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 《地图》2019,(3):124-133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赣州的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为国内罕见的较为完整的北宋砖城墙,距今已有近丢掉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陈平 《地图》2018,(4):120-129
承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的生活方式,侨乡村人数百年来建造了为数众多的客家围龙屋。围龙屋又称围屋,是传统客家民居(围屋、排屋、土楼)三大样式之一。侨乡村现存38座围屋,它们建筑风格多样、特色各异,是我国客家地区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被人们誉为客家围屋“大观园”。  相似文献   

3.
贺泽劲  李继勇 《地图》2011,(5):36-47
走进中国三大客家人聚集地——赣南、闽西粤东,走过号称“客家四州”的赣州,汀州,梅州和惠州,触摸客家文化的核心,打捞客家先民筚路蓝缕,跋山涉水的传奇,我们此行只有一个主题 ——客家。  相似文献   

4.
赣州客家文化信息服务系统运用3S技术(GPS、GIS、RS),基于时态GIS技术将赣南客家文化信息与时空地理信息相结合,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赣州客家文化的历史、人口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风俗等资源的收集、管理、共享与服务,全面展现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赣州客家文化系统借助网络平台传播赣州客家文化,为普通民众了解客家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窗口,为文化局宣传和传承客家文化开创了新模式。以传统测量和现代测量技术相结合,以地图为载体,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将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客家名村和客家寺塔呈现给用户,将客家文化从起源、变迁到立足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5.
陈平 《地图》2011,(5):106-111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是著名的侨乡。塔下并没有塔,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祖的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这个名字。村里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每隔百米左右便有一座石板桥将溪流两边的土楼民居连为一体,不是水乡,胜似水乡,因此塔下又被人们称为“闽南周庄”。  相似文献   

6.
针对客家文化数据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问题,探讨并构建客家文化数据分类体系。结合客家文化数据的分类和MongoDB数据模型,设计客家文化遗产数据存储模型和客家文化基础设施数据模型。探讨基于MongoDB的客家文化遗产数据查询和索引的构建方法和流程。在100 MPs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分别构建单机和集群测试环境,测试不同客家文化数据单机和集群的存取性能。实验表明,基于MongoDB的客家文化数据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客家文化数据的管理,便于以增加节点的方式来提高存储能力和读写性能。  相似文献   

7.
乡土培田     
伊瑜 《地图》2010,(1):106-111
<正>培田民居,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及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拢屋相媲美,也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被喻为"辉煌的客家庄园"。30幢明清时建造的  相似文献   

8.
陈优良  朱倩 《测绘科学》2021,46(2):178-185
针对目前地名文化中客家聚落地名研究的不足,该文从客家迁徙历史的角度,提出了客家地名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客家摇篮石城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方法,深入分析石城客家地名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历史演变因素。结果显示:在时间上,客家地名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时间分为5个阶段,隋唐萌芽时期、宋朝大量增长期、元朝缓慢增长期、明朝平稳增长期和清朝快速增长期;在空间上,客家地名分布显现出聚集特征,但聚集程度各异,聚集点和聚集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据logit模型结果显示,地形、河流、人口和经济等多种因素交融在一起,对客家地名的演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健康语丝     
《今日国土》2011,(11):47
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我想说棋如人生,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付出,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不管棋局最终的结果如何,对棋手而言都是享受,奉献给世人的更是一局佳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客家历史的重要载体--客家古村落正在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风险问题,该文对其开展了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以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分析客家古村落的建筑特点,首先对客家古村落中的建筑群整体布局展开研究,合理划分出单体古建筑;其次,将单体古建筑拆分成不同类型的子构件并研究各自建模规则,创建了面向客家古村落的建模体系与框架;最后采用CityEngine的规则建模技术为主,结合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对子构件进行三维精细建模,构建了基于模型库的客家古村落三维建模方法。并以白鹭古村为例,利用此方法完成了白鹭古村古建筑群的三维精细模型的展示,并开发出了白鹭古村三维仿真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三维建模效率,快速完成对客家古村落的三维建模。  相似文献   

11.
洪坑村,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以及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野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闽南客家乡土画卷。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地图》2012,(2):98-103
洪坑村,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以及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野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闽南客家乡土画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客家文化中地名文化研究缺乏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从景观地名角度定量研究客家地名文化的方法,以赣南地区客家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和移动搜寻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客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赣南地区自然景观地名集中于中北部平原和低谷地区,呈圈层向外衰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赣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相吻合;其中山貌类景观地名与海拔呈梯度负相关的耦合关系,水文景观类地名并"生长"于河流两侧。各文化景观类地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城镇建设、交通条件、生活方式和迁徙携来的中原传统文化等驱动因素都对赣南地区客家村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该方法能为客家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乐高50岁了     
《地图》2008,(2):F0003-F0003
1932年,一位丹麦木匠创立了乐高公司,最初的产品是木制玩具。1934年,他将“Leg”和“Godt”(丹麦语“玩得好”)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处理好十大关系:一是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二是“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三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四…  相似文献   

16.
陈平 《地图》2012,(3):94-99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南部的芷溪村,因古时村边溪流两岸长满芷草而得名.自宋末元初建村以来,历经600多年,今天成为福建省少有的万人古村,也是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明清以来,芷溪的客家先民先后修建了74座古宗祠,138幢古民居,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被誉为"客家大宅门".芷溪古建筑最大的特色是祠居合一,金粉铺就的奢华牌匾和文风俊美、挥字成诗的门楣、对联是芷溪的名片.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基础,是我们的“生命线”。把这条“生命线”保护好,是党和国家赋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十五”期间的耕地保护工作,请看潘明才同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邓雨鸣 《地图》2011,(5):62-67
这是一份口述档案, 一位梅州当地人向我们分享独属他个人的佳节记忆。 我们借此引领.进入客家人的本土生活. 感知春夏秋冬,客家的完整一年, 从中体验往昔,回味日渐远去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对国家测绘局的“三定”方案中明确:“国家测绘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测绘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国测绘行业管理”。因此履行政府职能,管理好全国测绘行业是国家测绘局的主要任务。同样,管理好全省测绘行业也是省测绘局的主要任务。现我从对行业管理的认识入手,来谈谈搞好测绘行业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旨在提高全社会的土地国情国策国法意识,增强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采取措施管好用好宝贵稀缺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