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隆亨 《中国沙漠》2000,20(3):233-233
竺老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也是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开创者和指导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研究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因参加沙漠科研工作,有幸多次见到竺老,并聆听过他的指导。当前,在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中,继承竺老精神,发展沙漠科学研究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述彭 《地理研究》1984,3(1):26-29
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先驱,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1974年与世长辞。捧读竺老的遗著和传记,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是十分悲切、十分怀念的。解放前的十五年,竺老是抚育我们成长的大学校长;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又是领导我们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的科学院副院长。春风化雨,身教言传,对我来说,的确是毕生受用不尽的。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研究物候学可分为三个时期:(1)研究古今物候学,个人开始物候观测时期(1921—1931年);(2)领导组织中国物候观测时期(1931—1940年);(3)领导建立物候观测网,开展中国物候学研究,并完成北京24年物候观测记录时期(1950—1973年)。本文详述了他对物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81年11月21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物候学研究讨论会”。来自科研、生产、教学和宣传出版等68个单位的76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主要是参加物候观测网的单位的代表。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可以广泛地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仅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为我国山地研究(尤其是山地灾害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回顾竺老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报告,以及他对西南山崩、泥石流考察研究的期望,使我深感竺老极为关心和重视我国西南山区建设和山崩、泥石流灾害。 随着我国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竺老指出,山区研究应抓:山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以西北黄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山区为主,进行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出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为开展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竺老的这些学术思想,对当今我国大西北、大西南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赴干旱地区考察团一行六人,在院长兼地理所所长毛德华率领下,于1984年11月30日至12月22日,对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犹他和得克萨斯四个州及其州立的几所大学进行了参观访问。代表团每到一地,都受到美国同行们的友好接待,并热心为我们介绍情况。通过这次考察,建立了友谊,对相互的研究有了进一步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7.
陈昱  施曼丽 《山地学报》2020,(1):162-164
我们是1956年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南京九华山)。当时地理所设置三个学科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从1956年起,由学科组组建研究室,我们有幸分配到陈述彭任主任的地图研究室。从此我们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谊,荣幸地成为他第一批学生。陈述彭先生一生,胸怀坦荡,虽经风雨洗礼,他总是勇往直前,岁月雕琢美玉,终造就国之大器。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与我国自然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长江 《地理研究》1984,3(1):34-40
竺可桢同志做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56年兼任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我们就一直在他所领导的考察队中工作,倍受他的关怀与教益。他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与指导下,开拓了自然资源研究这一新兴的科学园地。值此纪念竺老诞生九十四周年和他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时候,更加缅怀他为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激励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的科学思想,为使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采的自然条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么枕生 《地理研究》1990,9(1):59-77
我国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包括天文与气象),但只限于气候观测,谈不到气候学的研究。我国气候学研究迄今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就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了气候学的研究。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于1952年设立了气候专业。国际上的气候学发展在70年代确已从描述性进入定量性的阶段,发展了动力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数值模拟,并且向气候预报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是统计预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0.
从两次世界气候大会看气候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诚 《地理研究》1992,11(2):93-98
本文就1979、1990年两次世界气候大会的情势,综述气候学发展的现状,论述气候学与气候工程的关系,并就当前气候学发展的若干问题:如气候信息的搜集、传递和整理,地球气候分布与变化的研究,以及气候应用的开拓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李玉海 《地理研究》1984,3(1):41-46
竺可桢副院长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对发展我国地理科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竺可桢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回国后在高等学府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启蒙者和播种者。  相似文献   

12.
呂炯教授(1902-1985)是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在襄助竺可帧教授开创我国的气象事业中,在组织、发展中国的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古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是一位深受我国气象、海洋、农业和地理界尊敬的老前辈.他的逝世对我国科学事业是一大损失.悼念吕炯教授莫过于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吸取教益,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这是他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发表的唯一的论文,也是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然而却又是他最为光彩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之一。竺可桢先生在一九六六年就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初稿,并在他参加的罗马尼亚科学院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回国后,他又进一步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14.
南高、东大时期的竺可桢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雅风 《地理研究》1987,6(2):57-63
1920—1925年,竺可桢教授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在此,他创办了我国大学的第一个地学系,培养训练了老一辈的许多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繁衍出现代许多地理和气象机构。本文记述了他这一时期的活动,并介绍了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朱震达 《地理研究》1984,3(1):30-33
沙漠科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回顾沙漠研究所25年来的历史,从它的诞生、成长到发展,竺可桢教授无论在学术上,科研组织工作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沙漠研究所的前身)的每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竺老都亲自参加进行指导,而且还多次亲临沙漠现场考察。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无论在茫茫沙海中考察或在炎日风沙中定位观测或在国际沙漠学术活动的讲台上,总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竺可桢教授。  相似文献   

16.
沙漠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成长与发展是和竺可桢教授的指导与关怀分不开的,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十分怀念他。竺可桢教授在沙漠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贡献有四个方面: 一、明确指出了"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25年来沙漠研究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论断。沙漠科学要发展就必须要密切连系国家经济建设,要和沙漠治理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从部门自然地理学到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三个自然地理方向及其综合研究、以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基础开展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对地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