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本质是转化物质资源形态的过程,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其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对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对不足和前些年的高强度消费以及过度开发,导致矿产资源的保障形式日益严峻.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特征和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现状,指出我国矿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需求增加的矛盾,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或者价格管制的手段.在当前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要建立储备,逐步渐进缩小实际价格和均衡价格差距;二是推动技术创新,克服资源短缺瓶颈;三要加大管理创新,保障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保障.在国际矿业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编制针对我国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矿产资源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重点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开发现状、管理现状,以及在对比国际和国内矿业形势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应遵循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优化矿产资源布局管控和实现科技引领发展等4点原则,在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功效、建立健全监管评估制度的支撑下,抓紧建立储备矿种动态调整评价机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加强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时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程度.  相似文献   

3.
黎谊锴  黄载环等 《广西地质》2001,14(3):33-36,42
文章通过介绍钟山县“五统一”矿政管理的成功经验,指出应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必须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注重社会、经济1环保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议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和依法有序开发为前提,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严格有效保护为核心,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和可靠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瓶颈约束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中心,在简要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瓶颈约束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瓶颈约束的思路对策.总体思路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并从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实施资源供给的国际化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建设矿业强国、打造有实力的矿业集团等6个方面阐述了主要对策,这对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瓶颈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灵宝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大市,在近三十年的持续强力开发的基础上,如何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挑战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以矿产资源地租为经济实现,以采矿权为法律实现,由此决定它的实现程序应是:矿产资源地租额的拟定,矿产资源的出售,物权契约的签订,采矿登记手续办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矿业秩序实现全面好转之后,对进一步实现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提出6个方面的意见。强调指出:提高认识,切实保护和利用好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建立矿业权市场,实现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执法,实现矿业秩序根本好转;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整合是优化矿产资源配置,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浪费资源的问题,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解决矿山企业“多、小、散”问题,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促进矿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矿产资源整合的进一步深化,一些阻碍整合初衷实现的困局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服务于四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统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结合四川省情,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资产开展了价值核算体系的研究,重点了探索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在社会价值方面,首次对矿产资源的社会价值形成系统分析,按照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进行了梳理,得到了社会价值的普适划分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划分矿产资源社会价值,也可用于其他资源;对于战略价值部分,首次将战略矿产资源的优势和紧缺属性进行了综合考量,并从资源禀赋、供需关系、国际形势等方面给出了一套技术可行性较高的核算方法。在生态价值方面,认为恢复费用法应用矿产资源生态价值估算具有可行性相对较高,并采用恢复费用法建立了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实施一年多来,在地勘行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规范》界定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范围、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统一了共(伴)生矿产资源的资源储量估算的原则、方法,总结了综合工业品位的制定内容和应用的范围,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规范依据,为我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必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勘查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生态环境影响,构建金属矿床类型-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的勘查开发前景评估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而且也是推动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家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破坏成本评估。通过指标提取和筛选,初步建立了一个金属矿床勘查开发前景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实现全面定量分析待开发矿床的生态损害和矿床价值奠定了基础。并从矿床所在的区域、矿床类型以及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论述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实质,并构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董其上  厍成荣 《矿物岩石》1998,18(4):106-112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可以扩大矿产资源的总量,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矿产资源增值增效,矿物岩石的声、光、电、磁、热、结构、组分等物化特性将得到充分利用和改造。知识创新体系是实现矿产资源价值扩张的坚实基础,而管理创新则是资源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和形势,阐明矿产资源在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我国矿产资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和实现小康目标、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利用的自然资源中,70%以上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现代工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矿物原料。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对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力提倡节约集约利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斌  肖克炎  丁建华  李楠 《地质学报》2011,85(11):1834-184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对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就相继开展不同规模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通过对各种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成矿信息的定量化识别与提取,最终实现对矿产资源位置的圈定、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和要求,评估了《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环境保护以及矿产资源管理等各项目标的实现程度,结合当前形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于新 《吉林地质》2000,19(2):43-47
矿产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实施、修改过程来说明实现依法治矿,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走向法治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