15年 (1987~2001年) 时间长度的积分试验。随后, RegCM3 两个试验的输出径流结果分别用来驱动LRM, 研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 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流域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及河川径流等水文气候要素的改变较大, 对气温的改变并不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长江干流河川径流量在夏季(6~8月)有所增加, 并且越向下游增加幅度越大, 其中大通站径流量增加接近15%。总体而言, 土地利用改变加剧了长江流域夏季水循环过程, 使得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增多, 径流增大。  相似文献   

20.
ADVANCES IN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SINCE 1990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climate anomalies and social-economy andsociety development,climatologists worldwid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climateanomali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vestigation of regional climatemodel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es.Since 1990 the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have made a moresubstantial achievement.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reliability and uncertainties of regionalclimate modeling by global climate models,the advances 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in the worldand the outlook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