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大陆自古东、南均为海,北面也曾有过临海之地。曾以少海、渤海、东海、涨海等名之。只是,由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水平是在不断地深入中,所以,在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在命名方面亦是逐渐地规范化的。 在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接触、开发、探究等诸方面,与当时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应该说有其先进的方面,如利用海洋的渔、盐之利.以强国富民;对于海洋中的自然现象──海洋潮汐等,在认识和研探中取得的结果也是较为先进的;在航海活动等方面,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等等。但是,在对于海与洋的定义方面,似乎是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们不同,也…  相似文献   

2.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83,7(1):63-64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过一些海区结冰的记载,称之为冻海。它对于航海和历史气候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对山东半岛的冻海资料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洁 《海洋世界》2011,(7):30-31
麦哲伦(1480-1521年),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是葡萄牙的贵族.他是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曾先后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作航海探险.在麦哲伦开始环球探险的27年前,哥伦布率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那是自己梦想中的亚洲大陆.麦哲伦在环球探险之前也完成了数次远航,积累下了丰富的航海知识.  相似文献   

4.
托勒密地创立了将球体图形投射到平面上的技术,但到了15世纪末,地理学家和航海者发觉托勒密地图已无法满足当时人们想精确地探索世界的欲望。托勒密采用的地图算法被证明有诸多纰漏,他所有使用弧度表现的陆地都被放大夸张,由于没有用天文学方法确定经纬度,书中的整个经纬网格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划时代的地理学大师墨卡托应运而生,他将世界海图的制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5,(4):76
<正>不少读者在看过上期杂志后来信询问中国航海史上是否曾有海盗的身影,在这里统一介绍一下中国的民间海盗。16—17世纪明朝中叶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就是一个海盗的世界。这里有中国海盗、日本海盗、葡萄牙海盗、西班牙海盗、荷兰海盗等等。那时商、盗没有明确的划分,有生意做的时候就是商(走私),没生意做的时候就是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上岸抢。当海禁宽时,海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的海是哪个海?它的名称因 何而得?世界著名的洋中之海叫什么海?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中国周围有哪几个海?黄海与东海、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在 哪里?“中国海”指哪些海?正确的称谓应该 怎样表达?什么是盖奥特2是谁发现和命名的?它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海洋沉积物?什么是海底火山?分哪几类?什么是古海洋学?我国的红树林海岸分布在哪里?它有 什么作用?什么是地理大发现?马可.波罗对航海大发现有什么贡献?不参与航海的航海家是谁?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是谁?好望角是谁最先发现的?美洲是用哪个航海家的名字命名的?东方航线的开拓者是谁?航海…  相似文献   

7.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5次巡游全国各地。其中有4次巡游到海边,且有短暂的航海经历。秦始皇恋恋不舍地屡次到海上来,目的是派人出海为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  相似文献   

8.
直到前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讲学时,我才第一次听到“郑和”这个名字。当时,我刚作完题为《欧洲人的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的报告,一名学生凑上前来告诉我,古代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叫郑和,是明朝的宦官。“郑和下过西洋,”这名学生显然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说这番话,“他到过许多地方,有印度、阿拉伯,还有非  相似文献   

9.
环球航海,有苦有乐,若说乐趣,首推钓鱼。由于世界各海域海况不同、气温不同、鱼种不同,所需鱼钩、鱼线、鱼饵自然也就不同。笔者有过20年的远洋航海经历,在世界各地钓过鱼,钓鱼成了我的一大爱好,用天津话说:不为嘛,穷找乐。1988年7月,我轮满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近海航海的水文气象要素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平  杨燕军 《海洋预报》1997,14(2):7-16
本文分析了影响航海活动的我国沿海水文气象要素风、浪、能见度、台风的时空分布及以这些要素为指标所作的近海航海气候区划。得到了我国沿海不同海区航海条件的特征和近海各个航海气候区航海条件的差异及对其的评价,这些结果对近海航海活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振礼 《海洋测绘》2007,27(3):81-81
不论哪一个行业或专业,出版一份杂志是很有必要的。1962~1967年,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曾印发《海道测量通讯》,在有限的范围内起到了交流工作经验、了解国际测绘动态的作用。1981年,《海洋测绘》创刊以后,虽然也是内部刊物,但当时国家出版管理要求不是很严格,而测绘界学术气氛浓厚,在国内测绘、交通、导航等部门有需求,就应邀广为分发。2001年,经批准正式创办。从期刊的创刊到现在20多年中,通过写稿、改稿或编辑出版工作,没有中断过同《海洋测绘》的联系,与刊物、与作者读者都有了深厚感情。因此,作为编者,说《海洋测绘》是良师益友,倒不如…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一名专家近日援引新证据提出惊人学说,指中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领导的船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环绕地球航行的队伍,早在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航海家便已经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他们比哥伦布先发现了新大陆,比麦哲伦早100年便绕行世界一周,也比英国的库克更早到达澳洲,并一度航海到南极附近。如果此说属实,这将有可能改写世界航海和文明发展的历史。“除了中国人,还会是谁”3月4日的《每日电讯报》报道说,退休的潜艇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济斯运用他的航海专业技术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他即将在英国皇…  相似文献   

13.
孙洁 《海洋世界》2012,(3):52-55
在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有关于“海妖之歌”的传说。在传说中,海妖是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擅长唱蛊惑人心的歌曲。她们会用迷人的歌声使航海者如痴如醉,失去控制地把船只驶向礁石,最终船毁人亡。  相似文献   

14.
王会平 《海洋测绘》2002,22(3):53-54
航路指南是记述海区和港口状况并指导舰船安全航行的航海图书。它与海图配合对照阅读使用 ,是海图资料的补充。在海图上用图式符号和缩写等所描绘的海区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航路指南则用文字详尽描述海区和港口的自然地理状况、气象、气候、潮汐、海流、助航标志、危险物等 ,并提出推荐或经验航线、狭水道导航及锚地系泊等方法及注意事项。还介绍有关港章、淡水与燃料供应以及服务事项等。有的还附有重要物标的对景图。航路指南是所有航海资料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航海资料 ,是集各航海资料之大成 ,是航行经验的总结 ,是海图的补充和重点说…  相似文献   

15.
卢岩  唐岩  刘晓红 《海洋测绘》2021,41(2):70-73
针对当前航海书表内容实体数据建库工作面临的数据量大、人员有限、信息融合难度高等现实问题,在分析航海书表资料内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航海书表实际生产流程,设计了三套实体数据库构建方案,并在分析各个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各个方案的适用条件以及目前情况下的最优方案。经分析,该最优方案能够在目前有限的资源投入情况下,以现有和未来一定时期内规划的人力和设备资源,在不影响正常产品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完成航海书表实体数据库的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航海是一种人类安全而有效地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的技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商业街上寻找一家小卖店,或者是从学校回家的途中,都是使用一些曾经在早期的航海活动中使用过的方法和工具。但是,如果是在大海当中,你  相似文献   

17.
介绍陆为民教授治疗痞满的经验。陆教授认为痞满本质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发病基础,食积、痰饮、湿热、瘀血为诱因。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陆教授提出顾护脾胃、平和体质、平衡饮食为先;升降脾胃、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本;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临证化裁为法治疗痞满,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孟席斯是英国的业余航海史学家。他在14年时间里,足迹遍及120多个国家、900多个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惟一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2002年10月,《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正式出版。孟席斯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人通过15世纪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绘制了大致正确的世界地图,而西方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在使用了15世纪、16世纪初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前提下,由葡萄牙人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的壮举。孟席斯的主要证据包括:(1)郑和和他的宝船分宗在1421年-1423年间曾经进行过环球航行;(2)洪保分宗到达非洲西岸的佛得角,横穿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穿过麦哲伦海峡,到达南极,经过澳大利亚、印度洋、南海回国;(3)周满分宗从佛得角到达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秘鲁海岸横穿太平洋,经过新西兰、澳大利亚回国;(4)杨庆分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并在园内建有一大型石舫,仿佛向世人昭示我国有海无防、海军无威的历史。有人说,设计师有意将石舫置于园内,是为后人留下慈禧太后“不要军舰要石舫”的笑柄。可有谁曾知道,慈禧太后却真的拥有一艘巡洋舰。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确实曾有一艘“巡洋舰”,是英国皇室在清  相似文献   

20.
据《述异记》载,宋朝有个叫查道的人在航海时,见过一种鱼,他描述说“海上有妇人出现,红裳双祖,髻鬟纷乱”。其实,这就是文人笔下的“美人鱼”。其实,美人鱼并不美,它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