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概况 本文根据《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山东省部分,以菏泽地区500年旱涝资料,探讨鲁南旱涝的规律。 鲁南500年历史中,涝年有185年,占1/3强;正常年180年,占1/3;旱年135年,占1/3弱。见表1。可见旱涝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
气候异常变化所形成的旱涝灾害,对我省比较脆弱的农业环境及其它国民经济影响很大。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其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我们根据宝鸡地区的历史旱涝史料及降水资料,应用全国旱涝图集划级方法及近代降水转换与旱涝方法,建立了宝鸡地区近500年(1470-1988年)旱涝序列,分析了宝鸡历史旱涝变化特点、规律。给省、地各级政府、农业生产、科研单位提供科学依据。一、资料及处理本文使用徐近之先生《陕西省气候历史记载初步整理》,陕西省气象台资料室《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宝鸡、扶风、岐山、  相似文献   

3.
气候异常所形成的旱涝灾害,对农业及其它国民经济影响很大。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制定几年以至十几年发展规划的需要,我们根据全国在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进行的五百年旱涝会战成果,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陕西近代降水资料及府谷、黄陵、太白树木年轮资料,从时间、空间方面分析了陕西旱涝变化规律、特点、季节分配、地区分布、旱涝周期、典型旱涝年以及旱涝与太阳黑子、旱涝与树木年轮的关系。最后作出超长期气候顶报,提供给农业、水电、国防、科研等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聊城地区旱涝的阶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仁 《气象》1982,8(5):16-17
旱涝是我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它直接影响着我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探索旱涝在我区的发生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区有记录的降水资料很短,要从降水资料历史演变上寻找旱涝发生的规律是颇为困难的。《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丰富的气候史料,因此我们对其中有关我区的部分进行了摘录、整理,并结合近二十年的降水记录,重新修订了其旱涝级别,使之成为一份反映我地区历史上旱涝情况的系统资料。在  相似文献   

5.
定量地掌握旱涝及其变迁的规律,是旱涝预报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四川盆东地区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和气象观测降水资料为依据,以五百年旱涝等级分布图、干旱指数和平均旱涝等级及1951~1990年逐年伏旱、洪涝分布图为工具,探讨了盆东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功率谱分析和谐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盆东存在着旱涝变化的2~3年、11~13年、35年、138年和272年周期的规律性。并着重对有观测资料的近60年降水、旱涝变化进行了研讨,尔后,试作了公元2000年前盆东旱涝展望。  相似文献   

6.
继1975年完成的东北、华北十省(市、区)五百年旱涝史料整编会战工作之后,按1975年10月长沙《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会议》提出的要求,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整编会战工作,也已于1977年9—12月在南京初步完成。该项工作由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主持,南京大学气象系主办,以《五百年旱涝史料会战短训班》的形式进行。有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区)气象局参加,并特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处、江苏地理研究所共同协力完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应邀出席介绍北方会战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旱涝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五百年旱涝等级图》资料,用W-K模糊沉底聚类法对我国进行旱涝区域划分,共得到8个旱涝区域。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旱涝周期和干、湿期划分以及一些总体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五百年旱涝等级图》资料,用W-K模糊沉底聚类法对我国进行旱涝区域划分,共得到8个旱涝区域。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旱涝周期和干、湿期划分以及一些总体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旱涝灾害历来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旱涝的发生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全省部分地区近80年的降水序列和近200年的旱涝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生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境内多低山丘陵,自然灾害频繁,尤以旱涝灾害最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探索旱涝灾害发生原因,寻求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凌源市自然灾害志》和市气象局雨量资料对此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境内多低山丘陵,自然灾害频繁,尤以旱涝灾害最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探索旱涝灾害发生原因,寻求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凌源市自然灾害志》和市气象局雨量资料对此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1583年。安康。夏四(5)月,兴安州猛雨数日,汉江溢、黄洋河口水壅高城丈余,全城淹没,公署民舍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摘自《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1983年7月31日,安康市遭受到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的洗劫,持续三十多小时的暴雨与汉江上游洪峰迭加,形成高出安  相似文献   

13.
李爱贞  张雪芹 《气象》1996,22(7):17-20
作者根据《山东省历代自然灾害志》的记载,应用Foxpro提供的软件,建立了莱州湾地区500年来旱涝灾害的汉字库,并通过一系列转换,将其转为数字库;将旱涝灾情的文字记我转换为区域旱涝指数,并与现代降水资料相对接,建立了1470-1990年共521年的历年逐季旱涝灾害指数序列,为分析该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6,(4):19-19
为了分析历史旱涝的特点和规律,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根据辽宁省近九百年的旱涝灾情记载,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写成《辽宁旱涝的初步分析及趋势预报》一文.在整理过程中,他们对有文字记载年代的旱涝,按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处理即:凡直接有文字描述的旱涝年代,均按记载确定;可反映出旱涝的灾情描述,按灾情确定;在灾情记载中,反映不出早涝的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我国旱涝演变的周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宗慈  王绍武 《气象》1979,5(1):19-22
旱涝的长期预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乏系统的降水观测资料。在50年代末期中央气象局研究所曾收集了数十年的观测记录,绘制了近几十年的降水等级图。这就成为今天长期预报的重要资料。但这份图各站长短不齐,中间并有若干缺测,因此使用时不方便,另外用来做气候变化研究,亦感序列过短。1975年以来,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先后在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组织了两次会战,整理了近五百年旱涝史料。这就弥补了上述资料的不足。我们用1871—1970年100年较完整的资料对旱涝演变的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和冬季冷暖资料,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旱涝演变,并进而考察了它与淮河以南冬季冷暖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的旱涝变化存在2—3年、5—6年、7—14年、17—20年和27—32年的显著周期;;旱涝与冷暖的变化有2—5年、7年、12年和42年等显著的共同周期,在低频变化部分,冬季冷暖变化超前于夏季旱涝变化,而在中高频部分,两者则有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主要的部分。当前全球包括中国在内仅洪捞、干旱和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损失就占全部灾害的损失75%以上,因而在减灾抗灾中,气象工作者肩负重任。为此,本刊在这里刊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由来和我国的减灾活动:一文,以供读者了解这一活动,推进我省减轻自然灾害的活动和工作。希望全省气象工作者下大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服务工作,并深入进行减灾抗灾的对策研究,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爱贞  张雪芹 《气象》1996,22(7):17-20
作者根据《山东省历代自然灾害志》的记载应用Foxpro提供的软件,建立了莱州湾地区500年来旱涝灾害的汉字库,并通过一系列转换,将其转为数字库;将旱涝灾情的文字记载转换为区域旱捞指数,并与现代降水资料相对接,建立了1470-1990年共521年的历年逐旱涝灾害指数为序列,为分析该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南近五百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方志时期的历史记载及近代的气候资料,建立了华南近五百年(1470—1988)的冬温等级序列,订正增补了旱涝等级序列,根据上述气候序列研究华南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冷暖、旱涝有10—12、19—22、31—37、40—45、80、100及120—140年等主要周期;近五百年经历了4次冷暖期的交替;旱涝方面则有3次旱期、4次涝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的再续补(1993~2000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编 ,全国 3 2家单位协作完成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1](以下简称《图集》)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地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业务诸多方面。该《图集》的资料截止于 1 979年 ,其 1 980~ 1 992年的序列资料和逐年分布图已作了续补[2 ]。现对 1 993~ 2 0 0 0年时段作再续补。1 续补方法《图集》的资料始自 1 4 70年 ,覆盖面为全国范围 ,含 1 2 0个站点 (图 1 ) ,其中西部地区早期资料有缺失 ,东部地区较为完整。关于这项逐年旱涝等级值的评定方法、分级标准和逐年旱涝等级分布图的编绘方法 ,在该《图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