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6,41(3):510-510,522
成都理工大学罗志立、李景明、刘树根等著的“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一书,2005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59千字,643页。本书收录罗志立先生及其学生各时期的代表性论著48篇,以“板块构造理论结合中国地质构造实际,在基础地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特征和油气资源远景上有所建树”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雍自权 《地质科学》2008,43(1):207-208
罗志立教授,1927年11月生于四川苍溪县,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8年入学)。曾先后在石油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1980年调到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工作(现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今年适逢他献身石油地质事业60周年,又喜逢80华诞,特此撰文祝贺。  相似文献   

3.
《石油物探信息》1996-10-15刊登了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地质系罗志立教授的文章,对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油气远景作了客观综述分析,今人耳目一新。“基地论”和“鸡肋论”是评价南方油气远景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基地论”认为,本区是继中国东部和西部油区之后的我国石油工业后备基地,能找到大油气田;“鸡肋论”认为中国南方碳酸盐地  相似文献   

4.
《水科学进展》2004,15(6):722
由张海仑教授撰写的《Strategic Study for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将于2004年年底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该书是由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系李增学教授等9人撰写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专著,由绪论和8章内容组成,42万字,地质出版社出版,已于1998年12月发行.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8,29(1):74-74
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了由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观后有以下感想,作为新书介绍提供给读者。岩土地震工程学涉及岩上工程学和地震丁程学两大学科,其内容非常广泛。由于这种广泛性,很难用统一、协调的观点和笔调撰写岩土地震工程学的专著。所以一直没有以岩土地震工程学为名的中文书籍出版。就我所知,陈国兴教授撰写的《岩土地震工程学》是国内第一本。当然,与岩土地震工程内容相关的中文著作已有多本,例如:谢定义和张克绪两位先生分别撰写的两本较早的《土动力学》(1988年,1989年),K.Ishihara的土动力学方面的专著(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1996年),  相似文献   

7.
张秋生论文选集,精选了我国著名地质、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的36篇论文(含在国外发表的7篇论文的摘要)编辑成册。全书由前言(程裕淇教授撰写)及有关文章(张贻侠、赵鹏大、翟裕生教授撰写)、目录(中、英文对照)、正文、张秋生教授论著目录、张秋生教授生平、编后等部分组成,16开本、304页、45万余字。在该书扉页之后,有张秋生教授彩色工作照一幅。主编者据论文的内容,将正文分为五大部分;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矿床地质与成矿理论、变质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学术述评与研究动态、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摘要)等。  相似文献   

8.
《岩体水力学导论》仵彦卿张倬元著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常常引起滑坡、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水库诱发地震、矿山突水、隧洞突水、大坝失事等一系列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大多由水—岩相互作用所引起。由成都理工学院仵彦卿和张倬元教授撰写的《岩体水力学导论》一...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研究中心许志琴院士和耿瑞伦、肖庆辉、张伟主编,有39位专家、教授参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陆科学钻探论文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于1996年底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编》,论述了世界大陆科学钻探35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以及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书简讯     
地质构造学本书是国际上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地体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的第一本专著,由王成善副教授等人翻译,李汉瑜教授校阅,四川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预计1991年6月出版,ISBN7—5364—1960—O/P.35)。原著作者D.G.Howell博士为本书在中国出版专门撰写了前言。学部委员王鸿祯教授也专门为本书的出版撰写了序言。自从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的理论已为海底扩张、俯冲作用和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之间提供了一种清楚的联系。但是,实践证明此理论与大陆构造之间的关系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清楚的问题,由此而导致了地体  相似文献   

11.
经国家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推荐、国土资源部申报的德国美茵茨大学威那·穆勒教授(Werner E.G.Müller)荣获201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推荐的第11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专家。近年来,Müller教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合作开展了硅质海绵骨针矿化与仿生应用方面的合作研究,双方共同撰写发表国家SCI收录研究论文50多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在该  相似文献   

12.
由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林圻博士和夏祖春研究员等撰写的国内外第一部有关大陆造山带古海相火山岩的系统区域性岩石学专著《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日前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系作者自1986年以来进行“西北地区海相火山岩研究”的最终成果。我国著名岩石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宋叔和等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宋教授在序言中指出:“本书是我国首次有关海相火山  相似文献   

13.
《古地理学报》2013,(5):740
由中国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主编的《中国沉积学》(第二版),已于2013年8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编撰以来,历时4年有余,由高校、中国科学院、石油、地质、煤炭、冶金、核工业等各个研究领域中卓有造诣的97位沉积学专家参加撰写,经过50位审稿专家的多次评审,是一部以中  相似文献   

14.
本期"科学人生"栏目为纪念去年离世的国际地球化学大师沃森伯格教授,特刊发本刊特约稿《华漱白教授与我》,该稿是由沃森伯格教授学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地球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国际著名天体化学家李太枫(Typhoon Lee)教授专门为本刊撰写的回忆文章。该文用感人的第一手史料生动地诠释了"名师出高徒"的深刻含义!该文同样用第一人称权威的阐述告诉我们自然科学前沿的"第一"是如何"炼成"的!相信本文对奋战在地球科学一线广大的年轻学子们会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86,32(5):522-522
为交流与促进我国推覆构造研究工作的进展,并纪念李敏尧等先生撰写的地学名著《宁镇山脉地质》发表五十周年,由学部委员、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倡议、构造地质、地质力学、石油地质、地震地质四个全国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南京地质矿  相似文献   

16.
王庆飞 《现代地质》2019,(2):283-283
由德国著名勘探地质学家Daniel Muller博士与西澳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荣誉院士David Groves教授共同撰写的《Potassic Igneous Rocks and Associated Gold-Copper Mineralization》(第五版)一书于2016年6月经德国Springer公司出版后受到了国际矿床学界师生、研究学者、技术专业人员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7.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出版发行 由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主编的《南水北凋西线工程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于2006年5月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8月31日在成都举行了首发式。《备忘录》分工程地质问题、环境生态问题、经济社会问题、西线工程替代方案探讨、彩图等五篇,收入论文31篇,共计32万字。共有50多位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温景嵩教授撰写的《微大气物理学导论》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理论气溶胶力学和湍流大气物理学两大部分,全书38万余字。它全面介绍了目前正在发展并日趋成熟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微大气物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不同于一般大气科学教科书和专著,是一本别具特色,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已故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诞辰七十五周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和努力创造的一生.他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兢兢业业,敢于开拓,用良智和心血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光辉业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七十五诞辰专辑>.这些论文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撰写的,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前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