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日本科学家的报导,由于美帝国主义多次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以及原子工业大量废物抛进海中,太平洋海水的放射性增高,要比湖水高好几倍。这些放射性物质,能被各种海洋生物(特别是浮游生物和海藻)吸收、积累,并沿着食物链而转移和传布,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7):4-4
最新研究报道称,一些深海鱼类体内富集的有机污染物也同样出现于鲸脂和其他组织之中。调查人员猜测海洋哺乳动物受有机物质污染是由于吞食受污染的鱿鱼造成的。他们随后发现,深海食物链中受到大量化学物质污染,严重威胁到深海鱼类(特别是深海鱿鱼和八足类动物)的生存。这些受污染的深海物种是有齿鲸和其他掠食动物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汞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海洋浮游植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低端,能直接从海水中富集汞。因此,浮游植物汞含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区的汞污染状况。通过捕食与被食作用,汞可能经由食物链转移蓝积累在较高等的生物体中。Jernelov认为食鱼的鸟类其汞含量的增高与被食的鱼类本身汞浓度关系密切,而鱼类中的汞则是由饵料及水富集而来的。因此海洋浮游植物对汞的水生系统循环,汞在海洋环境分布的影响,以及汞在高等生物中的积累都是重要的一环。本工作是厦门邻近海域汞污染调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厦门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汞含量的调查,了解其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为综合考察厦门邻近海域的汞污染水平和研究汞在水生系统的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个简单食物链的能流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链能量转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海洋生物生产就是海洋食物链能量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来自以藻类为主的植物性生产,通过被食-取食多级转换,形成了贝、虾、鱼等各级动物性生产,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岸带水域是我国目前海洋开发的主攻目标,揭示这个海区中食物链能流转移过程,对其经济生物生产力估算和开发前景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测定自然条件下海洋食物链能流是极其困难的。借助实验结果进而推算,就比较方便。本研究选择我国海岸带水域中属于不同营养级的4个经济种,构成一个简单的人工食物链,即金藻(…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具有复杂的有机碎屑食物链,而且是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经济动物躲避敌害、产卵、育苗和生长的良好环境。红树林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  相似文献   

6.
腹泻性贝毒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赤潮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中急需解决的涉及全球变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有毒、有害赤潮的危害之一是能产生和分泌毒素。这些毒素经贝类和鱼类积累后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甚至威胁生命。误食藻毒素污染的贝类引起人员中毒死亡的事件已不再罕见。近年来对中国沿海部分海区贝类毒素的调查显示,中国双壳贝类已经受到了贝类毒素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海洋溢油污染持续时间长,在自然常态环境下难以分解,对海洋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危害。由于污染物随海流流动,影响范围不固定,加之石油烃类化合物难以降解,给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海洋中逸散石油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毒性效应,不仅对海洋中的生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和转移,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溢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分析及修复方法的研究,为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平仲良 《海洋科学》1979,3(2):18-23
浮游藻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共光合作用产物是整个食物链的物质和能量基础。它们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海洋生物的盛衰。因此,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中,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测定初级生产力方法之一,就是测定  相似文献   

9.
渤海近岸海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研究和解决近岸海水扩散及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注意,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六十年代初,考虑到美苏核试验的影响,我国就开展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七十年代又开展了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研究污染物质的通量、变化、形态和海水对污染物质的容量,及其稀释扩散规律都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濒危?增殖!     
朱瑾 《海洋世界》2007,(5):52-54
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食物链把它们彼此联系成了一个整体。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一旦食物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荣辉  陈维芬 《海洋学报》1983,5(5):666-671
海水中溶解镉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01-0.6微克/升之间[1].镉的污染毒性是众所周知的,研究痕量元素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变化过程,对人们研究污染物在海洋的扩散以及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各有特色的用于水质测定的较好的阳极溶出伏安法[2,3],但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镉均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铜在海水及以扁藻、轮虫、对虾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各种海洋生物都能直接从海水中吸收铜,铜可沿着海水→扁藻→轮虫→仔虾传递。文章还探讨了本食物链各环节积累铜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生物个体铜的累积量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内容及其研究状况。根据我国沿海特点,建议我国今后对生物海洋学研究的重点是:1.对不同水域初级生产力的研究。2.对沿海小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研究。3.河口,有代表性海域可溶性有机物(DOM)、颗粒有机物(POM)的来源、数量分布、化学组成,以及在海洋食物链的作用和鱼虾产卵场变动关系的研究。4.沿海养殖环境生原要素循环、环境容量及病害发生的环境研究。5.海洋生物对重要有机污染物和海藻毒素的吸收、富集、代谢、在食物链传递,以及生态影响和生态监测研究。6.沿海植物性碎屑向近海输运,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作用研究。7.浮游生物的群集、支配群集因素,以及和渔业关系的研究。8.选择代表性海域开展物质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废水、废渣、废气等介质中的重金属均可能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治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壳聚糖是一种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高分子聚合物——甲壳素N-脱乙酰化产物,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NH2和-OH基团,可借氢键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饱和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类物质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2年美国的史密斯(Smith, P. V. Jr)从近代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出烃类物质以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地质体中存在的烃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生油理论方面尤为显著。近年来,世界性的石油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海洋沉积物中烃类物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有机物转化和成岩变化的机理,并对沉积环境、成矿和石油勘探,以及对环境石油污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铜在海水及以扁藻、轮虫、对虾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各种海洋生物都能直接从海水中吸收铜,铜可沿着海水→扁藻→轮虫→仔虾传递。文章还探讨了本食物链各环节积累铜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生物个体铜的累积量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于莹  张武昌  许恒龙  肖天 《海洋科学》2011,35(9):119-123
海洋寡毛类纤毛虫包括无壳寡毛类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粒径大小在5-200μm)。它们是微型浮游动物和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即完成物质和能量由pico-和nano-级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和营养再生者向meso-级浮游动物和鱼类幼虫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丁美丽 《海洋与湖沼》1984,15(4):334-340
海洋藻类与海洋细菌(以下简称藻-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研究海洋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阐明藻-菌之间的营养关系是重要的一环。 海藻在正常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多种有机物质,如糖、氨基酸、维生素、核酸及其衍生物等等。这些胞外产物能刺激或支持细菌的生长。同样,胞外产物经细菌分解后,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组成了食物链关系。其中,绿色植物为起点,处于第一个环节,一切异养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为生。生态学家称它为第一个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如牛、羊等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通过它们的取食,会把植物(草)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动物(如:牛、羊)性营养物质。食肉动物(如虎、狼等)则是第三营养级。它们通过取食,把食草动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就这样,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向更为高  相似文献   

20.
王娜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23,47(6):124-129
塑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自然界积累,并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裂解,产生粒径小于5 mm的碎片和颗粒,即微塑料,全球的水生生态系统都发现有一定程度微塑料污染。各种水生动物,包括人类经常食用的鱼、虾和贝类等水产动物,都不可避免摄入微塑料,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微塑料中含有添加剂,其表面可以吸附周围环境的化学物质甚至微生物。动物和人摄入微塑料,可通过胃肠道转移到其他器官,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从水产动物中的微塑料、人体暴露途径和潜在毒性3个方面,对水产食物链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健康的潜在危险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