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浦东新区垃圾堆放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浦东新区垃圾堆放的地质环境特征之后, 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内现有30个典型垃圾堆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和综合适宜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区垃圾堆放场地的研究,对场地引起的环境问题、处置方法以 及场地勘察设计方法、内容和场适宜性评价作了阐述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对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堆放场所由于设置不合理,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垃圾堆放场的选址成为保证城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的首要问题.根据垃圾堆放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选择黏性土厚度、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供水意义及水质状况、地下水是否流向城区5个评价因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哈尔滨市区15个现有的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适宜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垃圾堆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旗  费瑾 《地球学报》1998,19(3):315-324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渗滤试验、污染物化学动力学转化试验,概化建立了上海老港垃圾堆放场以有机氮、NH+4、NO-2、NO-34种离子为污染质的非饱和土层-潜水含水层水动力弥散联合数学模型,应用所建联合数学模型对上海老港大型垃圾堆放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垃圾浸沥液发生量、污染质的运移和转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和预测分析。预测了垃圾堆放期10年和封场后20年内污染质在非饱和土层-潜水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和排污去向,并得出如果保持目前垃圾堆放状态,其污染范围每年将向内陆含水层扩展90~100m的预测结果。这些预测分析为上海浦东新区垃圾堆放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填埋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绝大多数垃圾填场设在土体中,土体性质是影响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垃圾处理场中各种物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环境地须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垃圾处理的环境地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垃圾填埋场中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垃圾填埋场泄漏废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8.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典型电厂海洋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华东和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火电、水泥和炼油等CO2排放源,但由于距离陆域大中型沉积盆地较远,限制了规模化的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选址。本文以华能玉环电厂为实例,开展了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场地选址适宜性评估。通过瓯江凹陷CO2地质储存地质条件分析,初步圈定出了发育有利储盖层的目标靶区,并依次开展了地质安全性和经济适宜性分析。利用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潜力评估公式,计算了目标靶区推荐储层的单位面积储存潜力;并在构建综合储集条件、地质安全性条件和经济适宜性条件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开展了GIS多源信息叠加评估,在丽水西次凹内筛选出两处较好的场地。研究对开展该区海域CO2地质储存选址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分析江西瑞昌-彭泽沿江段岸线稳定性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基础上,依据沿江岸线开发中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运用层次模糊分析方法与理论,集成地质环境的评价因子,建立了针对每一类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等级量化(分为四级),具有可操作的数量等级标准.结果认为Ⅰ级赋值80,II级赋值60,III级赋值40,IV级赋值20.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沿江岸线按5 km间隔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沿江151.91 km岸线共划分了30个评价单元,运用模糊层次决策分析对港口码头场地、过江大桥场地等两类用地的场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取得了Ⅰ级适宜区段港口码头场地5个、过江大桥场地7个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广西江南片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查明该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最终选取地质灾害、挖填土不均匀沉降、洪水淹没区三个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评价因子,开展基于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先进行单因子评价,再进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按照取"差"原则,并且依照适宜性综合评价判断标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适宜优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差区.评价结果表明:适宜优区面积为3.43 km2,占总面积的26.92%;适宜区面积为4.41 km2,占总面积的34.56%;基本适宜区面积为3.41 km2,占总面积的26.77%;适宜差区面积为1.44 km2,占总面积的11.29%.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预防和避免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重大工程建设在建中或建后遭受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为政府和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管理部门的规划建设、灾害防治、工程治理措施等提供决策建议和地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南京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现状调查评价与选址课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的历史与现状、填埋量、填埋场分布;用层次分析法对正在使用的6个填埋场进行适宜性评价,有三分之二的填埋场地表水、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轿子山垃圾填埋场的运营对南京东郊地下水源地影响较大。分析了导致污染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已污染填埋场的治理和未来填埋场的选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一煤矿采空区场地作为新建高层住宅小区场地,通过开采条件、地表移动变形综合确定煤矿采空区的稳定性;采用工程类比法、采空区特征判别法、活化影响因素分析法、地表剩余变形判别法等判别采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建议采空区场地采取吸收地表沉陷变形的柔性措施和抵抗地表沉陷变形的刚性措施来确保拟建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上海市浅部和中部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消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向深层发展和延伸.本文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已有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最后分别针对深基坑工程和隧道工程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上海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深基坑工程和深部隧道工程建设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至适宜性差.该成果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某红层丘陵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渗、蓄、净”几方面影响,认为红层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的地质影响因素包括坡度、岩土渗透性、下垫面条件、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地下水位埋深、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程度、水污染程度等,并通过现场调查及实施相应的渗透试验等方式,最终确定坡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岩土渗透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更大。随后确定各因子权重值,构建评价体系,确定研究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分区,为后期其他红层丘陵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自然及地质背景条件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设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郑州市的1945 km2海绵城市规划区,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的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分析地表植被、地形坡度、包气带及含水层等海绵特性,构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好的区域面积占规划区的3.83%,适宜性较好区域占33.12%,适宜性中等区域占54.05%,适宜性差区域占9.00%;郑州市规划的12个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有2个覆盖不适宜建设区,分布在龙湖片区西北部和双鹤湖片区;航空港区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天然条件,建议在东湖节点周围规划海绵重点建设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对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汪星晨 《地下水》2022,(1):195-196
以广东佛山房地产项目建设场地为评估区域,为保证工程场地施工安全,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研究区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房地产项目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场地适宜性差,工程防治地质灾害难度大,可能遭受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高,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大。预测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基坑边坡崩塌/滑坡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在防治治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