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水体水质恢复途径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黄河干流1998年的纳污情况及河水中三类主要污染物 (BOD、氨氮和挥发酚) 的浓度对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价,发现对于单位河长,除潼关-三门峡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属中等以外,其余河段水质恢复能力均较弱。物理稀释作用对水相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贡献相对较小;各河段的水质恢复能力与泥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黄河干流这种较差的水质恢复能力表明黄河干流的环境功能较弱,且现有的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其水质恢复的能力,从而致使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质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该文综述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水质遥感监测的机理,介绍常用的遥感数据、遥感监测方法及其对叶绿素a、悬浮物、黄色物质等水质指标遥感监测的应用进展,提出该领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水质污染综合评价主水质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四湖水质已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根据污染源调查和湖泊水质长期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南四海湖水区水质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泊水质作了分区。南四湖水域可以分为三类水质区,污染最重的水质区水质已达不到V类水质标准,分布于主要排污河流入湖口附近;最好的水质区水质尚可达到Ⅲ类水质的要求,约占湖泊水域面积的77%;介于上述两水质之间的一般污染区水质可勉强达到V类水质,面积约占13%  相似文献   

4.
南四湖水质污染综合评价及水质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四湖水质已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根据污染源调查和湖泊水质长期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南四湖湖区水质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泊水质作了分区。南四湖水域可以分为三类水质区,污染最重的水质区水质已达不到V类水质标准(GB3838—88标准),分布于主要排污河流入湖口附近;最好的水质区水质尚可达到Ⅲ类水质的要求,约占湖泊水域面积的77%;介于上述两水质之间的一般污染区水质可勉强达到V(1)类水质,面积约占13%。  相似文献   

5.
生态恢复前后的洪湖水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的水质状况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背景和质量,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洪湖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2000~2010年,洪湖水质综合指数位于2.08~3.58之间,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总体上,洪湖不同年份的水质呈波动变化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沿进水口—养殖区—开阔区—核心区—出水口的方向,洪湖水质逐渐好转。洪湖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四湖流域地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和湖内围网养殖的影响,其中,围网养殖是水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应控制养殖面积,在适当控制渔业的前提下,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另一方面,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技术的塔里木河水质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进行水质评价是一种新方法。本文在现有水文观测资料基础上,通过PPR分析,建立了塔里木河水质模型,并利用PPR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因素作了分析,可为流域水质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水质污染分析及控制途径--以阿拉尔站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97年6月至1998年5月对塔里木河源流阿克苏河西大桥站和干注阿拉尔站一个完整年度的水质监测,针对阿拉尔站的水质污染状况,分析了水质污染的过程、原因及趋势,结合实际提出了水质污染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8.
苕溪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区域内的一、二类饮用水源重要保护地,余杭区及杭州部分城区数百万居民的饮用水以及西溪湿地的水源都来自苕溪。阐明了苕溪水质污染原因,分析了利用湿地滩涂净化苕溪水质的可行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的无锡市土地利用与过境水质响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监测数据和2003年7月SPOT-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分析土地利用面积比例与过境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明显的响应关系。运河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河流一维水质时空扩散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有效模拟、可视化河流一维水质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的方法:首先将研究区河流分段,根据流域水环境、水动力及排污状况,利用WASP7.4水质模拟模型模拟各河段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结果输出为水质变化时间序列表,在ArcGIS的追踪分析扩展模块中与空间数据联结,实现了水质等级时空变化状况的动态显示,可为河流水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发展对环境和亲水景观的需要,人工湿地逐渐成为当代城市水质净化的主要工程之一,人工湿地环境效益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就是其水质净化能力。由于人工湿地结构的复杂性和运营管理过程的多变性,影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因素较多。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湿地以生态方式为主的水质净化特点,系统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的内因和外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为提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维持湿地健康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流水质风险评价的灰色-随机风险率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国华  夏军  赵沛伦 《地理科学》2002,22(2):249-252
提出了量化影响河流水质的随机不确定性与灰色不确定性的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概念,建立了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评价模型。在水质单项参数评价模型中,将河流污染物浓度变量的分布处理成灰色概率分布,将污染物浓度超过水质类别标准值的风险率处理成灰色概率,即水质超标灰色-随机风险率。在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中,河流水环境系统被考虑为担任某一使用可能的可靠性系统,而任意一种水质参数超标意味着河流水体使用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也即表明水体综合评价超标,最后借鉴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水质综合超标率。该方法应用于黄河花园口断面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3.
小兴凯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的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和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和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的水质最差,新开口和东北泡子采样点的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是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的强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4.
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光谱特征与定量遥感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该文在分析内陆水体及其主要水质参数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有所感数据和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光谱技术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湖泊湿地的水质动态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南京市玄武湖、莫愁湖、内秦淮河湿地为对象,通过定点、定时采样和水质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湖泊湿地水质的季节动态、水质影响因素及其富营养化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BOD和COD是反映城市湖泊水体污染度的重要指标,TP含量过高是造成城市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污染程度随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封闭的莫愁湖湿地水质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各个季节均表现出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较大的内秦淮河湿地,水体受污染严重,全年均属严重富营养—异常富营养化;玄武湖湿地的水体,在春季和秋季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相对较好,TN、TP为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指标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河口区是河流终点与受水体结合的区域,在入湖河口区建设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能够有效削减河流携带进入湖泊的污染物总量,减少湖泊污染负荷,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对保护我国湿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水质净化功能型生态湿地需强化生态修复功能,达成水质提升目标。基于水质净化功能的河口生态湿地规划与设计问题,从湿地选址、水质提升工艺流程设计、水生植物选择和生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论述,为水质净化功能型河口区生态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湿地应用于水质净化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氮、磷.湿地去除它们的机理主要在于土壤、微生物、植物的相互协同作用,同时自然湿地的面积、结构、分布位置等条件对湿地的去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3种不同类别自然湿地--岸坡湿地、河流湿地以及泥沼湿地的水质净化研究进展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差异,共同点主要在于去污机理研究方面,而差异之处则源自彼此的研究历史及湿地特征.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研究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边界区影响研究、退化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恢复、流域尺度可持续发展规划和驱动因素作用下水质净化功能动态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湖泊、水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已成为近年来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实测资料,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新疆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现状给出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的水质综合特征模式。该模式给出的信息量大,表达直观,不仅能给出各水质参数的水质类别,确定水域类别依据的参数,还能给出超Ⅴ类水质参数的超标倍数。对湖泊、水库的营养状态做出评价,对于近一步研究湖、库水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官厅水库对首都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湿地水质呈微污染、富营养化的趋势。官厅水库湿地公园建设应以水质保护为核心,兼顾生态环境与科普教育。按照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的控制途径,提出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生态修复的水质保护措施。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库滨带修复与重建、水生态群落修复与重建、生态浮岛布设及人工湿地优化改造4种典型的生态修复措施。湿地公园整体建设、保育和后期运行管理可显著改善水质,建议开展水质大数据采集,便于规划设计阶段GIS分析与今后水质发展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河小浪底水库水质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浪底水库的水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下游河段的水环境质量。鉴于小浪底水库的水质将主要取决于三门峡水库下泄水水质的情况,文章选择三门峡水库坝下1994~199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小浪底水库水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H3—N、NO2—N、As及Cu的污染变化趋势不明显,Pb和Zn污染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而CODMn则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