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竞  许丹 《安徽地质》2022,(3):256-260
本文结合地质灾害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条件和地灾发育现状条件,以定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定量计算对庐江县龙桥镇1∶10 000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并评价。依据危险性等级阀值将其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3个区,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22.4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1.34%;中易发区面积为26.44 km2,占全区面积为25.13%;低易发区面积为56.31 km2,占全区面积为53.52%。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的基础。本文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坡度、斜坡结构、工程岩组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对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划分出极高、高、中、低4类易发区,分布面积分别为128.67 km2、455.71 km2、622.55 km2和634.7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7%、24.7%、33.8%和34.5%。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十堰断裂附近及以北区域,灾害点发育密度高,具带状分布特征。经成功率曲线法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可以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精准风险区划提供参考,进而为国土空间规划及风险管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准确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可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处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崩滑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选取10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共线性诊断和相关性分析检验评价因子以保证其相互独立。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ICM)、归一化频率比模型(NFR)以及与逻辑回归(LR)耦合的信息量–逻辑回归(ICM-LR)耦合模型和归一化频率比–逻辑回归(NFR-LR)耦合模型对罗平县崩滑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将评价模型结果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个等级。采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其AUC值分别为0.820、0.796、0.882和0.840。得出ICM-LR模型的精度最高,且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组区域和水系延展区域。其低、中、高和极高的面积(分级比)分别为771.1 km2(25.55%)、836.6 km2(27.73%)、864.36 km2(28.64%)和545.94 km2(18.08%)。易发性分区结果与研究区崩滑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相符合,可为快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区...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支撑与依据,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南京为研究区,选取历史灾害点密度等影响因子开展易发性评价,以降雨量作为诱发因素开展危险性评价,结合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划定地质灾害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沿江的老山、幕府山、紫金山、栖霞山以及青龙山等部分人员聚居的山前坡麓一带,面积51.3 km2,占比0.8%;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中人员较集中的区域,面积371.9 km2,占比5.6%;低风险区分布较广,位于其余低山丘陵岗地,面积1 740.1 km2,占比26.4%。研究成果可有效支撑当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和确定性系数的崩滑流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总称。本文根据逻辑回归模型和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统计贵州省内崩滑流发生概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利用GIS技术编制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首先根据影响因子子集中已发崩滑流灾害面积和影响因子子集面积来计算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 其次将灾害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影响因子子集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确定性系数CF作为自变量,应用逻辑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 然后利用GIS技术计算研究区内各独立属性单元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概率p,按p值10等分标准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危险性等级区,并绘制贵州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 最后用已发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分布数据来检验危险性区划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根据逻辑回归模型和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确定性系数CF,将贵州省分为Ⅰ~Ⅹ的10个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能够良好地反映贵州省境内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峨眉山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高、坡向、岩土体类型、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降雨、工程切坡以及矿产开发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方法科学可靠,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地质灾害在高陡斜坡区域、坚硬薄层-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灰岩岩组、构造密集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169.37km2、429.07km2、363.43km2和221.12km2。易发性评价精度74.80%。评价方法可为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评价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舟曲县是中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区,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依托舟曲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深入分析孕灾地质条件,选取地质灾害频率比、地质灾害面积模数比、地质灾害体积模数比、坡度、坡度变化率、坡形、切割深度、沟壑密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植被指数11个评价因子,建立AHP评价模型,确定各因子权重,运用GIS平台综合评价舟曲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舟曲县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68.98 km2、390.9 km2,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2.29%和12.97%,主要分布在人员财产集中的白龙江流域、石门沟流域、拱坝河流域中下游和博峪河流域舟曲段中部区域;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 166.21 km2和1 387.76 km2。研究成果为舟曲县城镇整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易发性涉及因素众多,评价结果取决于不同模型和参量权重赋值为当前研究热点。以陕西省山阳县为研究区域,在收集整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资料、相关性分析等基础上,最终选取坡度、坡向、坡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等8个影响因子,采用证据权模型对8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使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山阳县地质灾害易发等级可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262.2 km2、436.7 km2、1141.6 km2、1694.5 km2,占山阳县总面积的7.48%、12.35%、32.29%、47.94%。进一步采用ROC曲线方法检验评价等级结果的可靠性,得到AUC为0.824 2(精度达82.42%)。  相似文献   

9.
赵振远  解超  李生乾 《地下水》2022,(1):200-202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地质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以遵义市汇川区山盆区域为研究区,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提取地形坡度、地表粗糙指数、斜坡类型、工程岩组、地表起伏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6项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绘制基于斜坡单元的研究区易发性评价分级图,评价结果认为:滑坡高易发斜坡单元和较高易发斜坡单元主要在长岗-高桥向斜两翼,其中高易发斜坡单元共计60处,面积约为4.1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8.2%;较高易发斜坡单元共计115处,面积约为7.4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4.8%,多数滑坡高易发斜坡单元和较高易发斜坡单位发育小田湾~丛坝村~蔡家坝村一带;滑坡中易发斜坡单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中易发斜坡单元共计400处,面积约为19.6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9.2%;滑坡较低易发斜坡单元和低易发斜坡单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共计550处,面积约为18.9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7.8%,评价方法与结果可为贵州省小区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关中经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与孕灾环境等要素,基于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组合,提出了地质灾害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域的初步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各孕灾因子进行了危险性等级评价,并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制图与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域的初步判识,对灾害风险管理和降低防灾减灾成本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评价区域的针对性和准确性。2)研究区地质灾害安全区域面积占比22.9%(17054.5km2),非安全区域占比77.1%(57462.6km2),轻度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面积分别占非安全区域面积的17.2%、32.2%、32.0%、18.6%,以中、低危险性为主(64.2%)。高危险性区域集中分布在关中经济区的西北、西南、东南部,而轻度危险性区域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以南地区,呈现出东西走向的“条带状”。3)共计3230个灾害点中,仅有3.3%(106个)的灾害点分布在安全区域中,其余96.7%(3124个)的灾害点均分布在非安全区域之中。分布在轻度危险、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区域中的分别有328个(10.2%)、765个(23.7%)、1007个(31.2%)、1024个(31.7%),这与危险性等级区划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提出的地质灾害安全区域识别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分析珠海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AHP-信息量结合的方法对珠海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首先选取7 类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和2 类地面沉降评价因子,利用ArcGIS 软件进行叠加运算形成易发性评价图,其次叠加降雨量、沉降速率形成危险性评价图,最后在危险性评价图的基础上叠加承灾体易损性形成地质灾害风险分区。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用不同评价模型和方法行之有效,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成果可提高珠海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地质灾害多发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剖析了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探索了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科学性与优势;基于该区域地质环境与最新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地层岩性、地形湿度指数(TWI)、河流、断层、高程9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全区355处地质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平台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流域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区,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1760 km2、220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7.98%、9.97%。经检验评价精度高达91.3%,该研究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五华区共查证崩滑流及地面塌陷灾害点60处,灾情堪称严重。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法对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分区。高易发区面积31.35km^2,中等易发区面积247km^2,低易发区面积101.65km^2。科学评估分区结果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合理分区至关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孕灾环境分区,并选取了不同典型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开展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专门研究。结果如下:(1)将新疆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划分为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准噶尔盆地区、天山北麓区、天山南麓区、吐哈盆地区、塔里木盆地区、昆仑山区等共计7个区域;(2)空间分布上,新疆地区独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是沿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呈开口朝东的“E”字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关系最为密切;(3)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天山南坡、阿尔金山与昆仑山3个区域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天山北坡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水等地质环境条件与这些灾害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总结归纳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分布、孕灾环境、孕灾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地质灾害在哪里”这一地质灾害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岷江上游地区现有地质灾害284处,主要发育于低山、中山、高山区,其发育面密度分别为7.3个/100km2、2.3个/100km2和0.64个/100km2,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6.7%、70.7%和20.8%。通过对地质灾害点的统计分析研究,找出岷江上游流域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及其发育分布规律,为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灾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确定了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以县(市、旗)为单元的风险评价。评价单元共116个。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共分为5级,高风险单元3个,较高风险单元8个,中等风险单元24个,较低风险单元54个,低风险单元27个。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不同地区崩滑流灾害风险程度相对差异较大,总体分布特点是中部地区较高,北部和南部较低。从风险指数的结果来看,有些风评价单元的风险指数非常接近临界值,一旦危险性条件和易损性条件发生改变,将会引起地质灾害的风险级别发生变化。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无论是在开发资源还是进行各种工程活动,都应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地质灾害向着严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注重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两类因素。西昌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确定分区主导因子后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定量化分区以GIS技术为依托,应用了GHGIS网格化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元要素叠加,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数值表示,用GHGIS软件作模糊综合评价,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相似文献   

18.
G219阿克赛钦段沿线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道路运行严重受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影响。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生成的灾害数据库,分析阿克赛钦段沿线崩滑流灾害分布特征。利用频率比法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工程地质岩组、PGA、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公路距离等8个影响因子,进行崩滑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发现:(1)阿克赛钦段崩滑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赛图拉-大红柳滩一带,泥石流灾害主要发育在康西瓦断裂附近河谷区域,崩滑灾害基本分布在切坡等扰动活动强烈的康西瓦-大红柳滩一带;(2)研究区地质灾害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泉水沟以北河谷及六三五道班南部部分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7.99%、21.08%,各有63.71%、23.56%的总历史灾害面积占比;(3)基于频率比法的易发性评价模型AUC值为0.854,评价结果可靠。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G219阿克赛钦段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情况,基于石家庄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构建了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先决条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区分布在靠近滹沱河地区,面积约为19.7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5%;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大部分,面积约为251.2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约为66.71 km2,占全区面积的19.75%。石家庄市除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区不适宜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较适合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