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所长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是,他那天离开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我记得那是去年3月29日,才早上7点,我就开着车子出了门,在他经常等我的那个路口,我看见他早已在那里等我。  相似文献   

2.
怡情     
北岛 《地图》2010,(6):1-1
<正>说到我的北京地图,是完全属于我个人的,带有某种私密性质。在这张地图中,首先是我家,然后是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父母所在的单位,还有我和同伴行走的路线。这是我生命旅途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走了全国很多地方,但对于我的家乡辽宁,却到达的地方有限。譬如全国知名的沿海城市大连,2003年我才第一次抵达。同样很有名气的志愿军赴朝作战出发地丹东,以及钢都鞍山,皆属于我从未涉足的地方。2005年我出版了我的一张远征路线图,看到我的行动路线在辽宁没有向东向南延伸.心情很不是滋味。疏于对家乡的行走,除了我本身努力不够.辽宁方面对我没有地理方面的需求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处处能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德国,水源确实很多,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节省着用的缘故。所以,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学会节约用水。"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那天我去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主管接待了我。他问我:要喝水吗?我说:喝。他问我:你要喝多少?我随口说:一杯吧。结果一杯水没喝完,业务谈妥了,我  相似文献   

5.
无声的爱     
1964年,我出生在湖北应城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1982年高中毕业后,我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在大学的4年里,我心中充满了对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1984年,在学校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的那年,老师找到我说,希望有人到鄂西北地质大队去工作,但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已经有5年时间没分到大学生了。当时我二话没说,毅然决定去了鄂西北。因为在党旗下我宣过誓。鄂西北地质大队队部地处湖北与陕西交界处,那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荒僻的角落,地质队员们住在山坡上一排排牛毛毡盖顶的平房里。与我一年去的其他学校两个学生一看这情形很快调走了。但我留…  相似文献   

6.
爸爸活着的时候,我常常感觉他不顾家不管我,甚至不近人情,爸爸去世以后,很多人说起他的事情和为人,我也回忆起他的点点滴滴。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时常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爸爸,我想你!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7.
震后十日——四川测绘局全力抗震救灾见闻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日 灾难来时 5月12日14点过,我正在成都市人民北路四川测绘局办公楼里上班。因为最近要赶的材料挺多,我正忙着打一份文件,突然,椅子摇起来,“嘎嘎”直响。随即我就发现显示器、办公室都晃动起来,楼外有东西乒乒乓乓地掉到地上,街上尖叫声四起,一片嘈杂,“地震了!”我意识到了,但根据以前一个学地震的同学传授给我的常识,我知道成都应该只是影响区,我坐着继续打,可是楼道里人们纷纷在跑,我也跑吧!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所有地方,去长江边看折戟沉沙,去长城旁狼烟北望,去内蒙古草原纵马奔驰,去新疆领略大漠孤烟直的意境…… 一直以来,我都为这个梦想储存着我的所有力量。直到1999年的镇江,我出现在西津渡街的台阶上时,突然发觉梦想是如此的近。从那一刻起,测量是桥,它连接了我的梦想,我放弃了先前对工作的所有想象,开始了我的测量之旅。  相似文献   

9.
杨浪 《地图》2008,(3):112-112
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和许多老首长断了联系。那天,突然接到老首长汪副部长从昆明打来的电话,我自然喜出望外。原来,老首长看到了我的新书,专门找到电话致电向我表示祝贺和鼓励,令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0.
静初 《地图》2014,(6):143-143
关于单身女性在缅甸旅行,有个流行的说法:无论走在哪儿,都会得到热情的关心。我在认识眉儿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含义。我一个人旅行到曼德勒时,穿着素净白衣的眉儿满口法语正和身边的法国男人说话,法国男人手里举着一叠100欧元的钞票,高声嚷道:“我有钱,有的是钱,就是花不出去!”我本来只是路过,眉儿一边解释一边看我,好像我有什么特别的法子能解救她。我猜得没锚,很快,眉儿走过来,向我求证周末银行是不是歇业。来缅甸之前,我已事先细读了有关的资料,知道周末银行不开门,并且在缅甸这地界,欧元根本没有美元好使,其通用度还不如人民币,私人兑换点也根本不接受欧元大钞,这也难怪法国男人的百元大钞花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11.
雍正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2):72-80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日,北京圆明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说我的皇位是抢来的,他们在我身上造出了所谓的“雍正继位之谜”;很多人都觉得我太狡黠,甚至编出了不少关于我的谣传;很多人知道我善辩,就拿《大义觉迷录》开涮。他们觉得我很有个性,却不了解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只在乎我是怎样登基的,却根本不注意我登基后做了些什么。我很苦恼,也很冤枉。我操劳了十几年,却得不到天下臣民的好感,这是为什么?在我还有继续为自己辩护的精力之时,我要告诉天下人,“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可以共白于天下之亿万臣民”。我要告诉天下人,他们正在沐浴着一个好皇帝播撒的雨露,他们正在享受着一个好皇帝带来的福音。  相似文献   

12.
我经常发明人们早已发明过的事情。对这,我倒有一点自知之明。我是一个“时者也”之“圣”,注意赶上时代。我关心“前沿问题”,但是自己孤陋寡闻。很容易发明别人早于我发明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我做这一点事情的时候,我还是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的。不过发明别人已经发明了的事情,总不能说是创新。对做这样的事情我起了一个新字眼“创旧”。是创造但这种创造没有创造出前人不知道的东西。我在2002年8月4日《今日国土》创刊座谈会的发言,提出要重视城市地下开发,自认为是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当然我并不是说完全是我的创造,因为我的这个思…  相似文献   

13.
布潋红 《地图》2009,(4):102-111
安提瓜的夜与晨 一个不经意的右转弯就驶入了安提瓜。已是午夜时分,依稀辨得出这是个古城。鹅卵石路的颠簸无意间驱散了我的倦意。司机轻按下门铃,我心里暧洋洋的,嘿嘿,还没住过要按门铃的小旅馆呢。门开了,半东方面孔的大爷含蓄地点下头,拿出一个大笔记本翻到一张表格,戴上眼镜,笑眯眯地指了指我的名字,我说是,他就把一个大钥匙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刚才,中央组织部李建华副部长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并作了重要的讲话,我都由衷地拥护。今年2月5日,我已年满65周岁,退出领导岗位既是干部制度的规定,是自然规律的必然,也是我真诚的心愿。此时,我最想表达的是对党和人民、对领导和同志们的无比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0日18时50分,这是一个令我心碎的时刻,我敬爱的爸爸,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带着对家人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我印象中,爸爸很少回家,听妈妈说,我到三岁时还从没叫过一声“爸爸”。记得有一年,妈妈拉着我们兄弟三个,搭上一辆没有遮挡的钻探车,去loo多里外的周田盐矿和爸爸一起过年。路上突然下起了雨雪,我们依偎在妈妈身边,手脚冻僵的我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不要爸爸了,我们还是回家吧。”妈妈一把搂着我,没有吭声,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我冰冷的脸上。  相似文献   

16.
唐博 《地图》2010,(1):118-125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六日,淮安清江浦。这里湖汊纵横,是钓鱼的好去处。远征大胜、一路游玩的我,兴致不减,很想在层峦叠翠之间,享受一把渔人之乐,就带着两个小太监泛舟运河之西的积水池。忽见不远处群鱼游动,银鳞闪闪,熠熠生辉。我欣喜若狂,赶紧提起渔网朝鱼群抖去。不料一阵大风袭来,船身晃动,我没站稳,连人带网一起落水。太监、侍卫慌忙跳到水里,七手八脚地把我捞了出来。深秋时节,水冷得有些刺骨。惶惶如落汤鸡般的我,浑身湿透,一直打寒颤。纵然众人护送上岸,换了新衣,服汤暖身,我也没缓过劲儿来。游玩被迫中止,车驾掉头返京。一路之上,我昏昏沉沉,脑子里只想着豹房——也许那里才是我最佳的安乐窝……  相似文献   

17.
刘彬 《地图》1999,(3):48-48
我从小就对地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中学适用的那两本地图册被我反复翻看,最后地图册几乎都被翻烂了。后来在新华书店我又惊奇地发现了更详细更精美的《世界地图册》,虽然当时只卖1.85元,可我却掏不出。直到少吃了几次饭才凑足钱买了一本。这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地图册。再后来,我大胆地给地图出版社写信,表达了我对地图的喜受之情,没想到邮购部的负责同志寄来了邮购图目。收到图目的那天我异常激动,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我连想都不敢想的地图品种,随后我凑足图款邮购了我收藏的第一批地图。1989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经济…  相似文献   

18.
唐傅 《地图》2009,(1):122-127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塞外榆木川。 这是我第六次御驾北征。敌人早已远遁,大军只得班师。一路之上,委弃道旁的累累白骨令我坐卧不宁。毕竟,他们部是跟随我历次出征、捐躯塞外的勇士。心生恻隐之余,我让大臣们撰写祭文,焚香祷告,希望烈上的英魂能够安息。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好!老师们好! 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学习近8个年头。毕业以后,我时常想念我的母校。今天能回到学校看望大家,觉得像回家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20.
唐博 《地图》2009,(6):124-129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一日,京城大内。刚满40岁的父皇突然病倒了。那些标榜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把他坑了。卧榻之上的他,痛哭流涕。显然,他不想过早地辞世。他摆了摆手,让大臣们都退下,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父子二人。父皇勉力起身,我连忙搀扶。他的嘴里,颤巍巍地念着八个字:"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父皇希望我不要学他贪财好色、不务正业,而要把国家治理好。我抹着眼泪,点了点头。抚摸着我头顶尖的一块斑秃,他默然了。或许,我童年的遭遇令他内疚,令他难为情。然而,一切都过去了。等待他的,是另一个世界;等待我的,则是历史性的时刻。 第二天,父皇撒手人寰。半个月后,我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弘治。一个宏大的治国计划,正在我的脑海中酝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