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武艳  孙建印  段培法  侯宜广  安迪  席琳 《气象科技》2014,42(6):1137-1142
为了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作业水平和增雨效率,利用2010—2012年徐州市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多种观测资料,在分析徐州地区地形特征、增雨作业习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建立人工增雨潜势分析模型,对未来12h的人工增雨潜势和临近增雨潜势进行逐步分级判断,将增雨潜势区分为两级:级别Ⅰ增雨潜势较小和级别Ⅱ增雨潜势较大,并指导人工增雨作业。2013年徐州人工增雨作业实践表明,人工增雨12h潜势预报模型和临近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以增雨潜势预报模型为基础,修改徐州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流程,提高指挥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及三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的观测结果,阐述了广西春季人工增雨潜力情况,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火箭人工增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从火箭作业系统的选取、火箭作业点布设、适宜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云层条件、合适的作业部位和时机选择、火箭人工增雨实施作业情况和作业量分析等入手,采用区域对比方法分析了河北省2000~2004年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和效益,得出了河北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总增雨量和增雨效益,并根据河北省2000~2004年的总投资情况计算出投资效益比为1:46。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及三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的观测结果,阐述了广西春季人工增雨潜力情况,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福建省周宁水库开展的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试验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试验方法对每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探讨暖云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周宁水库开展地面暖云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为51 mm;在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的暖云增雨效果最明显;采用多点及多时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通过作业效果分析,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技术适合于南方山区。  相似文献   

6.
青海深居内陆,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地域差异大,雨热同期等气候特点。农牧业、工业生产、生态恢复和治理等方面缺水现状决定了青海省必须通过人工增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鉴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简便实用的人工增雨潜力评估方法为增雨服务。2011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影中心提供CWR-PEP方法,应用该方法对2012年青海省夏秋季人工增雨潜力做了评估,通过选择合适的增雨机率,得出2012年青海省夏秋季人工增雨潜力为13.47亿吨到20.27亿吨。该方法对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增雨已得到科学界公认和社会承认,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安阳市政府对人工增雨工作十分重视,并列入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成立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并于同年开始利用飞机增雨作业实验.1995年,安阳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市人工增雨指挥部,并设置双管三七型高炮20门,并于同年11月进行首次增雨作业.2001年起分批购进WR-1B和CF4-1A型人工增雨火箭14架,于2002年10月进行首次作业.  相似文献   

8.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2006,32(8):54-58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统计分析方法,选取1961—1990年辽宁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日降水量资料作为历史样本,以铁岭地区作为对比区对2016年8月31日阜新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结合探空、雷达、数值模式资料和作业参数分析可知,2016年8月31日阜新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符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合理性要求,绝对增雨量为20.06 mm,相对增雨率为119.43%,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国内其他省份应用相同方法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个例对比发现,统计变量的选取对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较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工增雨已得到科学界公认和社会承认,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安阳市政府对人工增雨工作十分重视,并列入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成立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并于同年开始利用飞机增雨作业实验。1995年,安阳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市人工增雨指挥部,并设置双管三七型高炮20门,并于同年11月进行首次增雨作业。2001年起分批购进WR-1B和CF4-1A型人工增雨火箭14架,于2002年10月进行首次作业。  相似文献   

11.
利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1994--2003年近10年降水量分布、春季降水日数分布以及白塔增雨基地近年来增雨作业频次分布,分析研究了当地适宜开展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季节,提出了与实际降水量气候背景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时段,为科学安排增雨(雪)飞机租用及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成都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采用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成都地区2011—2019年冬半年人工增雨效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成都市冬半年平均各月增雨量为0.14~3.53 mm,相对增雨率为2.14%~32.14%,其中2月和11月增雨效果最佳,平均绝对增雨量分别为2.74 mm和3.53 mm,平均相对增雨率分别为32.14%和28.06%,而1月增雨效果最差。近9 a冬半年累计人工增雨量为88.8 mm,多年平均为9.9 mm,相对增雨率为19.06%,增雨效果显著。这对科学开展成都地区飞机增雨作业、提高增雨效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预研究"项目对人工增雨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人工增雨的科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技术、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的科学设计和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优选和集成了人工增雨成套技术,并在抗旱型和蓄水型人工增雨外场试验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江西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雷达回波参数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2007-2008年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和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选取了621个人工增雨作业样本,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低层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建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VB6.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双比分析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8年贵溪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检验及系统应用检验,利用系统提供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约31.9%,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旱灾严重。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飞机人工增雨作为春、秋季抗旱、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一条长期的立体抗旱措施。1989年以来,军区空军已圆满地保障山东省飞机人工增雨65架次,为缓解山东旱情,发展山东经济做出了贡献。1 人工增雨的气象保障特点1.1 人工增雨的任务特点飞机人工增雨是由山东省人工降雨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办公室同志负责选择有利天气形势,提出作业时段和区域,军区空军具体负责作业的气象保障。飞行部队有一架飞机执行常备人工增雨计划,由于春、秋季节转折性天气预报难度大,飞行任务往往来得较急促是人工增雨任务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10年4月21日天气过程的降雨天气条件,介绍了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使用山东省科研所人工增雨效益评估软件,采用区域对比方法,对此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经检验这次作业相对增雨20.96%,总增雨量达到265.3万m3。  相似文献   

19.
李宏宇  嵇磊  周嵬  罗布 《高原气象》2014,(4):1119-1130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中部人工增雨基地1996—2001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基本资料,对增雨作业各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基本规律和演变特征,为飞机人工增雨业务管理、作业决策和作业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