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汞是地震地下流体化学量前兆监测中的重要测项之一,在地震监测预测和活断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自1985年把测汞技术引用到地震监测预测中以来,建成了以水汞和气汞为对象的汞前兆监测网,并获得了较好的震例。本文阐述地震行业汞观测发展历程,概述测汞仪类型和典型技术,同时也提出汞观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汞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断层气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气测量是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断层气测量具有实用、轻便、快便、价廉等优点,在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活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对断层气测量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探讨了我国地震断层气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简单介绍了几种断层气监测新技术及新型气敏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首都圈地区汞测量典型震例剖析及其映震效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家珍  申春生 《地震》1994,(3):44-49
本文简述了汞测量探索试验及首都圈地区测汞网点的概况,通过妙峰山、阳原、大同、沙河等地震前后汞测量资料剖析,讨论了汞测量的映震效能及其监测预报前景。实际资料表明:汞测量是地下流体化学预报地震的有效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天津、河北二市一省部分地区抽样调查了13口井水位、11口井水温、5口井气氡、2口井气汞、2口井氦气数字化观测现状,统计分析了其数据完整率及观测断记次数与数据缺失量;在调查观测数据断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统计分析了数据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了连续完整的数据系列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氦气之外,水位、水温、气氡与气汞4大主要测项的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多数井多数测项存在断记与数据缺失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仪器故障与运行不正常,其次是停电、通信线路故障与雷击,此外还存在原因不明的断记与缺数的问题;以井统计,约有1/2的水位与水温观测井可在地震中期与短临前兆中发挥作用,而气氡、气汞等化学量观测只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约有一半的井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及JM—3金膜测汞仪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野外监测期间在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及1988年澜沧等地震前均观测到了气汞浓度的突变。利用壤中气汞浓度的变化预报了1987年9月12日张掖西武当4.5级地震。观测事实表明,利用壤中气汞浓度的变化来预报地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热水井数字化气汞观测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的水汞更是携带大量的地下信息,特别是水汞异常在地震之前的表现有目共睹。2001年首都圈范围内的一些水汞观测实现了数字自动记录。由于汞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观测仪器的使用条件所限,经过近3年的观测发现,对于热水井的气汞数字化自动记录,捕汞管、供电系统、脱气装置、气路的冷却与除湿是保证气汞测项连续稳定,提高记录地下信息灵敏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1研究背景汞是揭示构造活动及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化学示踪元素,其分布特征受深部供给源、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地层和地—气交换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季节和环境的短期变化也会影响气汞逸出(程鉴基等,1997;孟广魁等,1997)。在地震监测中,汞具有较好的映震效应,其动态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可通过观测汞的浓度变化获取地震孕育信息。但是,在地震断裂带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汞浓度变化的因素较多(张磊等,2015;陈华静等,1999)。日常监测表明,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地震前兆观测站使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制的地下流体综合数字化遥测系统 ,经 1 6个月的观测 ,表明气氡、气汞异常突出 ,各测项较明显、集中地反映一些异常 ,特别是以气氡、气汞异常为先导的异常组合与南澳 (南澎 )至厦门 (金门港 )一线 NE向断裂带及其附近发生的地震及应力变化相关性较强 ,初步认为是地震短临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强烈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毫无疑问,地球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强烈地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尽管世界一直在争论着地震是否有前兆,但在中国,为寻求"地震前兆"的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的探索却已经持续了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体系。流体地震前兆监测是地震前兆监测体系中的4大学科技术之一。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50年以来,地下流体监测技术经历了从人工手测(点测采样频率1次/日)、机械模拟观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断层土壤气氡、气汞、痕量氢测量仪器运行、产出数据情况,对三个测项从潮汐、气温、气压、降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气氡、气汞在地震前的变化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朱培跃  尤正云 《地震研究》1989,12(2):161-162
88年11月6日21时03分及15分我省澜沧、耿马一带发生7.6级,7.2级地震。11月12日我们进入震区开展测汞工作,目的是监测水中汞含量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使用HZC—1型金膜测汞仪,仪器检出限为1×10~(-11)g_(HO)/10ml(测水)。  相似文献   

12.
丽江7级地震震区的汞量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培耀  杨继登 《地震研究》1999,22(2):153-158
本主要根据测汞技术在震区配合地震地质、烈度区划等项工作,目的是探测盆地内的隐伏断层。汞含量在断层上方有明显的高值异常,这已为许多基础实验所证实,在地震领域已有运用。我们这次在丽江盆地共设了六条测汞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在高烈度异常点、地裂地段、抛石块地段,汞的测值均高于背景值,达异常指标。汞的高异常往往是断层止方,从而证实发震断层在盆地内通过,而这条断层又与玉龙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说明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重要补充,地市级地震台网可为本地区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城市防灾减灾和活断层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基于NetSeis/IP协议的网络组网技术,将单个测震台站组建成台网,形成由16个子台组成的地市级地震台网。应用专业软件对组网前后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包头主城区及周边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达到ML1.0。同时,以包头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包头地震台网运行以来的地震目录进行检验,证实研究区地震监测能力优于ML 1.0。  相似文献   

14.
张秀萍  王曰风 《山西地震》2004,(2):29-30,40
利用河北怀来4井1990年至2002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对怀来4井汞量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较好,1990年以来,其异常对于测点监测范围的有感地震及中小地震和距离测点较远的范围内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有很高的对应率。  相似文献   

15.
汕头台地下流体正常动态与地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永芳 《华南地震》2000,20(1):48-51
地震前兆观测异常信息识别是前兆研究的基础.分析了汕头观测站地下流体各测项如水位、水温、气氡和气汞等观测资料,对其正常动态和短临异常信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上述各测项能够较有效地反映出某些中等地震前兆的短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月1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沿海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文章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同时概要介绍了墨西哥的地震,火山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地震电离层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即将发射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将填补地震电离层立体监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空白区域,也将为天地一体化地震电磁对比校验及圈层耦合机理认识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针对近期地震电离层立体监测体系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用于地震研究的地基及空基电离层探测技术,包括电离层垂测/斜测、甚低频(VLF)电波观测、舒曼谐振观测、GPS及空间卫星电磁等,并总结了各种探测技术在国内外地震应用研究中的进展; 最后结合不同探测手段的优势,探讨了地震电磁立体探测系统的构建,并就未来的多手段综合应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都殿沟泉是甘肃陇南地震台的流体综合测点,主要观测项目有模拟水氡、数字化气氡和数字化气汞.模拟水氡资料始于1987年,数字化气氡观测始于2001年1月,数字化气汞观测始于2007年6月.本文分析了该测点的水氡、气氡、气汞等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氡资料连续可靠,在一些地震前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特别是一些大震前与其他水氡...  相似文献   

19.
汞断层气异常与活断层关系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探讨气汞异常与断层活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工程实践,说明利用气体汞异常化探方法研究活动断层,可为预测预报地震活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8—2017年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其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间的关联性,结合同时段震源机制解、库仑应力和由GPS基线推测的山西南部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特征,解释断层气汞浓度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按照气汞浓度背景值变化幅度的不同,研究时段大致分为2010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3—12月、2015年1月—2017年5月等3个阶段,其中,第2、3阶段的背景值分别为第1阶段的8倍、60倍;(2)距测点200 km范围内4级左右地震发生前,气汞浓度往往表现为一组高值突跳变化,变化幅度高出平均背景值几倍至几十倍,震后很快降低至背景值附近;(3)气汞浓度趋势性上升和多组高值突跳变化、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高值、库仑应力积累、GPS压性作用增强和转折等,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在空间上较吻合,表明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异常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