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蓝罗非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蓝罗非鱼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经鳞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蓝罗非鱼体表睛属栉鳞,外形呈近圆形,分为顶区、基区和侧区三个部分;顶区边缘具细小齿状棘突,区内分布有癌状或棒状突起;基区具有清晰致密的鳞纹和放射状排列的鳞沟,年轮线处鳞纹密集排列;侧区较为平滑,无明显的鳞沟;侧线鳞具有粗壮的侧线管口。  相似文献   

2.
寿南小沙丁鱼鳞片表面结构及轮纹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形态结构及轮纹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属圆鳞,与鲱形鳞相似。鳞片上有多少不一呈断裂状的辐射沟,环片呈山嵴状,与辐射沟基本平行,环片脊顶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卤状粒突。鳞片侧区的年轮和副轮清晰,在与年轮相交处,环片明显呈下凹弯曲,少数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3.
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病理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病原鉴定为 :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 5种车轮虫科纤毛虫 ,其中数量上占优势的为直钩车轮虫。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鳃寄生车轮虫可对宿主的上皮组织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损伤并造成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及炎症反应。文中就海水养殖鱼类及野生鱼类由车轮虫寄生造成的危害及防治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贻贝棘尾虫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6年在哈尔滨郊外水池采集贝棘尾虫标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在扫找镜样品制备中,采KMnO4代替常用的OsO4研究表明,(1)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在第一横棘毛的左前角,这下贪食棘尾虫相同,但不同于鬃棘尾虫。参与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发生的老腹棘毛只有一个,这与前人在其他贻贝棘尾虫株系上的观察结果不同,这些表明,口原基起源的位置和参与形成额、腹,横棘毛原基的老腹棘毛的数目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鳃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皱纹盘鲍鳃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鳃叶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5个区带:前纤毛柱状上皮区、立方上皮区、侧纤毛柱状上皮区、呼吸上皮区及后纤毛柱状上皮区.侧纤毛是产生呼吸水流的重要动力来源.呼吸上皮区具大小不等的褶皱,上皮细胞高度仅约为~8 μm,具密集的微绒毛,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片鳃科(后鳃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鳃科(Arminidae=Pleurophyllidiadae) 是一群营底栖生活的后鳃类软体动物,种类较多,世界各暖海都有分布,常见于潮间带滩涂至潮下带,直至水深260米之间。作者过去在潮间带生态调查和采集中,仅见到少数几种;在整理、鉴定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标本时,发现这科动物在底牺生物拖网样品中比较常见,种类也较多,而且其中大部分种类在我国尚未报道过。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采集的标本以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标本写成本文。 迄今已知,片鳃科共有4属,我国已报道的仅有2属5种,本文共报告20种,隶属于3属、4亚属,其中有8种是新种,7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这些种类中有3种广泛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区,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刺参血淋巴细胞形态和表面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坤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08,32(6):52-54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较为系统地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和表面结构。根据大小和形态结构,将血淋巴细胞定义为4种类型:小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桑葚细胞和结晶细胞。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近岸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 年 1 月在辽东湾盘锦市附近的海滨进行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的现场调查.使用全站仪测量了 5 条不同起伏程度的堆积冰表面轮廓剖面,利用表面起伏高度数据和表面轮廓线在平均高度处的切角数据分析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对堆积冰区内的 3 个冰脊进行了内部层状结构观测,外部破碎冰块尺寸测量和 1 个冰脊涨、落潮时表面高度变化测量.利用这些数据,描述了冰脊内的分层结构;统计分析了冰脊外表层的破碎冰块尺寸并得到描述它们的主要参数值.此外,对冰脊涨、落潮时的表面形态进行了三维仿真绘图并计算了其表面形态参数.  相似文献   

9.
广盐性硬骨鱼能够在盐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中生存。淡水渗透压约为0.1×10-3渗mol/kg,海水的渗透压约为1000×10 -3渗mol/kg[7],而硬骨鱼体内的渗透压为250×10-3~500×10-3渗mol/kg,因此 ,在高渗环境下 ,鱼会丢失水分 ,而当通过肠道大量吸收水分的同时又会有许多盐分随之进入体内 ,此外 ,高渗环境中各种离子也会通过鳃和皮肤被动地扩散到体内。鱼体内过多的盐分会被鳃等渗透调节器官排出体外 ,从而达到水和离子的平衡。相反 ,在低渗环境中 ,鱼会丢失盐分 ,同时又有水分扩散到体内 ,此时除了…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1.
泥鳅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得泥鳅的受精卵,详细观察了其早期发育过程,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及其仔鱼的形态特征等。此外,对泥鳅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和有效积温与水温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鳃上皮Na+-K+-ATPase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中华绒螯蟹鳃上皮Na^ -K^ -ATPase的性质,并比较了各对鳃丝Na^ -K^ -ATPase的活性大小。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鳃上皮Na^ -K^ -ATPase的最适温度为40℃,温度高于45℃时酶活急剧下降;最适pH为8.0,并且其活力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当pH小于7.5或大于8、25时酶活急剧下降;最适底物和Na^-,K^ ,Mg^2 浓度分别为1.5,75,15,6mmol/l;反应介质中乌本苷浓度达到2mmol/l时,Na^ -K^ -ATPase的活力完全被抑制;中华绒螯蟹后3对鳃丝Na^--K^ -ATPase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前5对鳃丝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蓝非鲫肠道上皮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瑞青  姜明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01,25(11):53-55
消消化化道道黏黏膜膜上上皮皮组组织织是是吸吸收收和和同同化化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 主主要要器器官官 , ,在在鱼鱼类类生生长长和和发发育育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发发挥挥着着极极其其重重 要要的的作作用用 , ,研研究究鱼鱼类类消消化化系系统统有有利利于于深深入入探探讨讨其其食食性性 及及消消化化生生理理学学特特征征 , ,对对于于提提高高经经济济鱼鱼类类的的养养殖殖产产量量和和 营营养养附附加加值值 , ,促促进进养养殖殖环环境境开开发发具具有有重重要要意意义义。。近近年年 来来 , ,有有关关鱼鱼类类消消化化…  相似文献   

14.
大菱鲆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菱鲆(Scopthalmus maximus)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鳃小叶软骨细胞呈近似的椭圆状,电子密度较低,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结构。软骨细胞分为3种类型:新生软骨细胞、成熟软骨细胞和衰老软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1个核仁;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不多且体积较小;成熟软骨细胞和核的体积均庞大,具有1个核仁;可见少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衰老软骨细胞细胞核收缩或消失。胞质中出现许多不规则空泡,细胞器很少。细胞间丰富的胶原蛋白结构使鳃小叶软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15.
褐牙鲆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rvaceus)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褐牙鲆鳃氯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叶基部,具有微细小管系统和分泌腔。有丰富的线粒体,细胞核基位。根据氯细胞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4种类型:I型氯细胞、Ⅱ型氯细胞、Ⅲ型氯细胞和Ⅳ型氯细胞。I型氯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基质密度较低。微细小管系统发达呈细管状;Ⅱ型氯细胞外形不规则。胞体较大,细胞基质密度较高,微细小管系统主要呈粗网状;Ⅲ型氯细胞外形不规则,细胞基质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微细小管系统不发达,胞内存在大量线粒体,分泌腔小;Ⅳ型氯细胞为扁平状,细胞体积较小,具有较大的分泌腔,但微细小管系统不发达。褐牙鲆鳃氯细胞系统是主要的渗透压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吸收Cu2+,Zn2+,Se4+,Cd2+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大扁藻(Ptatythona。heigohndlca。a,ts。ngigo。s;sTsengetT.J.Chang)、。角褐指藻(Pha。daetyl。。t,。。-n。加。Bohlin)、湛u叉鞭藻(一c,a──a。切nj。ng。s。Hu)、路氏巴夫藻_Pa。ic。al。tier(DrooP)Greenj等单细胞藻类,是养殖对虾、扇贝、鲍、牡赈、河蟹等人工育苗中幼体的活饵料,它们的质量决定养殖动物幼体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能力。所以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成分、生活状态、密度是培育出具优良性状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接ELISA法(最低检测值约104cfu)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培养阶段、抗体处理、营养饥饿等对河流弧菌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SB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极显著强于TSA培养的菌体的粘附作用(P<0.01);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粘液,粘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y=0.1782ln(x)1.6923(R2=0.9810);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粘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粘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粘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粘附量急剧下降;抗体处理后河流弧菌的粘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饥饿菌体的粘附量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大黄鱼鳃粘液,其粘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一些海洋发光细菌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友吕  曹蕴慧 《海洋学报》1982,4(3):377-381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从东海(北纬26°30'-30°00',东经124°-129°)海水和海底泥中分离到的8株发光细菌和一株衰失发光性能菌株[#7032(-)]的菌体形态、鞭毛和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7032、#7032(-)、#1025菌体有一根粗的端生鞭毛、大量的周生鞭毛和微细的丛生鞭毛.#7032和#7032(-)菌外部形态、鞭毛结构相似,在磷钨酸负染色中鞭毛可显示鞘和核心结构,鞘可呈环饼状或成段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