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中国受到政府灾害减轻活动造成损害的人们,可通过两个基本途径进行起诉,这与中国历史上的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是一致的。非正式的起诉,人们可通过他们当地的政治组织——农村生产队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来影响政府的政策、获得赔偿或撤换那些不称职或粗心的官员。很多个人争端都通过这些当地公民组织得到解决,似乎某些对政府的不满也同样可不通过正式的立法机构就会得到解决。最近发生了一起造成72人死亡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直到1972年,新西兰的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与联合王国的刑法区别不大。虽然根据新西兰议会通过的成文法及英国议会通过的修正的新西兰宪法,新西兰于1947年就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新西兰法律的大部分内容与联合王国的公共法仍继续成为一体。这样,新西兰就继承并永远保留了最高豁免权论的条文。该条文保留着1950年王国政府诉讼法中许多有生气的内容。然而,其它立法提出了特殊情况下的政府责任问题,而联合王国和新西兰两国的最近动向表明,有关政府责任的法律将来有可能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3.
引言说起“地震预报研究” ,目前一般来说还仅仅局限于竭尽全力“捕捉与大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前兆现象”的状况。可是 ,大地震发生频度很低 ,仅靠收集前兆现象的事例来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是相当困难的。例如 ,你把地震前出现的某种“前兆现象”统计并验证为 95%的可能性与地震有关。乍一看可信度的确非常高 ,可换一种说法则常常会意味着相关的可能性只有 5%了。即使对这 5%的危险率也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不计其数 ,而 5%不过是某一“时空”常常发生的某种现象。对于这种争论仅靠统计论来解决是…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论述了地震预报的理论基础,并概述了南加州实用地震预报雏样台网的组成部分。涉及的方面如下:美国有39个州全部或部分位于具有中等或较大地震危险的地区,地震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美国发生灾难性的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些地震的发生可能影响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和全国性的制造业、经济及国防。地震预报是提高防震工作有效性和减轻大地震灾害的一种重要而基本的手段。地球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南加州圣安德烈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民防)(ICEF)最近出版了报告“可操作性地震预报:发展现状和使用手册”,该报告的言下之意是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过硬的方法来实现大地震的短期预测.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不正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监测地震震源区周围岩体的应力累积,可以确定性地应力预报地震.这种流体-岩石形变的新认识意味着ICEF报告中的建议已经不恰当.本评论对这一新认识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意大利可操行性地震预报发展的方向,在于安装一个或多个可控震源的三井孔应力监测点,通过使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测应力累积和应力预报意大利所有破坏性(M≥5)地震.  相似文献   

6.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2008,28(1):1-18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 科学性和社会性。 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 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以预报经验为借鉴。 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 中、 短、 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 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 此外, 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以川滇地区11个地震带(区)为对象,研究了将算法复杂性C(n)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文中以1a为时间窗,0.5a为滑动步长,按2.5≤M<3.5,3.5≤M<4.5和M≥4.5分成3档,将各地震带(区)地震序列转换成由3种符号组成的字符串,从而计算各地震带(区)算法复杂性C(n)随时间变化曲线,规定了预报判据和预报规则,总体上取得了略高于随机瞎报的预报效能,显示了将算法复杂性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引言2003年5月26日下午6时24分发生了震源位于宫城县近海的7.0级地震(以下简称“5·26”地震)。地震造成港口设施、东北新干线天桥部分受损,并发生滑坡。由于天桥受损导致东北新干线部分区段运输中断,不仅延误了自治体的信息传递,移动电话等也不能及时通活。万没想到的是,在与这次地震发生的同一地区,即2003年7月26日的午前0时13分M5.5,7时13分M6.2,午后4时56分M5.3的地震又相继发生,震源均位于宫城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为“7·26”地震)。“7·26”地震造成的灾害比“5·26”地震大得多,下面,对这两次地震的受灾情况做一介绍。1“5·26”…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西藏金沙江缝合带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花岗岩样品属于前人所划分的念青唐古拉岩带中的安多和班戈岩体 ,为花岗二长岩 ,属于钙系 -钙碱性系列。其中属于安多岩体的样品与前人在该地区所描述的稍有不同 ,主要表现在更为酸性和富钠 ;其稀土配分的右倾斜率较小 ,所测得的K -Ar年龄 (15 7Ma)也较前人的结果年轻。属于班戈岩体的其他样品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所获K -Ar年龄数据(12 1Ma)也在前人测定的结果范围内。此外 ,对其中 1件样品的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 0 Ar/ 39Ar分段加热测定 ,获得了 (12 9± 1 9)Ma和 (131± 1 9)Ma的坪年龄 ,并揭示出岩体冷却速度较快、侵位较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2008,28(2):1-16
根据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和孕震物理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地震前兆观测的努力方向概括为"把握实质,优选项目;靠近震源,合理布局",并把地震前兆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直接前兆",主要包括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等;第二类为"次生前兆",主要包括地电阻率、地磁和动物习性行为等。文中认为,为推进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和预报水平的提高,必须牢牢把握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推进地震预报理论、方法的创新;必须推进地震和前兆观测技术,尤其传感技术的创新,并调整、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必须正确认识预报经验的科学性与局限性,重视地震预报经验正确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藏北无人区西藏金沙江缝合带的基性、超基性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分析测试 ,以及主要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样品为辉长岩和辉石岩 ,属于钙碱性至碱性系列 ,其矿物组成没有斜方辉石 ,未见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其化学成分以高Al2 O3,FeO ,Na2 O +K2 O和低SiO2 ,Mg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斜率较大的微弱负铕异常的右倾曲线为特征 ,LREE富集。它们具有较高的Sr丰度和87Sr/ 86 Sr比值 (>0 70 6 9)以及高的2 0 7Pb/ 2 0 4 Pb ,2 0 8Pb/ 2 0 4 Pb和2 0 6 Pb/ 2 0 4 Pb比值。上述特征有别于藏北蛇绿岩的基性、超基性岩 ,表明它们不是蛇绿岩套组合 ,其形成可能与金沙江缝合带的弧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下,对太湖河蚬进行了室内短期氮、磷释放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不同形态氮、磷的排泄都有重要的影响.总磷(TP)、总氮(TN)、总溶解性氮(TDN)、总溶解性磷(TDP)和正磷酸盐(PO3-4-P)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都显著升高,而亚硝态氮(NO-2-N)排泄率先升高后下降.铵态氮(NH+4-N)排泄率在5和15℃间变化不显著,温度对硝态氮(NO-3-N)排泄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同时实验发现河蚬为排氨动物,NH+4-N排泄占TN排泄的50.78%~100%,TDN排泄占TN排泄的89.14%~100%,而NO-3-N、NO-2-N虽都有检出,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河蚬磷排泄中,TDP占TP比例范围为83.01%~100%,PO3-4-P在36.60%~96.59%之间,且所占比例都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同时对排泄率与干重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氮、磷排泄率(NO-3-N和NO-2-N除外)与温度和干重的关系均符合方程R(X)=a Wb·ec T+d,决定系数R2都在0.967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763式地震仪记录的地震瑞利面波资料,用双台法计算出瑞利面波的频散曲线,从而得到相速度.将我国东部地区(99.8°—123.8°E,20°—44°N)分成4°×4°大小的方格,利用代数重建法得出该地区上地幔与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同一地区再进行一次分块,块的大小为8°×8°,考虑到各向异性对面波相速度的影响,利用周期为60 s 的面波相速度资料,反演出我国东部的横向不均匀和各异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5经验与教训前面的章节描述了对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响应的全过程。那么在联邦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应急响应中到底存在哪些主要不足之处呢?在回顾和分析了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应急响应情况后,确定了联邦政府已经得到的17个关键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是根据碰到的关键挑战问题而得到的。这17个关键挑战问题分别是:1.全国应急准备工作;2.军事能力的综合使用;3.通讯;4.后勤与撤离;5.搜寻与营救;6.社会治安与公民安全;7.公共卫生与医疗援助;8.公共福利;9.灾民照顾与安置居住;10.信息传播;11.重要基础设施与影响评估;12.环境危害与垃圾清运;13.国外援助;14.非政府援助;15.培训、演习与获取经验教训;16.国土安全的专业开发与教育;17.公民与社区的应急准备。其中的14个挑战问题在“危机周”一章已被重点涉及,是从高层政策与计划问题(如军事能力的综合使用)到应急行动问题(搜寻与营救)。另外3个,即培训、演习与获取经验教训和国土安全的专业开发与教育及公民与社区的应急准备,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但反映了更广泛地改进应急准备的若干措施和制度。5.1关键挑战:全国应急准备工作目前的国土安全体系没有对管理21世纪灾难威胁所带...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9日破晓时分,“卡特里娜“飓风以233km/h的速度,在墨西哥湾新奥尔良海岸登陆。消息传来,美国全国震惊。在随后的救灾过程中,直接暴露出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对严重事件的准备工作和对这些事件的响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缺陷。当新奥尔良的部分地区仍处于洪水之中时,美国总统布什从新奥尔良具有历史意义的杰克逊广场向全国发表讲话。他明确宣布,联邦政府要对“卡特里娜“飓风响应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便能“更好地准备以应对可能任何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或邪恶敌人的危险攻击对国民造成危险“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总统的指示直接导致这一调查报告的出台。调查报告对飓风本身和由其产生的洪水灾害特点作了详尽描述。因为只有了解了事件本身的特点,才能在讨论应急响应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程度时,对应急工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同时,调查报告介绍了现行联邦政府框架上的全国应急准备的基本情况,指出了这些环节在应对较大范围严重事件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报告在详细讨论了“卡特里娜“飓风的经验和教训后,在最后一章得出了“改革全国应急准备工作“的结论。提出了解决“卡特里娜“飓风所暴露出的问题和措施。建议改革两项急迫的优先任务:一是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化的综...  相似文献   

16.
4危机周——8月29~9月5日4.1飓风登陆(此节有删减)4.1.1卡特里娜飓风对州和地方应急响应的影响许多州和地方公共安全机构的设施设备遭受了严重破坏。路易斯安娜州的大岛市消防局遭到“整体毁坏”。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市以及格尔夫波特市的消防局也遭受相同命运,而路易斯安娜州的斯莱德尔市被迫关闭了半数以上的消防队。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警察局损失了1/3的警备车辆。部分应急人员没有报到参加行动。8月30日新奥尔良洪水迫使奥尔良堂区应急行动中心关闭,连市长办公室也不得不在飓风登陆后连续几天在一家凯悦大酒店坚持办公,但将近48小时无法与酒店外面的任何人建立可靠的通讯联系。这意味着市长在飓风过后的两天内,既不能有效指挥本地的应急行动,也不能够为州和联邦的援助工作提供指导。由于通讯设施受到彻底摧毁,应急人员缺少可靠的网络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洪水使人们无法向新奥尔良的警察局和消防调度中心寻求帮助,无论911求救电话还是公共安全机构的无线电通讯都处于瘫痪状态。此外,路易斯安娜州用于互助通讯的中枢系统——800兆无线电系统停止工作,修复推迟了好几天。在受飓风影响的地区,州和地方应急人员努力履行紧急响应任务。像紧急医疗服务、消防...  相似文献   

17.
6改革全国应急准备工作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为战胜恐怖主义,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对政府体系、方针政策和战略计划进行了全面变革。随着国土安全部的成立、全国情报主任职位的设置、《提供用于截获和阻止恐怖主义适当手段以团结和巩固美国》法案的通过以及全国反恐怖中心、全国反扩散中心的系统化,我们已经开始了自1947年以来最广泛的联邦政府组织重建工作。我们已制定了《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国土安全战略》以及《国家反恐战略》等最高级的政策指导文件,确立了保证美国,包括公民和国家利益安全的反恐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已通过具体行动来落实我们的政策和目标。我们与盟国紧密合作已经发起直接和持续的反恐行动,在更广大的范围彻底清除恐怖威胁。这些行动加上其他国内国外的防卫措施,加强了美国人民的安全。灾害应急准备同我们的国家安全、反恐和国土安全战略是分不开的。正如本报告所讨论的,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已经采取了从计划、政策以及指导等方面强化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应急准备、防御、响应和恢复工作。这些计划、政策和指导包括《国家响应计划》、《全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短期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和《中期国家应急准备目标》等。但我们必须更进一...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如何影响其弹性性质一直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半定量甚至是定量地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特别是如何有效地获取孔隙结构参数相关的地震属性体一直是油气工业界追求的目标.本研究从数字岩心角度入手,联合测井以及地震数据尝试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代表性碳酸盐岩储层样品获取;(2)CT扫描数字岩心数据体获取;(3)数字岩心数据的图像处理;(4)数字岩心数据的静态弹性模拟;(5)数字岩心子数据体的孔隙结构因子提取;(6)孔隙结构因子表征与分类下的弹性性质与孔隙度的定量化量版建立;(7)数字岩心-井-地震联合的孔隙度属性提取;(8)孔隙结构因子的地震属性体获取.

本研究分为两篇系列文章上篇与下篇,上篇主要阐述如上提出的(1)-(4)方面,重点在于针对碳酸盐岩二值化图像处理的流程建立与验证,以及数字岩心静态弹性模拟的理论方面,这两方面是基于数字岩心获得精确的碳酸盐岩弹性性质模拟结果的关键所在;下篇主要阐述利用数字岩心数据获得孔隙结构因子的思路、理论与流程,以及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为目标而获得孔隙结构因子的地震属性体的实际应用方面.由于两篇文章共享数字岩心数据,同时所涉及的研究思路与流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写成两篇系列文章而非两篇独立文章.本文为两篇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上篇.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裂隙张开度对纵波特征(速度、振幅和各向异性)的频率响应,在实验室利用分层嵌入低速薄圆片模拟裂隙方式,构建了六块裂隙密度为8.30%的不同张开度裂隙模型,用四种主频(0.1MHz~1MHz)超声纵波换能器在裂隙模型的平行和垂直裂隙方向上测试了透射纵波速度和振幅。实验数据表明,在0.1MHz~1MHz频段范围,张开度从O.1mm增大到0.34mm时,纵波平行裂隙方向传播时的振幅随频率线性下降,速度频散从1.5%增加到2.1%。垂直裂隙方向传播时振幅随频率呈二次函数缓慢下降,速度频散从1.9%到4.7%。两方向的速度频散差异加剧了张开度模型的各向异性频散。裂隙张开度对纵波特性的频散是由裂隙张开度的散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如何影响其弹性性质一直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半定量甚至是定量地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特别是如何有效地获取孔隙结构参数相关的地震属性体一直是油气工业界追求的目标,本研究从数字岩心角度入手,联合测井以及地震数据尝试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针对代表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有限数目的碳酸盐岩样品获得其对应的高精度数字岩心数据体,为了获得更加可靠的具有地球物理含义的弹性性质随孔隙度变化的统计规律,我们通过子网格的技术,在有限数目的碳酸盐岩数字岩心数据体上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岩心子网格样本,对于每个子网格样本可以分别获得其对应的数字岩心图像孔隙度、表征孔隙软硬程度的孔隙结构参数(γ)、以及基于有限元法模拟的弹性性质,由此基于数字岩心的研究思路,我们最终获得了基于孔隙结构因子表征与分类下的弹性性质与孔隙度的定量化解释量版.与此同时,在地震尺度上通过叠前地震资料获取的纵横波及密度属性体后,基于如上获得的定量化解释量版,我们最终获得了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新的属性体——孔隙结构参数(γ)属性体,这使得在地震尺度上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成为可能,也使利用地震数据在孔隙结构参数表征与分类下的碳酸盐岩储层反演精度的提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