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清泉  周宝定  马威  薛卫星 《测绘学报》2019,48(12):1498-1506
室内定位技术是目前基于位置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引起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室内GIS包含了丰富的先验知识,可用于辅助室内定位。本文对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技术需求、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较系统梳理。首先介绍其发展现状,包括基于地图约束的室内定位、基于拓扑地图匹配的室内定位、基于语义感知的室内定位以及基于视觉感知的室内定位。随后,介绍了其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室内GIS数据模型、室内GIS数据更新以及智能手机有限的计算资源。最后,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在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方面,将从基于语义感知的室内定位发展到基于空间认知的室内定位;在室内GIS数据的获取方面,将从目前的基于机器采集发展到人机交互式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脉冲星导航基本原理,分析了现有脉冲星导航定位算法,探讨了其在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定位和授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详细论述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定位信息平台的概念和系统组成,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定位信息平台的四大优势以及其服务特点和服务范围,指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定位信息平台是GPS社会化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柔性坐标系引入经纬仪工业测量中,使其系统自定位不再受仪器整平误差和相对定向误差的影响。为了求解系统自定位的参数,本文给出了两种系统自定位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车载军用电子地图仪是一种新型电子地图导航定位仪,在其组合定位模块设计中,采用了新型的元件和电路结构,其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文介绍了组合定位模块的组成、功能和软件硬件方面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GPS移动定位与移动网络定位精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终端的性价比逐渐提高,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位置服务技术水平近几年也有了快速的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样,移动用户对移动定位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如何正确运用各种移动定位方式并提高移动定位的精度是移动位置服务面临的重要问题。重点分析了GPS移动定位和基于移动网络定位两种定位方式及其定位精度,为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室内卫星定位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新技术。本文就室内卫星定位技术的特点、发展和市场状况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应用性,同时提出其市场前景。这将对AGPS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给出了一种基于高度角和GDOP的组合选星算法,研究了其算法在GPS/GLONASS组合单点定位中的应用,在提高定位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在动态定位中能快速选出较少的卫星组合用于定位解算,能满足动态用户对实时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WiFi室内定位技术由于其成本低、易部署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RSS的WiFi室内定位由于受到室内环境复杂、动态变化性强的特性,位置估计精度和可靠度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置融合定位策略进一步改善基于RSS的WiFi室内定位的精度。新的位置估计策略融合三种AP选取策略的位置估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位置融合定位策略能够提高位置估计的精度,同时保证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其整体定位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室内定位技术一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Wi-Fi信号作为重要的定位源,长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传统的利用接收信号强度的Wi-Fi定位方法受到诸多限制,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精度难以有效提升,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应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一种比接收信号强度更能描述Wi-Fi信号传播本质的观测量,利用CSI进行室内定位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CSI基本概念,综述了现有基于CSI的各类定位方法,包括指纹匹配、测角和测距等,分别描述其基本原理,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其现状和难点。并对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无反射棱镜全站仪打桩定位的方法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如何使用无棱镜反射全站仪对圆桩进行定位的问题,即利用无反射棱镜全站仪定位的功能和快速便捷准确的特点,通过观测桩体上4个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确定桩轴线方位角、倾角、桩顶最低点高程和设计高程面桩中心的坐标。文中研究了计算的数学模型,即通过点与点之间、向量与向量之间的空间关系列立方程组,然后通过一定的变换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方法得到定位的数据。通过实际观测以及对实际数据处理的程序实现,说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对近岸打桩以及检验基于GPS-RTK技术的打桩定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圳港妈湾港区海星码头1#~4#泊位旧码头拆除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在原码头深底层保留桩柱对新建桩柱的影响,需要对原码头桩柱泥面以下位置进行精密测量。本文采用船载综合测量系统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技术对妈湾港1#~4#泊位桩柱进行了水岸一体化高精度测量,通过利用激光扫描仪和多波束分别测量出水上、水下桩柱引水面点云图。基于高精度水面点云绝对坐标对水上、水下桩柱引水面点云进行特征拼接,从而获得桩柱引水面高精度绝对位置。然后根据引水面绝对位置和桩柱尺寸精准计算出保留桩柱泥面以下部分的点位和斜率。经过外符合精度验证,桩柱定位的绝对精度为10 cm。最后,将旧桩柱测量结果与新桩柱设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新旧桩柱在2#泊位存在一个桩柱发生碰撞,4#泊位存在10根桩柱新旧桩柱水平间隔小于10 cm,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3.
沿海大桥的打桩项目中,常用的打桩模型为双GPS配合两个倾斜仪或测距仪进行定位,一旦其中某设备出现故障,将无法继续施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打桩模型,将3个GPS接收机、2个倾斜仪及2个测距仪组成融合打桩新模型,当某设备出现故障时,它会智能地判断问题并选择其余最合适的设备继续进行定位,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人工记录锤击数的低效率,以及模拟电路自动记录锤击数受温度影响性能易变的情况,文中首先利用打桩现场采集的声音在时域中进行统计量的分析,发现最大值这个统计量可以作为锤击的特征量,用来准确的实时识别锤击次数。继而在考虑锤击声音可能受到附近噪音污染的情况下,确定出一组精确识别锤击次数的参数。应用于对其他采样文件的识别,统计出平均识别精度达到98.4%,优于模拟电路的识别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打桩规范对锤击数记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杰  柏林  左工  刘锋  余腾 《测绘科学》2012,37(6):178-180,75
G(1,1)模型只利用单点已测数据预测该点的位移,而不管别的因素影响。而事实上该点位移和围护桩上其他点的位移及锚索拉力是耦合的。针对传统的单因素灰色模型在基坑预测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采用多因素的G(1,N)灰色模型对基坑位移进行预测研究。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所需数据少,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坑预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地形分析中,研究地形多要素迭加分析的关键是解决多边形的迭加问题。本文通过对多边形迭加的数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适合计算机多要素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学 《北京测绘》2013,(1):72-75
在城市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现多采用旋挖钻机施工桩基础,由于受场地、吊车和旋挖钻机施工等的影响,全站仪放样往往受通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桩位的放样和检核,尤其是夜间施工。本文结合个人的工程测量教学和实际施工测量经验,将具体阐述HBCORS系统在高层建筑桩基放样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是先计算出圆曲线一定间隔的各中桩的坐标,然后通过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的方法在实地放出各中桩的位置。本文通过建立圆曲线两切线的法线式直线方程,并以此推求出过圆心平行切线的两平移直线的法线式直线方程,进而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圆心坐标,同时求出圆心到圆曲线上任意点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然后按照坐标正算的方法求得各中桩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capability of the integer ambiguity method to find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InSAR data is demonstrated. A radargrammetric model is used for the space triangulation.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using ERS data of the Thames region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GPS measurements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GPS stations, not visible in the image, are located on the InSAR data using a simple range-Doppler algorithm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positions is undertaken.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methods but with the advantage that the radargrammetric model is very simple. The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GPS data with InSAR data in urban areas where a GPS station may not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minant scatterers within a resolution cell, and they suggest methods that might be applied in future to reduce this problem. The model should help the integration of InSAR data with other geometric survey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