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水能是清洁安全的能源。但如果对水能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地过度开发,必将引起地质生态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生态灾难。文章列举了岷江上游流域水能开发中的大量事例,呼吁应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岷江上游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现状,应给人们以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为助力打造牡丹江市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俗、边、雪”旅游文化,通过开展牡丹江市土地、水、地质遗迹、冰雪资源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支撑旅游经济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同时分析了特色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土地综合质量总体良好,圈定特色富锌土地1 425 hm2;水资源总量137.9×108m3,水质良好,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优选了2处矿泉水开发靶区;整合了40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了4个地质遗迹区;建立了冰雪资源评价指标,圈定了3处冰雪资源开发适宜区,助力领跑冰雪新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构造学研究趋势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光勋 《地学前缘》1995,2(2):203-211
本文在简述新构造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新构造学今后研究的七个领域:(1)全球变化;(2)现代大陆动力学;(3)新构造运动序列和新构造变形体系的建立;(4)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新构造;(5)活动构造;(6)现代构造运动;(7)新构造与地震及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黄金产量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2,8(2):48-53
中国西部黄金产量分布很不均匀,西北区优于西南区。近年来,陕西、蒙古、新疆等在金矿开发利用和产量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西藏亦有了新的进展;对合理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出5点建议:开发与普查并举;矿石与工艺研究并重;人才与技术引进并行;综合利用与效益统一;管理与环保并进。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岩溶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是我国岩溶主要分布区,蕴藏的各种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不同岩溶区蕴藏的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能资源、热水资源,岩溶矿产和旅游资源等利用问题,以及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海相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思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8.
邵洪文  刘拴民  孙宁宁 《地下水》2003,25(1):52-54,56
我国西部地区许多流域水能水电资源潜力较大,若正确开发和合理利用,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西部革地达其河为例,通过对当地的水文气象、河川径流进行分析,从而对当地水能水电进行了定量计算,为当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山区是我国西部主要的矿产地。同时又是甘肃省3大内陆河的发源地及干流流经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当地的矿产资源及水能资源已逐渐得到开发。祁连山已逐渐结束了人迹罕至的历史。研究总结对该区地质灾害的认识有助于较好地进行工程开发中的减灾及防灾工作。论文通过几处典型致灾泥石流的介绍结合在北大河谷进行的泥石流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区泥石流的特点、形成条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结论认为该区泥石流普遍发育,具中等易发性,以中、小型规模为主,治理难度大。采取避让与预防措施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外,还包括属于中部的内蒙古和广西。本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大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然后列出了该区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将上述12个省市区分为三类。最后提出7项开发及保护建议:搞好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抓好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作了一个概要的描述。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这一地区水电开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的地质适宜性问题,认为在解决工程的具体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把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与水能资源开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放在一个大的、与区域地质条件成生背景相联系的环境系统中,深入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以求获得对这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为解决工程具体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地质适宜性评价问题,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天然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王国司 《贵州地质》1997,14(4):337-345
六盘水地区的13个含煤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于煤岩及致密砂岩之中;发育两套大的生储盖结合;而多各圈闭类型并存;保存条件较好,综合上述特征分析评价表明:亦资孔、格木底、岩脚盆地为I类天然气远景区;六枝,郎岱盆地为Ⅱ类天然气远景区;其余8个盆地为Ⅲ类天然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境内江河纵横,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及众多的中小河流,落差大,径流量丰沛,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517.23亿m~3,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藏量3668.10万kW,可开发量2811.09万kW,因此被誉为水能开发的“金三角”地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区油页岩资源状况及开发目标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区包括长江以南的广东、海南、云南等10个省区以及江苏长江以南的区域。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南方区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等7个省和自治区、12个盆地、17个含矿区、23个勘查区和10个预测区。南方区油页岩资源为203.62 亿t,折算页岩油为11.93 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为94.21 亿t,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的25.34%;油页岩探明的资源为45.60 亿t,占全国油页岩探明资源的58%。南方区油页岩质量较好、含油率大多在5%~10%。南方区油页岩主要分布在新生代,其次为中生代。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页岩资源,依据油页岩多参数优选标准及其排序结果,优选出最有利目标区10个、有利目标区3个、较有利目标区9个。综合优选排序结果和交通地理及开发条件等,确定出电白县羊角精查区等4个近期开发目标区和茂名煤田羊角井田等5个后备开发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形成演变的链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中国南方岩溶区地下河系形成与发育的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地下河系形成演变的链式规律,并加以详细评述,为今后岩溶地下河系水能调控空间定位与水资源开发提供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国南方岩溶区地下河系形成与发育的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地下河系形成演变的链式规律,并加以详细评述,为今后岩溶地下河系水能调控空间定位与水资源开发提供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远峰  闫志为等 《中国岩溶》2001,20(1):F003-F003
项目来源: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 起止时间: 1998年6月—1999年6月 项目负责人:朱远峰 主要完成人:朱远峰闫志为范爽秋薛跃规周游游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本项目针对西南岩溶环境特点和洛塔的实际情况,在“以水能资源为龙头,以生态工程为基础,带动全乡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具体开展了水源及水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调查、生态工程规划等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对洛塔盆地的水文地质系统进行了详细划分。除南端局部地区外,盆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岩溶水文地质系统,该系统又可划分为屋檐洞地下河系、天锅潭地下河系和西南独立地下河系三个子系统,岩溶水主要赋存运移于地下河中;根据多年统计资料,计算出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岩溶水天然资源量分别为6490.88×104m3/a、5259.6510×104m3/a和4532.76×104m3/a。岩溶水资源丰富,若能进行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可满足工农业发展及生活用水需求,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宜实行“以引为主,引蓄并举”的模式;将全乡划分为地下河引灌区、地下河与岩溶泉联合引灌区、岩溶泉自流灌区、望天田区;针对现有溶洼水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重点提出八仙洞溶洼水库群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大瓜拉洞引水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工程设计。 2、根据水能资源丰富及地质条件优越等特点,提出了①洛塔河梯级开发;②低水头岩溶水库;③高水头岩溶水库等三套开发水能资源的方案。经过投入产出比论证初步选定第三套方案,即在白家坳堵屋檐洞地下河,以地下河和车大戏谷地、洛塔河谷为储水空间,建成设计库容为7000×104m3的地表地下联合水库,并在屋檐洞洞口处建坝后式电站、在下游2.5km处建引水式电站,设计两电站总装机容量12500kW,年总发电量约5500×104kW*h。工程措施方面,针对白家坳古滑坡体和周围岩溶发育的岩体可能存在的渗漏问题,提出了高压帷幕灌浆的方案。 3、以石灰土、粗骨土(含始成土)、黄壤三大类自然土壤为基础,划分出8种土壤组合类型;根据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划分出23个土地类型;依据土地类型的分布、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气候条件,分别对各类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4、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洛塔有维管植物706种,隶属150科441属,种的多样性(密度)指标为6.317种/km2,显示出岛屿植物区系的特征;植物群落的生活型组成中草本植物成分大于40%,充分显示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整体覆盖度约60%森林覆盖率约7%。初步研究认为,(1)洛塔森林植被可划分为6类植物群落:①喀斯特常绿-落叶林;②人工林;③自然恢复林,可详分为疏林和疏林-灌丛两亚类;④高山灌丛;⑤矮灌丛;⑥荒草灌丛。(2)洛塔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为:荒草灌丛→矮灌丛→疏林-灌丛→疏林→(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荒草灌丛→矮灌丛→高山灌丛;(3)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自然封山条件下,恢复至准原始林状态大约需要40~50年左右。 制定了洛塔乡生态林业工程规划。具体部署了五项工程:(1)在盆地周边高地建保护与自然封禁区;(2)视土壤条件,在海拔1100m的斜坡地、岗地建生态林、用材林。(3)在海拔800m以下斜坡、宅地、路旁建薪炭林;(4)在海拔900m以下不宜耕作的斜坡地建经济林;(5)以“养殖-沼气-种植(经济林)”为模式发展庭院经济。 在项目组成员的技术指导、经费和实物支持下,现已完成大瓜拉洞地下河引水隧洞工程;生态重建试验也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庭院生态经济设想也将在全县推广,适生速生薪炭林树种——任豆树引进成功,沼气示范池产气效果非常好,已作炊用,现在不仅许多村民自发地进行推广,而且县政府已决定抽出30万元资金在全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已有75个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主)修改了(或引入了新的)矿产资源法,制定了新的有利于引进外资的税制及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了在国际上吸引外资勘查开发本国矿产资源的竞争力。近的来,国际上金矿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流向主要集中于南美、东南来及中亚等新兴市场国家。从影响金矿资源勘查开发的国际投资等因素入手,通过与新偿市场国家投资环境的对比,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引进外资困难局面的症结所在及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与断陷油气资源评价密切相关的11个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图,建立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研究区4个主要断陷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优先顺序为德惠断陷、梨树断陷、小合隆断陷和王府断陷。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江河之一,但在金沙江上修建水库,泥石流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文章在详细调查了库区地层岩性、构造、滑坡的前提下,结合金沙江某水库区泥石流发育与降雨、地层岩性、构造、滑坡及地形地貌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库区泥石流的类型、规模、特征及发育阶段。研究表明:(1)本库区泥石流活动历史久远,泥石流地质灾害活跃,在部分泥石流地质灾害衰退的同时,更多的泥石流沟在逐步形成:(2)水库蓄水,减小了泥石流沟的比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泥石流的活动性及破坏能力;(3)泥石流对水库的影响主要为输送泥沙,造成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