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河内     
河内是越南最值得骄傲的城市。 她有悠久的历史。在建城1000多年中,曾为历代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6世纪起逐渐发展为东南亚重要贸易港口,由于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据考证,这座城市曾有过许多名字,1831年易名河内,寓含地理位置重要,位于红河右岸,并被红河大堤所环  相似文献   

2.
庆州,是韩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它不只是拥有上千年光阴的都城,还是保留韩国文化的古城,整座城市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馆.据考古学家考证,庆州古城是按照当时我国唐朝都城的建筑布局而建.新罗王朝的历史与当时的中国密切相关,这让初到庆州的我有些穿越感,以为从一座摩登城市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了唐风遗韵的古城.  相似文献   

3.
黄仁涛  徐冰  乔俊军 《地图》2009,(3):68-75
从商王盘庚迁殷到清朝为止的各个朝代和历史时期中,若不考虑战乱纷争的三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三个时期,这七座城市都有作为中原王朝都城的经历,其中又以西安、洛阳、南京、北京这四城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陈出云 《地图》2014,(4):138-139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整个欧洲都因为一座城市而紧张万分.当时,这座城市名叫“但泽”,由其引发的“但泽危机”已困扰欧洲近一年,却似乎再也看不到和平解决的希望.“但泽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而小城但泽为何会引发世界大战,还要从这座城市纠结的历史说起.但泽,今名“格但斯克”,位于波兰北部,南扼维斯瓦河口,北临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座城市兴起于10世纪末,最初由波兰国王建立,因此诞生之初,它有一个波兰语的名字——格但斯克.在其后的三个世纪里,波兰人给予了这座城市繁荣,但1 4世纪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不仅改变了格但斯克的命运,而且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相似文献   

5.
对发达国家而言,城市就是一座大矿山,城市的垃圾中不仅有"金属",甚至还能找到"原油"。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开始过上天天都能吃罐头的生活,城市垃圾中到处是铁罐头盒,从垃圾  相似文献   

6.
蔡天新 《地图》2014,(2):136-137
在我游历过的城市中,以字母T开头的虽然不是很多,但都令我倾心,而西班牙城市托莱多尤让我心仪.托莱多位于西班牙中部,人口仅6万余,但却是座欧洲历史文化名城.大约在公元前200年,托菜多被罗马人征服,后相继被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占领,公元11世纪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政治中心.1 6世纪西班牙迂都马德里后,托莱多从此衰落.我抵达此城时,西班牙人迁都马德里已近四个半世纪了.  相似文献   

7.
陈出云 《地图》2010,(4):48-59
苏东坡有些落寞地伫立在汴河码头上,回首望了一眼烟雨朦朦的东京城。淅淅沥沥的小雨丝毫没有影响到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汴河里,船只云集,首尾相接;码头上,搬运货物的脚夫往来不绝,周围的饭铺酒楼人声喧闹,生意兴隆。这是北宋熙宁四年(1073年)七月的一天,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正要出发去杭州担任官职。他身后的东京开封府,又名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它拥有超过100万的人口和堆积如山的财富,拥有不计其数的商铺酒楼和50多家瓦子勾栏,堪称享乐安逸的天堂。但苏东坡不得不离开了。只是此刻的他,不会想到100多年后大宋将面临亡国之祸,而南迁以后,新王朝的首都正是杭州。那座城市彼时更名临安,其富庶和繁华,以及城市生活之丰富,甚至非东京所能及。  相似文献   

8.
郝敏敏 《地图》2009,(2):40-49
20世纪上半叶,华夏大地战乱迭起,军阀割据,政权更替,一级行政区划屡作变动,连带着省会城市也频繁迁移。截止到1968年,首府们各归其位,其中六座自清以降的百年老省府被取消了省会城市的建制,成为普通的省辖市。沧海桑田、风水流转,个中滋味莫说省内人士要心绪起伏,闲坐静观的别省人都难免唏嘘,不自主地生发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激昂之情。  相似文献   

9.
旧日尼罗河岸的"小巴黎" 开罗,是历代法老宠爱一生的千年古城.在这个被称为"世界之母"的城市里,有太多的故事和传说等着人们去发掘和称颂.这里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当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正举着石块瞄准猎物的时候,开罗已悄然成长为发达城市.641年,阿拉伯帝国的开疆名将阿穆尔选定此地建了一座城,并以此地为根据地向南方及北方发起攻击,继而攻占了埃及全境,也就是在那时,开罗第一次成为首都,即使那时它还叫"福斯塔特".300多年后的969年,法蒂玛王朝也将都城设于此地,并将这座城池的名字改为开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胜利").  相似文献   

10.
正赫尔辛基3D城市模型已经完成并正用于促进商业研究和开发。对Bentley现实建模(Reality Modeling)技术的使用让该计划的实现成为可能。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首都和区域中心,正在蓬勃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居民超过60万。这座城市有3D城市建模的悠久传统,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支持城市发展,推广数字城市计划,启动新的商业投资以及与大学合作伙伴实  相似文献   

11.
刘伉 《地图》2006,(4):69
德国东部易北河的北部有座城市,原来叫Wittenberg,我们国内出版的地图上把它音译为维滕贝格。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城市改名LutherstadtWittenberg,有些出版的地图只是相应的音译为卢特施塔德—维滕贝格,这个译名值得一议。这个地名翻译存在的问题是译者没有联系史实,特别是没有  相似文献   

12.
成一农 《地图》2012,(4):72-79
为什么张家口这座小小的城堡,会在今天发展成一座占地广大的地级市,而宣化却从一座府级城市下降为张家口下辖的一个区? 带着疑问,我从北京出发,前往宣化和张家口一探究竞。 一座城市的地位和命运,经常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宣化,号称“京西第一府”,在明代不仅是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之一,还是朱元璋之子谷王朱撼和万全都司(相当于省军区)的驻地。而张家口,最初只是万全都司属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堡。时光流转数百年,张家口不断扩张,到了20世纪,竟反将它曾经的“顶头上司”宣化“一口吞了下去”。如今,张家口上升为地级市,而宣化已经下降为张家口市所属的一个区。  相似文献   

13.
席会东 《地图》2019,(4):138-139
《新绘精确波斯地图》出自英国制图学家伊曼纽尔·鲍恩(Emanuel Bowen,1694 1767年)的《一部完整的地理学体系》(A CompleteSystem of Geography)一书,主要描绘了18世纪阿夫沙尔王朝(Afsharid Dynasty,1796年)时期的波斯帝国。该图绘于1747年,采用经过天文观测校订过的经纬坐标网,详细绘注了波斯帝国的疆域、行省与山脉、河流、海湾等人文和自然地理景观,生动再现了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强盛与辉煌。  相似文献   

14.
矿业城市是指因矿业开发而兴起、发展起来城市。矿业在城市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而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一大批大型矿产地的发现和勘查开发的成功,在那些原属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的地区,一座座新兴矿业城市拔地而起,如克拉玛依、大庆,东营、攀枝花、马鞍山、平顶山、石咀山、乌海、白银、金昌、云浮等。目前我国有矿业城市(镇)390座,其中地级城市(区、盟)86座,占22.05%,县级矿业城市(区)125座,占32.05%,矿业县城179座,占45.9%。矿业城市的兴起不仅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出云 《地图》2013,(6):138-139
今天正陷入危机的叙利亚,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在古代叙利亚的土地上,最如雷贯耳的地名,不是今天的首都大马士革,而是位于阿西河下游平原的安条克(Antioch).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一直到13世纪,安条克都是叙利亚乃至整个东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同时,安条克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国名、人名.一个十字军国家、10多座城市、10多位国王以及几位著名学者都以安条克为名.更神奇的是,当“安条克”这个名字因为持续的战乱在历史上隐去之后,1851年竟然又远赴重洋在美国“复活”,并且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安条克的原址,则被改名为“安塔基亚”(Antakya),沦为了一个普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陈昊 《今日国土》2009,(11):42-43
在意大利.没有一个危机比威尼斯来得更美丽。这座城市闪烁于水陆之间.如海市蜃楼般漂浮在亚得里亚海北段。好几个世纪以来.它都面临着消失在大潮浪花下的危险.但那.还只是小问题而已……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可以综合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环境状况、经济状况和城市面貌。本项目利用GIS技术、绿化资源数据库技术等对绿化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在进行我市绿化信息资源普查的同时为园林绿化数据科学管理提供统一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美建交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名古屋,因为就是在这座城市,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赴中国访问,"乒乓外交"由此蜚声海内外,名古屋也因此成了"乒乓外交的发源地",那是1971年的事。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座城市发生了许多变化。 名古屋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建立,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进入高度发展的时期。为了国土管理和统治的需要,王朝首领将土地分给各种等级的贵族管理,明显地进行了国土勘测与土地测量。在土地边界上掘沟垒上植树——“封”,是当时测量土地勘定边境线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传世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封”产生的历史作了探索:远古时期,它是作为部落土地归属标志而出现的;经过商王朝到西周王朝,成为土地勘测中的测量与境界标志。文章从古文字研究入手,分析了几篇重要的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重点阐述了西周时期的土地测量,从一个方面探讨了西周之前测绘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霍建瀛 《地图》2011,(4):124-129
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末年,渭水流域(今陕西、甘肃一带),一个叫周的诸侯国正在兴起,君主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勤政爱民、韬光养晦,誓要推翻腐朽的商王朝,解救黎民于水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