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晓雯 《安徽地质》2011,21(4):312-314
通过实例研讨了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水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沉降观测的资料整理进行了论述,谈了一些变形测量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城市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是从施工到竣工直至稳定阶段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目的是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破坏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该文详细介绍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布设过程及观测方法,介绍使用的观测仪器、计算软件及观测精度;结合等值线图、楼载荷-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作楼基变形沉降分析,分析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引起高层建筑物沉降的因素,包括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和自然条件引起的变化,论述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建筑物在沉降过程中变形观测点的观测成果的连续性、可比性,对沉降监测中基准网与监测网的观测精度匹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和变形观测的特点,探讨了变形观测精度确定的原则。工程建筑物变形分析传统方法要求原始数据具有大样本和统计分布的特性,但是这在实际中是很难满足的。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累计沉降值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计算也简单,不需要大量的原始沉降值,这为变形数据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对大中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军 《安徽地质》2017,27(4):311-31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的沉降测量是整体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数据。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物沉降的测量方法,以及在施工期间对新建筑物和附近原有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意义,对房屋建筑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进行叙述,及其应当进行严谨的监控管理工作。因此,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沉降测量及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变形数据主要由岩体内部变形和收敛变形两部分构成。寻找满足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收敛变形观测方法已成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采集的重要研究方向。修正了传统的数码相机摄影测量基于图像坐标变换的计算思路,改善了试验中5×5小模板作业方式,采用大模板标准点布设方案和标志点相邻坐标数据点的选择方法,有效地减小了镜头畸变对标准点、标志点的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直接线性变换原理进行了图像间的坐标识别和试验阶段测量观测点的坐标比较,实现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收敛变形观测。将数码相机数字近景摄影方法应用于某大型分岔隧道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程新民  闫兴愿  邱晓博 《地下水》2007,29(4):130-132
建筑物基础施工中,随着荷载的变化及基坑降水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土体内应力的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此范围建筑物的变形.为了避免变形的发生,保证施工过程中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及基坑施工面的干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降水,降水的速度、降水量视基坑开挖速度、方位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确定.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降水工程的意义、变形观测在降水工程中的作用、控制建筑物变形的观测要求、方法和精度,并提出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沉降监测作为观测建筑物变形的唯一手段,能为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建筑物因地基变形过大或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破坏提供可靠的资料,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工程实践证实了地基沉降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一、观测点分布概况自1988年以来,首都圈陆续布设了一些地温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所使用的SZW数字式石英温度计是由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付子忠研究员研制的.表1列出了观测点的概况. 表1所示的观测点,都是利用原有钻孔安放的测温探头.有些测点有水位、气压、体应变观测手段.测井最深的为五里营(533.72m),最浅的为赤城(70m).这些井孔中,  相似文献   

11.
以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调查结果和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非采矿因素引起的裂缝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并应用FLAC3D程序对受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归纳分析了对由于采矿因素和非采矿因素导致的地面及建筑物裂缝的成因、位置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是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变形、填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河流冲蚀边坡坡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该矿区地面建筑物的修复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来新 《探矿工程》2012,39(8):57-60
CFG桩法在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已有许多成功实例,在变形计算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推荐使用复合模量法,并提供了计算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应力比法公式。这里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资料,提出一种改进的面积比法公式。应用该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值,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3.
张维正 《探矿工程》2006,33(6):1-3,7
以沈阳市某深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阐述了该工程变形监测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沈阳地区密集建筑群中进行基坑开挖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中修建深基坑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历史建筑产生影响。结合天津地区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历史建筑受深基坑开挖影响的破坏机理,认为基坑周边土体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历史建筑破坏的重要原因。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天津地区历史建筑的变形规律,探讨了减小建筑物变形的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析某基坑工程及其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世年  居延海 《江苏地质》2006,30(2):135-138
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深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测量的方法,对基坑变形以及相邻建筑物的位移进行了监测,并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对基坑失效的原因以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基坑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文宇  郭行 《探矿工程》2012,39(7):67-70
通过徐州锦绣大厦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分析该工程基坑变形的根本原因,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有效地限制了基坑的变形,不仅保证了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还节约了造价、方便了施工、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7.
明挖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中心修建地铁时,地铁明挖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某地铁深基坑为工程依托,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钢支撑轴力。通过工程实际计算结果、Geo-Slope数值模拟结果、原设计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的比较,研讨了各类施工因素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及信息化施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杭州萧山华润万象汇项目开挖面积大且深度较深,地理位置特殊复杂,基坑紧临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河流、大型地下管线及建筑群等,对控制基坑变形、漏水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何顺利、安全完成此类工程的施工值得广泛思考和研究。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对复杂环境工况下深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阐述及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并验证了施工中所采取方法和技术措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周边场地的响应,减少地铁施工风险,以长春地铁1号线自由大路车站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竖井周围场地及邻近建筑物沉降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倒挂井壁法竖井施工过程中周围场地地表变形特点和机理,分析了工程中隔离排桩的作用。研究表明:衬砌水平变形与井底隆起变形是竖井开挖引起周围地层变形移动的主要原因;设置的隔离排桩阻断了上部地基的变形传递,降低了竖井开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地基的累积沉降及差异沉降量的影响。最后,对隔离排桩桩长设置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对类似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立宝 《探矿工程》2015,42(4):58-62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多以排桩、地下连续墙、工法桩、钢板桩等形式出现。基坑工程中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内撑,但周边部分建(构)筑物对基坑变形很敏感,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控制基坑的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悬臂式支护结构中常用的几种控制变形的方法,包括双排桩外拉、锚杆(索)加固、基坑内斜撑、基坑内土加固、坑内预留反压土等,并对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