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滑坡堵江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收集的中国147个典型滑坡堵江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堵江事件分别按物质组成,滑坡体积大小,堵江状况,堵江历时和斜坡破坏机制等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各类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灾害地貌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四川省高县为例,探讨了灾害地貌危险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选择影响灾害地貌地险度的因素和因子,并作了四级划分;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和因子的权重,以此为基础,对高县山地灾害地貌危险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m2.堵江段的金沙江平面弯曲、纵断面比降小、横断面宽而浅,具有平原区河流特征,与非堵江段差异显著.堰塞湖沉积分布区地形开阔,发育有土塬、冲沟及土梁等地貌单元,有时还会发生沙尘暴.海口滑坡的滑坡坝和堰塞湖沉积均保存完整:前者顺河水平投影长约1000m、最大厚度135m,后者沿河长3krn、面积8km2;两者分别使海口河河床比降增大、减小了11‰ 和95‰.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显著,它可以抑制高1山峡谷区的河流底蚀,使之成为“走两步退一步”的自我调节过程,而营造开阔空间的堰塞湖沉积大多都可开垦为农田,在长期影响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同时,也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创造了若干宜居场所.  相似文献   

4.
滑坡堵江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野外调研和室内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讨论了滑坡完全堵江的主要模式及其发生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河床水动力条件,为滑坡堵江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滑坡堵江事件目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介绍了与滑坡堵江事件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列出了147个滑坡堵江事件的“中国滑坡堵江事件目录”,目录中包括滑坡名称,发生时间,体积,所堵江河,堵江历时,诱发因素和主要危害等。  相似文献   

6.
7.
一九三三年叠溪地震滑坡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3年8月25日叠溪发生7.5级强震,不仅使千年古城叠溪和邻近村寨被毁,人畜大量伤亡,道路,桥梁破坏甚多,而且极震区内地表变形破坏剧烈,岷江及其支流两岸出现大量滑坡、崩塌,堵江形成十余座天然堆石坝和堰塞湖。本文主要论述这次地震引起的滑坡堵江事件所产生的各种灾害及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作者的野外现场调查表明,滑坡堵江成坝形成堰塞湖在山区一带广泛发育研究发现堵江滑坡作坝存在的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坝体的渗透变形、稳定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和砂土液化问题。对上术叶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堵江滑坡坝进行实例分析,对开发利用滑坡堵江形成堰寒湖藏的丰富水能资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绞东滑坡为例,利用多期光学影像和Sentinel-1A降轨数据对绞东滑坡的崩滑时间和历史活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绞东滑坡斜坡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两个已滑滑区(A区、C区)和一个潜在滑区(B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滑坡碎屑流和岩体势能之间的计算方程反演了已滑滑坡的体积规模和滑体平均厚度,并基于已滑滑坡对潜在滑区可能造成的灾情进行了预测,认为潜在滑区在全部滑坡的情况下存在堵江风险。文中研究认为,在遥感手段识别滑坡活动性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DEM等数据,通过计算滑坡碎屑流和岩体势能之间的关系,可进行实测数据难以获取区域的滑坡规模与滑体平均厚度估算,进而进行险情评估,为滑坡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两个主要不同时期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详述了我国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赋值新方法.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于1995年提出,是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评价因子包括主要因子泥石流分布密度,次要因子岩石风化程度系数、断裂带密度、≥25°坡地面积百分比、洪灾发生频率、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雨量平均≥25mm大雨日数和坡度≥25°坡耕地面积百分比.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表达为以上8个因子极差变换后的赋值与其相应的权重乘积之和.这一评价公式,加强了主要因子的作用.主要因子的权重系数上升到33%时则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已经标准化,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这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只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意义.在最新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中,通过分段函数赋值的新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分段函数赋值是基于以下的假定当评价因子超过和等于某一上限值时赋值为1;等于下限值时赋值为0;处于中间值的赋值为0.5.以这3个数值为控制点,假定在每2个点之间,赋值呈线性变化.当中间点为上、下2点之平均值时为双线性模型;当中间点不为上、下限2点之平均值时为三线性模型.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已有资料的统计,得出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因子的分段赋值函数.通过2种不同赋值方法在四川凉山州和阿坝州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计算结果的比较,从绝对数值来看,分段函数赋值得出的危险度高于极差变换得出的危险度.对于泥石流危险度分析来说,相对偏大的保守估计更为可取.从相对数值来看,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分段函数赋值计算出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既能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也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比较,达到了改进的目的.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仍然属于经验模型的范畴.它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推理和统计的方法建立的一种评价模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科学假定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用代表泥石流危险度的2个本质的特征参数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来建立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理论模型,并用量化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也是今后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滑坡运动及堵江机制研究是滑坡堵江灾害链研究的一个起点。2008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滑坡堵江是滑坡诱发的次生灾害之一,常导致堰塞湖、洪水等次生的灾害链,其根本原因在于滑坡与河流的空间区域小于滑坡运动的距离。如果滑坡的运动未受河流的显著阻止,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主要受控于滑坡的诱发机制、滑坡体积和滑坡的垂直运动距离。因此,根据未受河流明显阻止的地震和降雨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体积和垂直运动距离的相关性以及预测模型,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由此,根据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和汶川地震诱发的无明显受阻的滑坡数据,在分析了滑坡等效摩擦系数与体积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地震和降雨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积等级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分布图上,地震和降雨诱发的堵江滑坡都明显的偏离其对应的体积曲线,根据建立的经验关系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泥石流危险度分类的研究,对于泥石流治理,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效果测度分析方法研究泥石流危险度分类,实例计算取得与专家判断相吻合的结果,计算结果证明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在完成泥石流危险度分类评价的同时,也解决了泥石流影响因素的系统因素分析问题,表明效果测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简便且易于操作的信息数据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充实了分类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滑坡危险度区划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建平  石莉莉 《地质通报》2009,28(8):1031-1038
在滑坡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滑坡危险度区划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综合因素分析和本底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综合因素叠加法、本底因素贡献权重叠加法和本底因素模糊判别推理法的区划模型,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及试验结果。还对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评价指标数量选择、最佳权重确定方法和危险性等级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上游沃达滑坡自1985年开始出现变形,现今地表宏观变形迹象明显,存在进一步失稳滑动和堵江的风险。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和综合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沃达滑坡空间结构和复活变形特征,阐明了滑坡潜在复活失稳模式,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分析了滑坡堵江危险性。结果表明:沃达滑坡为一特大型滑坡,体积约28.81×106 m3,推测其在晚更新世之前发生过大规模滑动;滑坡堆积体目前整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局部处于加速变形阶段;复活变形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前部,且呈现向后渐进变形破坏特征,复活区右侧变形比左侧强烈。滑坡存在浅层和深层两级滑面,平均埋深分别约15.0,25.5 m,相应地可能出现两种潜在失稳模式:滑坡强变形区沿浅层滑带滑动失稳时,形成的堵江堰塞坝高度约87.2 m;滑坡整体沿深层滑带滑动失稳时,形成的堵江堰塞坝高度约129.2 m。沃达滑坡存在形成滑坡-堵江-溃决-洪水链式灾害的危险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滑坡监测,针对性开展排水、加固等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准确性不仅是影响未来灾害学整体综合评价的要素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之一。本文对甘肃省莲麓水电站评估区内8条泥石流沟,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从分析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地形地貌、气候、土地使用情况和地质构造等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定量的进行泥石流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于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计算,对于泥石流治理及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因素复杂且具有胡机和模糊特性,而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其能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突变理论模拟了乌东德地区泥石流的爆发。突变模型适于表达开放系统,假设危险度的影响因子是突变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利用初等突变模型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多目标评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模型在奇点处发生突变时泥石流爆发,该结果与传统的灰关联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际调查的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分析法具有推理严密和简便的特点。在介绍该理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雅鲁藏布江加查至林芝段冰川泥石流灾害危险度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观测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及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堵江数据获取与编目是其区域研究开展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堵江事件频发,在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鉴于该区区域滑坡堵江现场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野外验证获取了区内136处滑坡堵江事件的空间位置、基本属性和几何形态,建立了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区内滑坡堵江集中分布在米林、札达、加查、错那、隆子、郎县等县,成因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基于环境要素信息量计算得出该区滑坡堵江的易发程度随高程、坡度、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地震点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构造线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随与水系距离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坡向中,西向斜坡更容易诱发滑坡堵江,东南坡向最不容易诱发滑坡堵江。高位高山地貌类型、地层条件中的朗县构造混杂岩组和坚硬岩组,构造分区中的高喜马拉雅分区和雅鲁藏布江分区是滑坡堵江形成的有利条件。对比各环境要素不同类别的信息量取值认为影响该区滑坡堵江事件形成的主要背景因素是高程、地貌类型、地层岩组、构造分区和地震点密度。这些滑坡堵江事件几何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坝体长度-坝体面积与滑坡面积-坝体面积之间具有拟合程度较高的乘幂函数关系,而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