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波带内外都有质量输移流存在,其对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有怎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实验以及考虑质量输移流的对流扩散数学模型研究了平直斜坡上破波带内质量输移流对污染物输移影响。数学模型包括波浪模型、近岸流模型以及对流扩散模型。首先建立了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其中波浪场基于波能守恒方程来计算,波导流场基于Longuet-Higgins提出的辐射应力模拟,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中考虑了质量输移流的影响,并利用算例验证该数学模型。其次简要介绍了平直斜坡上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实验,并分析了污染物输移特性。连续投放污染物会形成污染带,本文分析了两种波况下不同时刻污染带与岸线夹角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在垂直岸线和沿岸线方向的输移速度,结果表明对两种波况来说在初始10-40s污染团向岸线方向输移速度分别约为0.05m/s、0.017m/s,之后速度分别减小为0.001m/s、0.011m/s。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考虑质量输移流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更为吻合。因而,通过实验以及数模研究表明破波带内质量输移流对破波带内污染物在垂直岸线方向的输移有重要影响,而对沿岸方向的输移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孙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3,25(3):104-112
在近岸缓坡浅水海岸,波浪破碎产生沿岸流是近岸海域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影响重大,在高阶近似抛物化缓坡方程求解大面积波浪场基础上,建立了波浪作用下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不同坡度均匀斜坡地形上具有不同波高、周期的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浪作用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波浪作用下沿岸流分布规律影响,所得结论认为地形坡度及入射波高对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较大,波浪作用将使缓坡海滩上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平行岸线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污染物离岸排放的输移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MIKE21软件构建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的数学模型,采用水动力模块对海域潮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排污口海域网格逐层加密,模拟了芝罘岛海域的潮流场,并与实测潮流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耦合输移扩散模块,模拟了污染物COD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输移扩散现象,并研究对比了风场和源项对离岸排放污染物的输移扩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场改变了污染物离岸输移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在排污区域附近,线源比点源更有利于污染物的离岸输移扩散。  相似文献   

4.
波浪作用下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孙涛  陶建华 《海洋与湖沼》2004,35(2):110-119
用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均匀缓坡岸滩上,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沿岸流及其对岸边排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针对渤海湾的地形和主要波浪方向,研究了渤海湾主要排污口附近单纯波浪以及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近岸海域内流动速度分布与相应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渤海湾近岸海域(一定范围内),污染物输移扩散受到波浪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平行岸线方向。波浪作用使得远离污染物排放口的滩涂受污染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自制的组合式环形水槽(周长9.7 m、宽0.45 m、深1.0 m),分别以阿曼原油及其消油剂混合物和淡水(含示踪剂)为模拟污染物,开展水下溢油的物理模拟实验,以浮射流输移轨迹、污染物扩散范围和油滴粒径分布为考察指标,研究横流环境和消油剂的使用对水下溢油输移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横流环境中,浮射流输移轨迹开始弯曲的高度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与淡水浮射流主要在水中输移扩散的情况不同,当污染物为原油时,大粒径油滴脱离浮射流主体并上浮至水面,导致扩散范围更大;消油剂的添加会使原油浮射流内部油滴的体积中值粒径变小,油滴粒径分布曲线向小尺寸方向偏移。实验结果可为后续的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波生流对海岸污染物输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海岸波浪作用下污染物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质量输移流、沿岸流、沿岸流不稳定运动及破波带内旋涡运动等海岸水动力因素的影响.实验中坡度分别取为1:100和1:40,实验中采用CCD摄像机记录墨水的运动轨迹,同步测量流体质点速度以及波面升高.实验表明,在破碎带外污染物主要受波浪非线性引起的质量输移流的影响;在破碎带内主要受沿岸流的影响,同时还受沿岸流不稳定运动及大尺度旋涡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1980-1986年20时欧洲中心的1000,850,700,500,300,200及100hPa共7层的网格点资料,利用台风移速方程,挑选了进入南海的26个台风个例,计算了12,24,36及48h的台风移速及移向,同时也计算了实际台风前后12,24,36及48h移速和移向,计算出不同时的台风实际的移速差ΔV及移向差Δθ。分析表明,计算的不同时刻的台风移速差ΔV与台风实际的移速差ΔV的符号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用1980—1986年20时欧洲中心的1000,850,700,500,300,200及100hPa共7层的网格点资料,利用台风移速方程,挑选了进入南海的26个台风个例,计算了12,24,36及48h的台风移速及移向,同时也计算了实际台风前后12,24,36及48h移速和移向,计算出不同时刻的台风实际的移速差△V及移向基面△θ.分析表明:计算的不同时刻的台风移速整差△V与台风实际的移速差△V的符号相同的概括率是比较高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有一定的实际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莱州湾附近海域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在对潍坊海化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海域水动力计算结果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将水动力模型耦合物质输运模型,对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排放污染物质的输移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污水排海点拟建位置附近海域的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差,在拟建污水排海点排放污水时,排放污染物的输移扩散造成较大面积的超标水域,影响的二类及三类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最大面积分别为4.11km~2和2.36km~2,并影响附近3.07km~2水域底播养殖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岛市南、市北、四方三区交警在服用排铅奶粉(LeadExcretingMilkPow-der,LEMP)前后,体内粪铅含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服用LEMP后,粪铅含量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值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粪铅含量四方区最高,而市南区最低。服用LEMP前,三区交警粪铅平均含量为0.687mg/kg,服用7d后达到峰值(1.96mg/kg,P<0.01),第15d降到1.61(mg/kg)(P<0.05),表明LEMP能排除体内铅起到预防铅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电联产已经成为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产生的高浓热盐水直接排海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是1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建立一个能够较准确地模拟高浓热盐水排入海洋中的输移扩散情况的三维数学模型,用来预测高浓热盐水进入海洋水体后经湍动混合与输移扩散后的时空分布特性,揭示高浓热盐水在潮流作用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进而对排放影响作出分析判断.采用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胶州湾西岸的某电厂高浓热盐水表面排海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和复演了胶州湾的潮流场和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情况,规则半日潮流对浓盐水的输移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排放口底层温度升高和盐度升高等值线包络面积得出较合理的排放口选址.该模型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的取水口和排放口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沿海水电联产产物浓盐水排放后对近海水域的环境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阶斯托克斯波的简化解法及改进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昱华 《海洋通报》1994,13(3):53-61
由于Skjelbreia导出的确定五阶斯托克斯波的二个方程不易求解,本文将其简化为确定d/L的一个方程:f(H,T,d,d/L)=0。根据这一简化解法,发现Skjelbreia方程组的解有3种情况;存在唯一的精确解精确解不止一个;不存在精确解(但存在满足Skjelbreia方程组方面的最佳近似解)。当精确解不止一个时,可应用变分原理的方法差别出合理的解,应用变分原理的方法还可将Skjeilbria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两类增长曲线模型误差方差的二次型估计的容许性,在损失函数为(d-σ2)/σ4时,对这两类模型分别给出一个二次型估计在二次型估计类中可容许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半连续培养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在室温下研究了半连续培养中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对16d更新期,氮、磷浓度分别在0.5~35.9mg/L和0.3~12.1mg/L范围对采收量无影响,但氮浓度在8d前宜用0.5mg/L。更新率增加,藻浓度下降,藻生长率增长。据16d方程,最适更新率为18.2%,每ml培养体积日采收量可达667000细胞。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输移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1988年洪、枯季在和长江口南、北槽进行的最大浑浊带专项水文观测的资料,对悬沙输移的分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输移过程存在明显的潮泵效应及强烈的悬沙、底沙双向交换;长江口南、北槽之间存在一个大尺度的平面环向悬沙输移,同时南、北槽自身还有次一级尺度的槽内平面环向悬沙输移。本文还探讨了最大浑浊带与拦门浅滩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水动力学模型、物质输运模型和年龄模型,对渤海辽东湾潮汐驱动下的水动力状况和污染物输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入海径流对辽东湾整体流场和水交换过程影响不大,其主要影响集中在河口附近海域。在潮汐的驱动下,辽东湾内形成了复杂的环流结构,辽东湾南北海域分别存在顺时针、逆时针的环流,而辽东湾湾口又存在逆时针环流,使得水交换能力较弱,对辽东湾向外海的物质输运产生不利影响,湾顶附近海域的物质主要通过扩散过程与外海进行交换。年龄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河流入海污染物在河口附近停留时间较长,向远区的输运需要较长时间。入海污染物的影响具有局地性,对局部海域水质尤其是辽东湾湾顶的水质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涨、落潮槽底沙输移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长江口南港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9月所采底沙的颗粒分析资料为根据,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分析了底沙输移趋势,结果表明:南小泓的底沙主要是来自口门附近,由于涨潮流强于落潮流而使底沙向上游输移,即SE—NW方向,而南港主槽的底沙主要来自上游,由于落潮流强于涨潮流而使泥沙向下游输移,即NW—SE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唐山南堡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对排污海域沉积物中Cu,Pb,Cd,Hg,Zn和Cr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污水排海工程的建设及开发区沿海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大亚湾北部沿岸污水排海位置优选的方法。根据研究海区的水深条件、海岸地形特点、欧拉余流流场、海流流速、渔业水产、旅游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水质条件等,定性地确定6个预选排污海区。然后利用Roberts的近区初始稀释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以南海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水排海为例,定量地计算被确定的六个预选排污海区的稀释扩散输移能力。通过比较,认为大亚湾北部沿岸的污水不适宜就近排入靠岸海域。当污水量不大时,排污位置选在距马鞭洲岛南端以东约4km处(即C海区),可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当污水量较大,排海污染物量大时,排污海域的位置应选择在赤洲岛与黄毛山岛之间,即E海区.或在C海区与E海区之间。  相似文献   

20.
唐山南堡开发区排污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山南堡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对排污海域沉积物中Cu、Pb、Cd,Hg,Zn和Cr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污水排海工程的建设及开发区沿海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