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水入侵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福建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背景复杂,可将其海水入侵现状,对区内海水入侵进行了分类,初步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今后进一步勘察与防范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水入侵是影响海岛地下水封油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海岛环境下建设地下水封油库,大规模的地下开挖将显著改变海岛天然地下水渗流场,海水入侵地下洞室一方面引发突水风险,另一方面海水中的氯离子将会对地下洞库结构设施造成侵蚀,影响地下油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海岛环境下建造地下水封油库,除了需要考虑水封可靠性与岩体稳定性外,还需要关注海水入侵等现象。科学设置水幕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弱海水入侵风险,论文基于污染质运移相关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拟建浙江省舟山市某海岛大型地下水封油库为例,模拟了地下油库建造及运营期的海水入侵现象,研究表明:若不设置淡水水幕系统,开挖地下洞室会直接导致海水入侵;设置水平水幕后在确保水封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水入侵;而设置垂直水幕系统则能较为明显地抑制海水入侵的发生。该成果为海岛环境下建造地下水封油库可能遇到的海水入侵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海市海水入侵及其勘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北海市的地下水勘察,监测成果,阐述北海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及海水入侵灾害现状,介绍北海市海水入侵灾害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郭占荣  黄奕普 《水文》2003,23(3):10-15,9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海水入侵的概念,认为海水入侵概念的核心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淡水造成海水与淡水的水动力平衡破坏;进行了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指出发生海水入侵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海水入侵的判别指标和三维动态监测方法,给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海水入侵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滨海城市地下水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经过对中国滨海城市海水入侵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海水入侵的若干特点,详细地分析论述了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开发的关系,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目前已建立的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典型的资源一环境一灾害问题,准确掌握海水入侵动态变化的规律和信息是预测、预报、预警防灾的科学基础和工作依据。通过海水入侵动态监测因素分析构建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海水入侵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测及减灾方案决策提供了一个完善系统。  相似文献   

7.
海水入侵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我国海水入侵现状,在分析海水入侵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超采谈水时海水入侵的动力过程和极限位置,研究表明海水入侵全过程的实质是渗流与弥散间平衡的破坏和重建,最后,对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控制海水入侵灾害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我国海水入侵实际情况,尤其是针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特点,提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与策略.海水入侵的防治是一个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上到地下,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和调度手段,在海水入侵区实施流域洪水拦蓄补源、雨水资源化集流利用技术,营建地下帷幕阻成蓄淡工程,以及实行地表地下多种可利用水体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可有效防治海水入侵.从适应、改良、治理海水入侵区域不良环境入手,实施海水入侵区节水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海水入侵区受害生态环境,缓解海水入侵灾害问题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磊  赵辉 《地下水》2014,(1):103-105
随着我国滨海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紧缺,地下水超采现象日益严重,海水入侵已成为滨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大量的滨海地区调查、分析。系统梳理海水入侵现状及其危害,结合国内外有关海水入侵防治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严挖开发,防治并重,重在预防,系统规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等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2)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频繁出现,海水入侵的相关研究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海水入侵方式呈多样性,主要包括层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的孔隙式层状入侵和构造裂隙发育分布区的脉状入侵形式。海水入侵监测在预测地下水水质条件及评价管理沿海地区含水层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构建科学的海水入侵动态监测系统是防治海水入侵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通过对荣成市俚岛镇变质岩山丘区裂隙水海水入侵现状和监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根据"点-面结合"、"直接-间接结合"的监测原则提出了地下水海水入侵监测系统的布局,为俚岛镇地下水的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妙美 《地下水》2018,(5):138-139,159
通过对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地质条件、人为因素等研究分析,查明了海水入侵范围及危害现状,并对海水入侵内在因素及外部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提出遏制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滨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入侵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国敏  陈崇希 《地学前缘》1996,3(2):161-168
文中讨论了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海岸带海水入侵界面或过渡带的模拟,海岛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动力学研究,井孔在界面或过渡带上部抽水所引起的升锥问题以及岸边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及海平面变化对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研究经历了从理想假定到合理概化,从室内实验模型、理想模型到数值模型这一过程。数值方法已成为模拟和求解海水入侵问题的最有力工具,海水入侵的过渡带模型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海水入侵研究的未来趋势:边界条件确定,水文地质参数选取,含水层结构估计,海水入侵输运与化学作用的耦合以及海水入侵预报。  相似文献   

13.
王璞Xun  任延广 《沉积学报》1995,13(A01):53-62
通过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S113井泉头组蒸发盐岩沉积层序的详细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该蒸发盐属海水与淡水混合成因,其形成与周期性的海水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砂质含水层中海水入侵问题,确定海水入侵过程中含水介质内海水入侵楔形体的发展演化过程,本文采用砂槽实验模拟海水入侵,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探针观测系统远程实时监测海水入侵过程中土体的垂向电阻率变化,据电阻率变化曲线分析海水入侵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探针对海水入侵界面变化反应灵敏,能够监测到咸淡水突变界面形成、过渡带演化及咸淡水界面变迁等一系列现象,较好地实时监测海水入侵发生发展过程及海水入侵状态并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 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 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入侵是目前国内外沿海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系统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北海市开展了EH-4音频大地电磁法工作,对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初探,确定了研究区咸、淡水分界面和地层含水性特征等情况。本次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开展沿海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范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沿海地区海水入侵这一难题;通过本次工作,也证实了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研究区内进行海水入侵调查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程度受地下水开采量、海平面变化和降水补给量等多个因素影响。随着气候持续变化,预测未来气候情境下降水量变化对海水入侵程度的影响,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校正好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SEAWAT建立),预测了大连周水子地区海水入侵程度对不同降水频率及CMIP5气候模式下的预测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与未来降水量呈近似负相关关系,即降水量越少,海水入侵程度越严重;如海水入侵程度在枯水年较丰水年、平水年更加严重; 7种气候模式下,MPI气候模式(S7-2-Y)下的未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小,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也最严重,CNRM气候模式(S5-2-Y)下未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大,未来海水入侵程度最不严重;此外,还发现每种气候模式不同温室气体浓度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量对未来海水入侵程度几乎无影响。总而言之,未来海水入侵程度会愈加严重。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为国内类似滨海地区的实际水资源配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肇汉 《广东地质》1997,12(3):29-35
预防海水入侵,是沿海城市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湛江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结合开采现状及近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海水入侵地下水有湛江内港海水垂直入侵和中、深层承压水咸淡水过渡带外围咸水的水平入侵两种可能的方式。在分析两种入侵方式发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水源、预防海水入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含水层中淡水水头低于附近咸(海)水水头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地质条件对海水入侵的方式、途径起着一定的控制。海水入侵有其固有的规律。数学模型应考虑过渡带的存在,密度变化对液体流动的影响,降水入渗及潜水面变动对海水入侵的影响,防治应开源与节流并重。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之一。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处于三面靠海的半岛地理环境。同时.大连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采地下水以来.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海水入侵问题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大连市的海水入侵问题已得到控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