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些汇编第1部所谓“矿物进化”综合年表的研究人员称:从大峡谷的铜锈色岩石,到墨西哥内卡(Naica)山下发现的10m长的硫酸钙晶体,绝大多数地球矿物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自从地球出现开始,生物进化和矿物进化一直是不可分离的,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两个领域提供新的认识,也可以为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提供关键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和消亡以及环境的变化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胶州湾生态模型的研究定义和量化多维生态位。并应用多维生态位定量化展示了物种之间的团结、吸引和竞争、排斥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环境作用下,物种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为研究物种生存和消亡、环境变化和物种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也是光合作用生物的发源地。光合生物的长达三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是在海洋中渡过的。因此,海洋是研究光合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主要埸所。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的海藻,门类众多,具有原始性和新陈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两大特点,是对光合作用机理进行比较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文昌鱼是一种珍贵海洋动物。它的形态结构特殊,既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脊椎动物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与典型代表。人们将文昌鱼视为脊椎动物的祖先,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具有鳃裂、脊索和神经管为依据的。文昌鱼作为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生物教学的宝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的高度重视。文昌鱼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海珍品,  相似文献   

5.
杨蒙召  曹奕  袁红春  史经伟 《海洋科学》2022,46(12):191-200
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上层捕食者对下层鱼群的捕猎行为可以被普遍地观察到,捕食者攻击的策略以及鱼群的防御机制是海洋捕猎行为的关键。本文构建了鱼群行为模型并对捕食者目标选择策略进行模拟,3种策略分别是选择“最近”“最中心”和“最外围”的个体。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单个捕食者攻击鱼群这一过程,对3种目标选择策略做比较分析,以鱼群结构变化程度的3个关键参数做评判标准。首先发现采用选择“最外围”个体的策略对于中等规模鱼群造成的结构变化程度最大,其次拓展到不同大小规模的鱼群,此策略仍是最有效的,其中小规模鱼群因应对风险能力低,无法体现三种策略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前言ATP(腺苷三磷酸)是活体生物内的高能化合物,它在生命的一切过程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的生物、生化、生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六十年前,Harrey在美国东部发现了普通的萤火虫(Phofinus Pyralis).1947年Mcelroy把ATP加到萤火虫发光器官提取液中,发现此液体能放出萤光,弄清楚了萤光产生的机制,导致了测定ATP专门仪器的发明,从而揭开了生物高能化合物研究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常常看到杯盘狼藉的餐桌上蟹壳成堆,海产品加工厂虾壳满地,全世界年产100亿吨之巨。对于这些人们惜唾而弃的虾壳、蟹壳,科学家们称之为“甲壳质”,并冠之以“第三大生命要素”。纵观地球生物,可分为两大生物群体,即细胞壁中具有甲壳质的生物和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具甲壳质的生物进化为菌类、节足动物,而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则进化成植物和脊椎动物。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大生物群体彼此相互攻击、防卫,又相互利用、依存,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化石有什么用?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在历史上,古生物学家一直将他们的工作放在了解地球远古时期的地质记录。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化石生物信息能够帮助解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4):9-9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农作物科学家们克隆了控制番茄形状的基因。新发现的基因被命名为SU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个控制番茄多种形状的基因。番茄是形状和大小最为多样化的种植蔬菜,有的大且分瓣,有的呈梨形,有的为椭圆形,有的像辣椒。不同形态的番茄皆由一种很小的圆形野生植物进化而来。目前,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番茄进化过程中的形状转变仍然少见。  相似文献   

10.
莫知 《海洋世界》2009,(11):32-40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全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这是一本科学著作当中的经典,被看作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之作。在1872年出版第6版的时候,书名被简化为《物种起源》。达尔文通过这本著作介绍了生物种群经过一个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而发生世代演化的理论,并在书中列举出了生命以分支进化和种系遗传的形式产生分异的大量例证,  相似文献   

11.
大鱼的脆弱     
《海洋世界》2009,(4):8-8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地球上烟尘漫布,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几千种生物的灭绝,一些大型鱼类也在那次大灭绝中从地球上消失。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推测,大型的掠食性鱼类比其他鱼类更容易灭绝,掠食性鱼类体型较大、上下颚闭合速度快,它们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但是,它们的个体成熟慢、种群发展速度慢。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意味着大鱼们缺少天敌,但那里同时是一个危险的位置——科学家表示,在灭绝事件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往往是大鱼。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9,(2):8-8
人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超级捕食者”。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对其他生物的猎捕行为已经改造了这些生物。这种改造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让自然界“望尘莫及”。人类猎捕行为对猎物的改变速率比自然界大3倍,比其他的人为影响(如污染)大50%。  相似文献   

13.
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意义,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事多方面的研究。文昌鱼的营养价值极高,但它的资源量日趋减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美、加、日、瑞典和联邦德国的一些研究机构,都投入力量研究文昌鱼的进化过程、文昌鱼的生殖生理,探索人工繁殖文昌鱼的可  相似文献   

14.
杨纪明 《海洋科学》2007,31(10):1-3
对北海鱼类营养级和生物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北海鱼类群落中,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的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5,3.9和4.5,依次递增,而它们的生物量之比为1∶0.8∶0.4,依次递减,由此发现了一种与生物量锥体相似而又不同的现象,即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横向的营养级与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作者称之为类生物量锥体。北海的生物量锥体其底部与顶部营养级之比为1∶4,生物量之比为1333∶1;类生物量锥体其底部与顶部营养级之比为3.5∶4.5,生物量之比只有2.36∶1,由此看出类生物量锥体相似于生物量锥体,但又不同于Odum提出的被食者与捕食者之间的纵向关系的生物量锥体,其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生物量锥体为小。类生物量锥体的意义在于可以从鱼类生态类群营养级的高低来推测其生物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9,(8):5-5
美国科学家称,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 目前,人们一般都认为,生命最初从海洋中开始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慢慢适应了陆地环境。大约5亿年前,复杂的动物生命开始出现,而之前的3亿年间,地球上只有细菌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讲,受精是新生命开始的关键。这一课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注目。远在一个世纪前,O.Hertwig就发现了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的精、卵原核在卵中融合,并认为这是受精的主要现象。百年来,许多学者在海胆卵上先后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文昌鱼个体发生谈脊椎动物起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脊椎动物是从哪一类无脊椎动物进化来的?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又是怎样发生的?有关脊椎动物起源的问题一直是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可能不仅因为脊椎动物起源代表动物进化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由无脊椎骨到有脊椎骨和由无背神经索到有背神经索,而且因为有关脊椎动物起源涉及我们人类自身起源的问题。关于脊椎动物起源,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由Garstang(1894)提出的,即头索动物文昌鱼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始祖相似,也可以说文昌鱼是脊椎动物始祖的现存代表(Jollie,198…  相似文献   

18.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19.
文昌鱼是现存的与脊椎动物原始祖先最接近的无脊椎动物,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研究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的典型材料。目前,文昌鱼的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发育同源性分析中。文昌鱼独特的进化地位和它未经复制的基因组使其在比较基因组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对文昌鱼、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可以揭示脊椎动物原始祖先基因组的结构和演化过程进而探索人类的起源。同时,通过对文昌鱼和其它物种发育基因表达图式的比较可以显示不同生物身体部位之间的同源关系,并可以了解发育基因是如何引起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捕光复合物 (LHC)在光合作用中负责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这些复合物的捕光效率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态分布。从光合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 ,捕光复合物的演变最为活跃 ,其组成和结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光合系统结构进化乃至光合生物的进化历程。深入比较各种藻类及高等植物LHCII结构的异同 ,对于揭示光合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 ,探讨光合生物的进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藻类PSII捕光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结构及研究近况多数藻类 (蓝藻和红藻除外 ,它们的PSII捕光复合物不是叶绿素蛋白复合物 ,而是水溶性的藻胆蛋白 )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