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欧洲空间局(ESA)简况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前期,欧洲的空间活动是由欧洲运载发展组织(ELDO)和欧洲空间研究组织(ESLO)分别承担的,前者负责运载,后者负责星体。由于这两个组织协调不够,造成许多失败。1975年5月决定成立欧空局(ESA)统管欧洲所有的空间活动。欧空局于1980年10月正式成立。现在  相似文献   

2.
徐建平 《气象》1985,11(11):24-26
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的特点是获得平台数据的时间间隔很短,约半小时一次,甚至更短,平台容量大得多,一个卫星每小时可获得10000个以上平台数据,但是不能对移动平台进行定位,只是单纯地中继数据。 目前世界上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OES、GMS、Meteosat和Insat的平台系统大同小异。我国处于日本GMS卫星的平  相似文献   

3.
荆其一  郝耀奎 《气象》1978,4(9):30-31
我国研制成功的日本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设备,目前已在有关单位投入业务使用。为了减少操作程序,获得质量较好的云图照片,我们分析和研究了卫星传真信号的特点,提出了自动接收云图照片的简易可行的办法。经过试验和实际使用,性能稳定,效果良好。 下面我们分别简述一下121型传真机的自动开机、自动启动和自动导进电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气象卫星从定时开展全圆盘观测逐步发展到定时全圆盘观测与灵活的区域观测相结合的灵活机动观测模式。定时全圆盘观测主要用于支持大尺度天气系统追踪,数值预报应用以及气候数据集建设;区域观测主要是充分发挥新一代卫星成像仪器时间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开展1000~2000km尺度天气系统,尤其是中小尺度快速变化的对流系统和台风的监测,为天气分析和预警服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两类成像仪器,以采用长线列二维扫描成像机制的美国GOES-R成像仪/欧洲MTG成像仪和采用焦平面成像机制的韩国气象海洋卫星海洋水色仪作为典型光学成像类仪器,讨论其灵活成像模式,以期为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观测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方宗义  周连翔 《气象学报》1980,38(2):150-159
本文根据日本的地球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概括了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的四方面云图特征,即:环流中心与深对流密蔽云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眼区的形状、大小和清晰程度;中心深对流密蔽云区范围的大小和螺旋云带的特征。然后,把上述四个因素作为热带气旋强度的指数。综合这些因素,得到热带气旋的强度特征数T。由近100次观测得出热带气旋中心的最大风力V_(max)与T的相关曲线和描写它们的经验关系式V_(max)=7.813(T-1)(米/秒)。在仅有卫星观测的情况下,用上述关系可以估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几位作者过去所做的研究表明,飞行中的校准不仅应包括探测器,而且必须包括卫星扫描辐射计的整个光学系统。根据联邦德国空间研究院(DFVLR)对机载辐射计进行的校准,提出了一种校准概念,它利用装在空间飞行器上附加的校准用辐射计。这个附加的辐射计应与扫描辐射计具有相同的光谱通道,但比之有较宽的视场(FOV),这样可使绝对校准变得相对简单。在所提出的方法中,把由校准辐射计测得的绝对辐射值与较宽视场中所有象素的平均辐射值联系起来。这一概念可以推广到具有多个探测器的阵列扫描辐射计。最近的研究结果通过让校准辐射计和扫描辐射计使用同一检测器-滤光镜部件,使得仪器设备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7.
苏联1963年开始发射气象卫星。1963年3月23日发射第一颗“流星”Ⅰ,到1977年4月5日发射第27颗停止。1975-1982年发射9颗“流星”Ⅱ。1985年10月2日发射第一颗“流星”Ⅲ。主要设备有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多谱段扫描计,视宽85km,分辨率80m,240m,480m;CCD相机,视宽28km,分辨率28m。还有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剖面绘图仪等。 1988年8月27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流星”Ⅲ,近地是1 198km,远地1 221km,倾角82.5°,周期106.4分,3颗组网。可跟踪放射性死灰,进行反潜战,对欧洲和东亚地区进行24小时覆盖。 1988年4月26日发射“宇宙1940”,监视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同步卫星,倾角1.2°,周期1 441分钟。 1963-1987年共发射气象卫星55颗,其中宇宙15颗,流星40颗,还利用“闪电”飞船和空间站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促使气象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气象卫星与卫星气象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空间气象观测系统,以及如何把这个系统所获得的观测  相似文献   

9.
从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起,至今由美、苏、欧空局、日本、印度和中国发射的气象卫星已百余颗,成为最大的应用卫星系列之一.现在,气象卫星的资料已应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军事、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把气象卫星比作一支进入太空完成探测任务的风筝,那么控制风筝的线变成了卫星联系地面的无线电波,而手握这根线的,就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卫星地面站。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佳木斯站)是我国本土的四个气象卫星地面站之一,其主要职责就是接收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极轨气象卫星数据。佳木斯站与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及瑞典基律纳站一起构成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全球接收网,各站的地面数据接收覆盖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邓兆林 《气象》1979,5(8):34-35
从1978年6月起,我们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接收样机和原118传真机开展了试收日本同步卫星云图(低分辨率)的新业务,现将试收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日本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为葵花1号(GMS—1)。卫星相对地球静止在140°E赤道上空,离星下点约35800km,每隔3小时播发一幅云图以配合每日8次绘图、辅助绘图天气分析。云图覆盖地球约四分之一面积,即60°S—60°N,70°E—150°W。一幅云图由7张边缘彼此交叠的区域图镶拼而成,各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收几张。 卫星搜集到原始资料后,先发给日本地面资料处理系统,经补偿图象畸变,校准象素亮度,进行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5):20-20
这种台风精密诊断法,最初是由芝加哥大学教授藤田哲也提出来的。藤田从飞机穿进台风限每隔三分钟摄影一次得到的台风连续照片上发现,在直径约600公里的台风圈中,有500多个大小有如谷粒的小云块在时生时消,瞬息万变。这些,靠过去每15分钟拍摄一次的照片以及雷达观测是很难弄清楚的,因为小云块的寿命很短,每隔三分钟观测一次,才勉强能把如此迅速的变化捕捉住。  相似文献   

13.
14.
这是一场生死搏斗。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重又从900km高的外层空间英姿飒爽地掠过时,又有谁知道这个为我国气象事业服务的唯一太空骄子,曾经历过难忘的洗礼呢? 羊年除夕之夜,全国人民正沉浸在文明祥和的欢乐气氛中。古城西安东郊一个竖有“XSCC”醒目标志的大院内,此时却异常宁静,不见人影走动,不闻爆竹声声,测控机房内灯火通明,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工作。此刻,在这个中国唯一的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正在一方面密切注视“风云一号”卫星行踪,一方面精心调整赤道上空36000km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通道地球同步卫星资料,采用多通道阈值、基于晴空合成底图和云图时间序列的阈值和相似检测、有限区域动态阈值检测等方法,运用分步决策思路,对(60°S~60°N、45~165°E)区域内卫星云图分中高云和低云进行云地分离综合处理。经人工判断与自动云地分离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准确率达到90%以上。分析表明,考虑云和地(海)表在不同通道的亮温差异和随时间演变特点,建立并运用多种云地分离方法,有利于云地分离信息量的增加;提出的考虑云系分布时变特性的相似检测法,以及从有云和无云两个角度优先选择高可信度方法逐步检测,有利于云地分离准确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960年首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从太空观测地球的时代,并促使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决议,更推动世界气象组织(WMO)将气象卫星纳入全球观测系统(GOS).随着气象卫星全球观测的特点日益凸显,很多国家陆续启动了气象卫星系统建设,而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作为全球气象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7.
徐建平 《气象》1984,10(5):39-43
一、引 言 自1972年美国发射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以来,人们对资源卫星资料的处理和应用已做了不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资源勘察、水文、测绘、环境监测、农业等非气象领域中主要是利用资源卫星资料。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时间比陆地卫星要早得多,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初就自制了气象卫星接收设备,但接收的资料大部为未经数字处理的云图,而且主要限于气象上应用。国内许多部门对气象卫星资料的数字处理及  相似文献   

18.
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为各方面所共识,无论是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航空航海及军事应用等各方面,其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1997年6月10日20时01分,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算起,至今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发射了129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98颗(含1994年12月美国发射的NOAA-14),静止31颗(含1994年4月美国发射的GOES-8、1994年10月俄罗斯发射的GOMS和1995年5月美国发射的GOES-9)。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把极轨气象卫星送…  相似文献   

19.
6月25日晚7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卫星. 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这颗气象卫星是国内科技部门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联合研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1972年3月开始接收美国第一代气象卫星云图,到目前为止,已工作了十多年,这期间,卫星曾两次换代.1975年,美国的气象卫星进入第二代,而我们的接收设备却是按照接收美国第一代气象卫星设计制造的,所以必须对接收系统的“118”传真机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以后才能继续进行接收.当时,全国大部分卫星地面接收站均停止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