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记     
2007年在我们的期待与忙碌中即将过去了,在此,编辑部谨向各位作者读者致以丰收的祝贺和对2008年更加美好的新年祝愿。一年来,《工程地质学报》在各位的热心扶植与支持下,共发表论文140篇。论文涉及到工程地质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对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从未停止,目前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在欣喜与期待中,《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第一期与读者们见面了!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诸多工程地质问题,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同时激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与进步。综观本期论文,涉及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如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水电建设等,其中有滇藏铁路  相似文献   

3.
宋玉环  刘英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S1):693-696
分析了《工程地质学报》2000~2006年发表论文的各类相关数据,与同类学报进行对比,以利学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2009年,《工程地质学报》最值得祝贺的大事就是《学报》进入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这也是《学报》在众多作者、读者、评审专家及编辑部等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祝贺!\r\n一年来,《学报》共发表论文129篇,其中有18篇是关于地震引起的各类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既包括2008汶川地震各类地质灾害的研究进展,也包含了2009年6.4重庆武隆滑坡的研究报道。在这些论文中,殷跃平教授的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是在2008年已发表的论文基础上再次完善,黄润滑秋教授的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也是在对2008年已发表的论文的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补充资料,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他们对科学问题的认真钻研,对于突发事件产生的科学问题的执着精神,都是《学报》应值得关注的,同时《学报》将继续关注此类极端事件的相关研究,并尽可能第一时间发表。同时,我们也欢迎读者对此类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r\n2009年《学报》另一件大事就是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gcdz.org),自从7月13日试运行以来,编辑部处理了近200篇各类投稿,工作效率极大提高,论文的社会反响也是显而易见,同时数据库的管理方式,使得作者、审者、编辑及读者等沟通更便捷,节省了大量手工统计的时间。同时,编辑部能在第一时间对当期论文的点击数量和下载数量进行分析,以便尽早了解各类论文在读者中的反映,并在后续的论文选题有所侧重。尤其是在最近几期刊物上,许强等的关于重庆武隆滑坡的论文、黄润秋等的关于大渡河堵江滑坡的论文、熊巨华等的关于工程地质学科基金申请的统计分析,以及伍法权的关于第三届全国岩土大会学术总结方面的论文均被读者点击率较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优秀论文的发表,《学报》网站的被关注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优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会越来越大。\r\n同时,在今年,《学报》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随着第六期稿件的定稿,编辑部将与全体编委联系,请编委提出优秀论文的提名,编辑部将尽快分布优秀论文评审结果。\r\n就在本期稿件紧张编辑加工过程中,传来我们敬爱的许兵老师不幸辞世的消息,《工程地质学报》的创办,就是许兵老师等前辈多次申请成功的,《学报》创刊后,许兵老师曾任学报第一届副主编及名誉编委,他为《学报》的发展倾尽心血,在《学报》发展的十七年历程中,他为《学报》评审了大量论文,为学报的学术质量、编辑部人才培养、《学报》的各项管理工作鞠躬尽瘁,他的辞世,不但使我们失去了一个良师,更是工程地质学界的一大损失!愿许兵老师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5.
主席、各位代表 :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交流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作会议的学术总结 ,并借此机会向以长安大学为首的 18家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 ,以及日本等国家学者的研究论文 145篇 ,其中涉及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的论文 2 0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0篇 ,边坡与滑坡 31篇 ,岩土力学与工程 2 2篇 ,岩土工程与技术方法 4 2篇。大会论文集以《工程地质学报》第 10卷增刊的形式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1):147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r\n2010年1月31日,《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主编王思敬院士主持了会议。会议评选了《学报》2009年度优秀论文,并研究了《学报》工作。\r\n编委们审阅了2009年度《学报》刊载的论文,根据《工程地质学报优秀论文评审办法》,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本年度优秀论文如下:\r\n许强等,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2009(4),(433~442)\r\n陈德基,汶川大地震后水坝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9(3) (289~295)\r\n黄润秋,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2009(6) (725~736)\r\n孙 萍,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2009(6) (737~744)\r\n胡 斌等,软硬岩互层边坡崩塌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2009(2), (200-205)\r\n会议讨论了《学报》工作的以下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r\n(1)《工程地质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每年发表1篇讲座论文。由主编组织,编委会遴选本学科某一方向的领军人物,就本人或所率团队在该方向的杰出成就撰写专题论文,论文成果应在本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编委会将拟订谷德振讲座相关管理办法。\r\n(2)努力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r\n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报》进入了中文核心期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水平,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r\n要合理设置栏目,调整好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应用和实例研究论文的比例关系。压缩理论文章的数量,提高质量要求,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要组织好对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论文、国家基金和各类基金论文,提高《学报》论文总体水平和学科导向性。设置21世纪工程地质新进展栏目,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凝练与总结性研究工作。\r\n要加强英文摘要写作,促进《学报》的国际交流。要加强论文的文献研究和现状评述,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注意《学报》的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作者引用《学报》论文,以提高《学报》的各项评价指标。\r\n(3)加强《学报》编委会的工作,发挥编委会对学报的把关和导向作用。建立《学报》论文的编委会初审制度,减少无效审稿,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缩短审稿周期。\r\n年内完成《学报》编委会换届工作,建议增补一些学术影响力强、热心《学报》工作,能够为学报评审论文并撰写论文的杰出学者作为《学报》的新编委。\r\n《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建室60周年。届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将联合举办"工程地质室六十年纪念活动",并出版《工程地质学报》正刊"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专辑。由于《学报》正刊对页码的限制,专辑拟约请和工程地质室以及和工程地质室有关系的工程地质、水文  相似文献   

9.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编后语     
综观本期论文,主要涉及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几大流域水电站建设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二是对相关专门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工程应用。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给工程地质学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驱动力。我国各大流域,尤其是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各流域,水量丰沛,坡陡流急,非常适合于水电站建设,以利用水能资源。但水电站建设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给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期专门发表了一些大型水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文章。论文涉及到一系列流域开发和水电站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如雅砻江峡谷岸坡松…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陈梦熊院士诞辰100周年,也恰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60周年。长期以来,陈梦熊院士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主编和其他一些期刊的编委。在这些学术期刊中,他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有独钟,在1957年的创刊号上,就发表了题为"柴达木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论文。一晃60年过去了,抚今追昔,感慨无限。2003年10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整合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出版发行 由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主编的《南水北凋西线工程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于2006年5月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8月31日在成都举行了首发式。《备忘录》分工程地质问题、环境生态问题、经济社会问题、西线工程替代方案探讨、彩图等五篇,收入论文31篇,共计32万字。共有50多位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  相似文献   

13.
卷末语     
2008年很快就要过去了,这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界又一个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工程地质学报>发表的论文共计143篇,涉及岩体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工程地址问题、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质新材料新技术等各个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谷德振讲座实施办法\r\n(2010年1月31日原则通过)\r\n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本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聘请造诣深厚,在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撰文立说,促进学术交流,彰显工程地质学科的核心价值。\r\n二、撰稿人人选由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提名,经主编、副主编协商确定。学报编辑部负责征求拟聘撰稿人同意后,进行组稿和编辑。\r\n三、本讲座每年刊出1-2篇,字数一般在两万字(10页)以内。论文命题及题材由撰稿人自定,包括综述、专题论述、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讨论等。\r\n四、讲座论文免缴版面费,并发放相当于版面费数量的稿费。\r\n五、本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资助。未尽事宜由学报编委会进一步完善并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学报》影响因子为0.911,他引率为0.82。  相似文献   

16.
正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将于2016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各地及国际特邀工程地质专家学者将欢聚一堂,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共同为建设强盛和美好的国家献计献策。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热忱邀请各位代表莅临美丽的蓉城参加本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4—2010年载文的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和服务单位、论文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出版时滞、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影响因子等论文信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报》呈现以下特征:高学历作者比例稳步提升;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是《学报》作者的骨干力量;作者来源呈多元化发展,主办单位论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论文有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是《学报》载文的主要内容;出版时滞需要进一步优化;被引频次计量指标反映《学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正>为鼓励广大作者撰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地质行业的学术交流,提升和扩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办刊质量与影响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决定从2013年起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活动本着客观公正、严格筛选、优中选优的原则,由责任编辑提出推荐名单,并参考一年中论文的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和影响程度,经编辑部认真初评和复评,从2013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发表的144篇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优秀论文18篇。  相似文献   

19.
正为鼓励广大作者撰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地质行业的学术交流,提升和扩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办刊质量与影响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从2013年起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活动本着客观公正、严格筛选、优中选优的原则,由责任编辑参考论文发表一年来的被引频次、下载次数和影响程度提出推荐名单。经编辑部认真初选和复评,从2016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发表的152篇论文中,评  相似文献   

20.
经编委函评,下列论文被评为《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优秀论文,编辑部谨向获奖作者表示祝贺,并期望2013年有更优秀的论文刊出。1李苍松等,隧道地下水处治的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2012年第5期,832-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