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渤海及黄海北部冬季气温资料进行了谐波分析,研究了海冰与冬季冷暖的长期振动。结果表明,渤海及辽东湾有7,7年和23年振动周期,黄海北部有3.8年和23年周期,青岛则有 6.3年和 12.5年的振动周期。并探讨、分析了极移振幅与冬季气温的相关关系,该分析为渤海海冰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50年来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口利津水文站1950-200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学、随机水文学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量的变异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基流和年最大流量都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用有序聚类分析法检测出1985年、1968年和1996年三个跳跃点,入海径流量分别在三个跳跃点处出现阶段性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气候的因素,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小波分析的结果显示,入海径流量存在3~5年、6~8年和10~15年左右的变化周期,但在不同时段,周期尺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1949-1987年间埃尔尼诺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淑芸  杨淑瑞 《海洋学报》1989,11(4):423-430
本文利用1949年至今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对各次埃尔尼诺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过程及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各次埃尔尼诺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展望了于1986年开始的埃尔尼诺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诊断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NSO Modoki现象对南半球中高纬度气候和海冰的影响。分析了ENSO Modoki现象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定义了ENSO Modoki的活跃年和活跃季节。利用偏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等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1979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ENSO Modoki影响南半球中高纬气候及海冰异常的遥相关模态及可能的遥相关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费雷尔环流的异常变化是两者之间遥相关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1951—1987年历年各月欧亚各层天气图、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全国160个站气温,1950—1980年历年各月日本石垣岛、宫古岛、南鸟岛气温资料,分析了冬半年(9月—翌年4月,下同)东亚冷暖、冷空气活动路径等与ENSO事件发生的关系。并利用1978年12月一1979年3月及1985年12月—1986年2月两次热带西太平洋考察资料,分析了东亚寒潮过程对赤道西太平洋天气的影响。文章揭示了利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变异预测ENSO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泰国湾近30年海岸线变迁剧烈。文章基于1988年、1996年、2006年和 2016年4个时期Landsat TM/OLI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近30年泰国湾岸线长度时空变迁遥感监测,并应用数字海岸分析系统(DSAS)计算出4期岸线变迁速率,给出了4个时期泰国湾侵蚀淤积面积状况,分析了岸线变迁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并从岸线增长速率、岸线变迁速率、蚀淤面积状况、岸线类型变化4个方面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1999年福建多台风活动的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00hPa、北太平洋海温及1900~1998年福建台风资料为素材,初步分析了1999年福建多台风活动的气候背景和大气、海洋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预测分析,所得结果可供气候预测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8/99年冬季渤海冰情特征与其它年冰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99年冬季渤海冰情是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最轻的一年,本文从多方面、多要素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该冬季的冰情特征,并与其它年份的冰情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87年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具有年台风个数少、强台风个数偏多等特点;而副热带高压具有强度强、两脊偏西和脊线位置偏南的特点。分析还发现,1987年和1967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分别为1951年以来最强年和最弱年,其相应为少台风年和多台风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 16条生产船一年的生产日志资料 (1995年 7月~ 1996年 6月 ) ,分析了近海渔场渔区产值分布 ,指出 2区、4 4区、84区、97区为主要的经济渔区 ,主要渔汛时间为 6~ 8月。同时 ,还对渔获物的结构组成及渔轮的月平均单船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南极长城站的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1997,14(2):44-52
本文分析了1994/1995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并对这两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环流特征、热带对流活动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气候异常的角度讨论了这两年热带气旋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MEFC)的客观分析系统,自1989年1月投入业务运行,已连续两年,成功地为大气、海浪、海温、海冰及风暴潮等大气海洋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初始气象场,由于客观分析产品已成为各专项预报模式的基础。因此,保证客观分析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完备性、结果的精确性以及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就成为特别需要强调与重视的问题。本文准备对该系统产品的精确性做一些基本的统计检验,并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统计分析,为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文是基于1989年4月至1990年3月连续12个月的客观分析结果进行的。另外,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500hPa高度场的客观分析结果,我们对两套分析方案的分析误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东海及其外缘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谱分析方法对表层海水温度场及其某些影响因子进行了周期分析,得出了各预报海区表层水温场的主要振动周期:东海及外缘海域具有显著的6.7年和2.2年周期,南海东北部有2.3年周期,东太平洋赤道区有3.8年和3.2年周期;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10.7年、3.6年和21.3年的显著周期等。这一结果为海水温度的分析和预报业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洪亮 《海洋学报》1992,14(4):112-123
文献[1]介绍了在南极长城站进行的潮汐观测,文献[2]统计和计算了潮汐特征值,文献[3]利用1987年夏季观测资料对潮汐特征做了初步分析.本文使用新获得的1987年3月至1988年2月连续观测资料,对这里的潮波传播、潮汐性质、日潮不等、潮差和水位等潮汐现象进行分析,并就水文、气象因素对平均水位的影响初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台湾以东表面黑潮流量与涡旋场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中心提供的1993年~2015年的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和海表流场逐日资料,分析了台湾以东表面黑潮流量及其邻近海域的涡旋场(海面高度异常),得到了台湾以东表面黑潮流量和涡旋场的四个主要周期,并研究了不同对应周期的黑潮表面流量及其邻近涡旋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台湾以东表面黑潮流量及其邻近的涡旋场,发现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年和年际变化周期。对于表面黑潮流量,除了具有182天(0.5年)和365天(1年)的显著周期外,还存在860天(2.35年)和2472天(6.8年)左右的较为明显的周期。涡旋场也相应地存在200天(0.55年)、374天(1年)、889天(2.43年)和2374天(6.5年)四个较明显的周期,但在不同的纬度存在一定差异;(2)基于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法,分析了以上四个周期内表面黑潮流量及其邻近涡旋场的相关性,揭示了黑潮与涡旋在不同周期区间、不同纬度相互影响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2018年春季、夏季和冬季大面站悬浮体取样分析结果,构建了表层悬浮体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年际和月份表层悬浮体浓度时空...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浙江省海洋灾害公报中2006-2017年的赤潮灾害数据,分析了浙江近海赤潮的年、月和季节尺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浙江近海赤潮的空间分布规律.将自适应带宽核密度分析方法应用于赤潮灾害研究,分析了浙江近海不同海域受赤潮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海域赤潮高发于春末和夏季,5月是发生峰值期;从年际情况看,近年来赤潮发...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滨海平原全新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道高 《海洋学报》1995,17(6):90-96
本文根据山东半岛滨海平原区29个钻孔的粒度分析、化石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研究了该区全新统的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