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60年(1932—1989)天津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指出天津的增暖与北半球的增暖相当一致,冬季最明显;在80年代全球增暖期,天津夏季降水减少,春季与初夏降水增多;从气温和降水演变的周期性及全球增暖的背景分析,华北未来10年仍将持续温暖而干旱的气候。气候变暖对天津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有利,而干旱使水稻的增产受到限制,夏季的增温与干旱对大豆增产不利。  相似文献   

2.
向华 《湖北气象》2002,(1):39-41
2001年度(指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湖北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明显偏少。主要气候特点为:冬季暖湿,雨雪雾天气多;春季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度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低温冻害和浮尘;夏秋气温高、降水显著偏少,大部地区出现夏秋连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夏秋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 为历史同期少见,农业年景人尽其才歉。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陕西省 1 997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历史上几次重大干旱年份的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1 997年干旱是陕西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1 92 8年(民国十七年 )的干旱是陕西省本世纪出现的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相似文献   

4.
白银市春末初夏干旱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白银市四站 1957~ 1996年春末初夏的降水资料 ,提出了计算干旱指数的经验公式 ,进一步分析了白银市春末初夏干旱的气候特征。表明干旱频率由南至北增加 ,且 90 %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 ,南片的降水稳定性较好 ;全市连续二年的重旱偶有发生 ,但无连续三年以上的重旱出现 ;干旱周期南片有 7年、4年、11年 ,北片有 7年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00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1999年12月-2000年11月)陕西气候影响进行评价,2000年陕西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偏少;1992年12月至2000年5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冬春持续干旱,其中陕北北部出现四季连旱;春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多风沙天气,陕北北部风沙天气是近年来最多的年份;陕南暴雨多,落区集中、灾害严重;冰雹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6.
气候干湿状况是表征区域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与陆面蒸散发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从湿润度指数入手,结合降水与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与干湿变化特征及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分析发现:近50年来,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均呈变湿趋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潜在蒸散与降水月差值在年内出现时间上存在不一致,且干旱区明显大于半干旱区;3~9月为干旱气候区潜在蒸散与降水差值大值期,3~6月半干旱区潜在蒸散明显大于降水,7月起差值明显减小。作用分析表明,在干旱区,降水对湿润度指数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半干旱区,降水与潜在蒸散作用相当。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干旱与半干旱区大部分土壤湿度在逐渐变干,尤其是农业耕作层的浅层土壤,几乎全区域一致呈现变干趋势,说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业生产存在较大的潜在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7.
渭河流域干旱特征及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宛琳  徐宗学 《气象》2006,32(1):24-29
利用游程分析、马尔可夫平稳概率、随机过程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1958-2001年)渭河流域降水连续多水(少水)期多持续2~3年,单独多(少)水年出现的概率比连续多水(少水)年的概率大,连少年的概率比连多年的概率大,平均连续少水年数大于平均连续多水年数;枯(丰)水与偏丰(偏枯)之间的转移突变较大,对用水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偏枯年出现的概率最大,偏丰年次之,丰水年最小;渭河流域连续少水2~3年不仅发生频率较高,而且干旱强度也较大。同时根据降水和同期气温、天然径流量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渭河流域的S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降水量与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的降水量、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利用累积距平及t检验法分析了干旱受灾面积、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突变检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受灾面积、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微量降水日数、0.1~4.9 mm/d降水日数及总雨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转折年后年降水量及不同强度的雨日数异常偏少年份频繁出现;干旱受灾面积与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降水量或不同强度的降水日数异常偏少都将导致干旱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和5.0~99.9 mm/d以上降水日数异常偏少年份增多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干旱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峪 《气象》2002,28(4):29-33
2001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四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春夏旱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伏旱及我国东部地区的秋旱影响较大;汛期我国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但两广局地受灾较重;华西秋雨明显。全国大部气温普遍较常年偏高,东北出现异常寒冬,夏季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新疆、内蒙古冬季发生严重雪灾;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出现早、次数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偏多;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度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凌 《气象》2004,30(4):29-32
2003年度(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是:降水总体偏多,气温总体偏高。全国年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33.9mm,但降水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明显偏多,南方地区则异常偏少。淮河流域汛期、黄河中下游秋季发生严重洪涝;东北春季、南方夏秋均出现大范围干旱。全国年度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0.6℃,已连续7年高于常年,尤其南方地区气温偏高明显。2003年度我国气象灾害较频繁,其中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低温连阴雨、冰雹等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浙江干旱特征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干旱综合指数对浙江自1952年以来的干旱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用小波分析方法对50多年来的夏秋季降水、气温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浙江发生强干旱往往会连续两年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及21世纪以来浙江干旱强度比较强,强干旱的发生与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是同步的;70年代末气候发生突变,浙江从干旱期转入湿润期,21世纪以来,气候有一次小振动,浙江由湿润期转入干旱多发.  相似文献   

12.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干旱对翼城县农业的影响候刚,程永福(翼城县农业局043500)(翼城县气象局043500)1994年翼城县总的气候概况是:气温偏高,光照偏少,降水少且分配不匀,前春和后秋雨量充沛,汛期出现了几十年罕见的大旱。年平均气温13.1℃,比历年平均...  相似文献   

14.
文成  吴胜文  张忠 《贵州气象》2012,36(3):26-28
该文采用黎平县1957—2011年降水资料,结合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分级标准,对黎平县1957—2011年的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定级,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强度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黎平县月尺度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发展趋势为频率略有减少,但强度增强,并在频率演变趋势中有进入低频区的趋势,干旱出现频率将有所减少;季尺度干旱出现频率和强度都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气候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气象》1994,20(12):9-18
根据地回顾了大约40年来气候模拟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根据研究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拟大气平均状况、敏感性实验及气候变率的模拟,着重总结了近年来气候变率模拟的最新成果,包括对印度夏季风降水,萨赫勒干旱、气候变率、世界三大涛动、ENSO循环及中国旱涝型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高峰  苗长明 《浙江气象》2005,26(4):15-18,44
回顾了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2004年浙江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灾害发生种类多,灾害损失重。尤其是台风、高温、干旱、强对流、大雪及气候持续偏暖等气候事件,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昌吉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降水量资料,计算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7)。运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了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SPI-7指数的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物生长季干旱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并结合该区实际发生的旱灾对SPI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以0.08/10 a的速率呈微弱的正趋势(变湿),在年代变化趋势中呈现出变干-变湿-变干的变化波动, 1981年标准化降水指数由低到高突变;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干旱发生的区域面积有轻微减少的趋势;干旱强度在全区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全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空间分布上看干旱率最高区域在东部地区,轻旱主要集中在东部,中旱、重旱和特旱集中在西部地区,干旱强度大的区域大致分布在西部地区;在周期性变化方面,SPI指数存在着6年、9年、16年周期震荡;历史旱灾与SPI指数干旱评价结果吻合率较高,SPI指数在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监测与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显示近50年来黑龙江省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利用CNEP/NCAR的容积式土壤湿度计算了全球50年来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的发展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黑龙江省10个站的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黑龙江省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10%左右。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条件植被指数评价西藏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0—2014年4—10月西藏气象站遥感干旱指数 (条件植被指数,VCI) 和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I) 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通过分析气候环境要素对响应特征的影响并归纳相应规则,获取西藏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的区域分布。结果显示:VCI与12周时间尺度的SPI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西藏地区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大约滞后12周;植被对气象干旱响应不敏感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极度干燥或极度湿润、土地覆盖类型为森林、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值过小、多年NDVI变化标准差过小、有降水之外的其他水源补给等;基于对区域气候环境要素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藏中部偏南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有明显响应,主要包括拉萨地区、山南地区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那曲地区中部和西南部、阿里地区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3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季内主要气候事件是继2003年下半年以来连旱之后的持续干旱和重度春分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