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是个干旱地区。特别是夏季的伏旱出现频繁、强度大、持续长,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威胁很大。因此,做好伏旱的分析和预报是加强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伏旱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干旱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气象角度讲,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则与作物生长关键期降水、伏秋墒、冬雪及气温风速等有关,其中尤以前二项为主要。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分蒸散、不同降水量的增墒效果和夏玉米生育特点,确定了初夏旱和伏旱的指标,分析了历史上驻马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的阶段性干旱的特征及规律,提出了四点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掖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北侧,伏旱发生的频率较高。虽然从总体上讲,该区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十分明显,但较严重的伏旱对川区的秋田和山丹、民乐两县旱地小麦、油菜的生长影响较大。伏旱的轻重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置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7月中旬至8月中旬河西中部伏旱  相似文献   

4.
陇东伏旱的气候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陇东伏期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要素,定义了伏旱指数来定量表达伏旱,通过对陇东15县(区)伏期降水和伏旱指数的分析,探讨了陇东伏旱的气候特征。对陇东伏期的500hPa平均形势,早年及多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早年、多雨年的主要差异。通过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与伏旱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陇东伏旱的成因。最后建立了伏旱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报,经评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璐  栗珂  柴芊 《气象科学》2010,30(3):382-386
选取陕西苹果(梨)生产基地县中生态环境、气候特点与苹果(梨)产业发展水平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台站,近40 a(1969—2008年)伏期降水量和无降水日数资料,设计并计算其伏旱指数。将伏旱指数分成强、偏强、中等、偏弱和弱五个等级,并用典型k阶自回归AR(k)预测模式进行独立样本预测试验。结果表明:伏旱指数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基地县的伏旱强度,且伏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较大。这与这些基地县所处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和气候背景的差异有关。典型k阶自回归预测模式预测准确及基本准确率在70%左右,预报效果尚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姜永育  杨有国 《四川气象》2006,26(3):F0003-F0004
2006年,四川省遭受了有气象纪录55年以来最严重、最极端的一次高温伏旱。伏旱从盆地中、东部的部分地方开始发生,并迅速向南、向西发展。8月上旬,伏旱迅速扩展到全省大部分地方,14日伏旱持续范围达到了顶峰。截止8月23日,全省共有112个县(市)先后发生伏旱,主要分布在盆地  相似文献   

7.
春田造墒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造墒后地温如何变化?划锄能否增加地温?这些问题和农业生产关系很大,我们在县科委、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在本县王老公社气象哨进行了观测对比实验,总结造墒和划锄的地温变化。  相似文献   

8.
临夏州是以旱作地为主的农业区。全州保灌地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7.8%,大部分农田以自然降水为水分来源。当地农业生产中,有“麦收隔年墒”、“清明、立夏、夏至三场雨”及“两涝(春涝、伏秋涝)一旱(春末初夏旱)”等谚语,说明自然降水对夏秋作物有直接影响。其中,隔年墒及当年关键期降水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历经伏旱,秋冬湿涝和春季严重干旱之后,目前全县小麦已进入黄熟收割阶段。回顾一年来天气气候变化的实况,分析它们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尽可能找出趋利避害的措施,无疑对来年甚至今后若干年小麦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生长期间各季气候的特点11严重的伏旱自1999年夏季开始的干旱天气形势(2000年6月份雨量略多)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1年7月份雨量70mm左右,仅相当于常年的一半。8月份雨量仅30mm,仅相当于常年的三分之一,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蒸发量偏大,耗墒剧烈,伏旱极其严重。12…  相似文献   

10.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四川盆地气候异常。自 2 0 0 0年仲秋到 2 0 0 1年立秋 ,蜀天相继出现了冬干、严重春旱、严重夏旱、严重伏旱 ,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降水量普遍偏少 4至 9成 ,气温持续偏高 1至 4℃。全省有 73个县发生春旱 ,80个县发生夏旱 ,61个县发生伏旱 ,有 37个县出现了冬春夏伏“四连旱”。持续干旱导致旱区 95 %的塘堰干涸 ,绝大部分溪河断流。历史罕见的“四连旱”致使盛夏持续高温 ,干旱少雨 ,异常炎热 ,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 2至 4℃ ,人们普遍感到酷暑难耐。今年仲春 4月 2 9日盆地内有 4 3个县遭受了 7级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我区的主要灾害天气,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中又以伏旱对农业危害最大,人称伏旱为“卡脖子旱”。加之伏旱较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往往给将成熟的秋作物以毁灭性的打击,给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与困难。所以,作好伏旱的分析、预报是我们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任务。现根据我区气象资料,对伏旱的发生规律及预报方法作如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渭南市11县1961—2014年3—5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的气候特点和分布状况。结论表明: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3日,最早出现在4月19日(华县),最迟出现在4月28日(蒲城)。春季无透墒雨的气候概率为22.2%~40.7%,华阴最少,澄城最多,进入21世纪以后,3—5月渭南市无透墒雨的概率明显增加。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时间偏早的气候概率是20.0%~35.2%,正常出现的气候概率是5.7%~18.5%,偏晚出现的气候概率为53.7%~75.6%,总体上以偏晚为主。有透墒雨年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渭河以南四县区春季出现透墒雨的可能性最大,向西北方向依次递减,西北部的白水和澄城出现透墒雨的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伏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重庆3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庆伏旱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是伏旱高频区,约10年7遇,且多重伏旱。重庆伏旱的第1载荷向量场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重庆伏旱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区,即西部区、东北部区、东南部区和中部区。西部伏旱在1960—1970年代最强,东北部伏旱在90年代最强,其次是70年代,中部伏旱在70年代最强,其次是2000年以后,东南部伏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伏旱整体较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江西红壤旱地盖草、盖膜、保水剂、沟埂和坡地(对照)五种保护措施下植棉的研究;建立了各处理田间地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模型,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模型,株间气温与大气温度的相关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伏旱期间,采用沟埂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墒值;采用盖草措施,能缓和高温的出现,有利棉花的生育.  相似文献   

15.
杨毓英  史振南 《气象》1982,8(8):20-21
为了做好长期专题预报,抗御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服务,我们渭北三个站(秦安、甘谷、武山),组成“渭北预报协作小组”。三年来,进行了三次长期专题预报攻关会战,建立了统一的《渭北春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伏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低温灾害预报》等三种长期专题天气预报工具,对三县的春旱、伏旱、低温灾害开展了联合预报服务,效果较好。下面谈淡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进入8月中旬,四川已有43个县(市)发生伏旱,旱魔肆虐,牵动亿万人民的心,也牵着省长的心。8月11日,张皓若省长来到省气象局工解全省旱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盆地东伏旱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盆东伏旱具有1200年、160年和30-40年周期的变化规律;展望了未来伏旱总的变化的趋势是:20世纪80、90年代伏旱有所缓和,21世纪前10年伏旱加重;提出了发展盆东地区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盆东伏旱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盆东伏旱具有1200年、160 年和30-40年周期的变化规律;展望了未来伏旱总的变化趋势是:20世纪80、90年代伏旱有所缓和,21世纪前10年伏旱加重;提出了发展盆东地区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伏旱是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区的重要天气之一,旱段持续与否是转折性天气预报的关键项目。夏季汛期伏旱的持续,意味着大秋作物歉收,同时涉及到黄河上游水量的调度,而伏旱转雨总伴随出现区域性大到暴雨,容易造成因山洪引起的山体滑坡,铁路坍方等灾害。为了认识形成伏旱转雨的整个天气过程及其因果联系,提高对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伏旱致灾机理,影响伏旱灾害程度的因素,伏旱对几种主要大春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御伏旱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