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孔鲍精子短期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及精子密度等因素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exta)精子短期保存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DMSO、维生素C、甘油、葡萄糖等添加剂中仅5%和7. 5% DMSO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 3个试验温度中28℃精子活力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1℃, 最慢是5℃; 稀释度越高精子活力下降速度越快。正交试验中, 九孔鲍精液分别在25个保存条件下保存96 h, 保存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观察精子活力。25 个处理的活力变化数据用生长函数拟合, 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精子活力半衰期, 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较理想的精子保存条件是: 温度为7℃, DMSO质量分数为3%, 精子密度为7.5×108个/mL; 各因素对精子活力半衰期的影响按精子密度、温度、DMSO密度顺序递减; 精子密度对精子活力半衰期有显著影响(P<0.05) , 温度及DMS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 相似文献
2.
养殖密度对九孔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放养密度对九孔鲍 (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的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4个月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九孔鲍的生长明显地受到放养密度的制约。在5个实验密度组中 (分别为每养殖笼中放养35 ,40,45 ,50和55个鲍 )以低密度组的生长率为最高 ,达118.57μm/d。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 ,其生长率逐渐下降。但各密度组的存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 :九孔鲍的壳长与湿体质量的关系为 :W=0.000093605×L3.0395;每月一次对鲍壳长的测量会对该鲍的生长有明显影响 ,在同等养殖密度和养殖条件下 ,不进行测量的对照组生长率比实验组的要高出15.4%(16.25μm/d) ;另外 ,九孔鲍的生长与水温也有明显关系 ,其生长的临界温度为14.8℃。 相似文献
3.
九孔鲍和杂色鲍等位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养殖群体和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的自然群体进行了10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在研究九孔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和27个等位基因中,单态位点有Ldh-1、Adh-1、Sod-1、Sod-2、Sod-3、Est-1、Mdh-2、Me-1、Idh-1、Sdh-1、Sdh-2、Amy-2、Amy-3,在这些位点只有一个等位基因(Sdh-2除外):有5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Est-2、Est-3、Mdh-1、Aat-1、Amy-1(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27.78%,在这些位点有2~4个等位基因。在研究杂色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和26个等位基因中,单态位点有Ldh-1、Adh-1、Sod-1、Sod-2、Sod-3、Est-1、Mdh-2、Idh-1、Sdh-1、Sdh-2、Amy-2、Amy-3,在这些位点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有6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Est-2、Est-3、Mdh-1、Me-1、Aat-1、Amy-1(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33.33%,在这些位点有2~4个等位基因。九孔鲍和杂色鲍在所有位点中共享大多数常见等位基因,因此在生化遗传上它们非常相似。本研究揭示了九孔鲍和杂色鲍群体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谱带的变异式样,为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结构及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的参考图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养殖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用RAPD技术对我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的九孔鲍5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大小范围为0.2—2.4kb,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多态位点比例为68.8%。基因多样性介于0.210±0.193与0.247±0.187之间,平均为0.224,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福建东山群体和广东惠来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支;深圳、湛江和三亚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另一支。群体间遗传距离介于0.062与0.135之间,福建东山群体与广东惠来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惠来群体与深圳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群体间FST值介于0.176与0.326之间,随机组合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已经达到显著水平,但东山和惠来与深圳、湛江和三亚2组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明近年来九孔鲍大规模死亡事件可能与遗传多样性并无直接相关,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遗传选育。不同地方群体间的显著分化表明,各地方群体应分别作为单独的"管理单元(management unit)"进行遗传资源管理,群体之间的移植应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和pH值对九孔鲍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pla)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最适pH不同。分别为褐藻酸酶8.8、琼脂酶4.2、纤维素酶4.5-5.0。MgSO4为褐藻酸酶的激活剂、BaCl2为琼脂酶的激活剂、MnCl2是纤维素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雄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配3个雌九孔鲍,建立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各家系养殖240d后统计每个家系生长性状,并分别从所建立36家系中随机选取40个稚鲍,在盐度16下进行耐盐实验,48h后统计各个家系的存活率,应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REML)估算九孔鲍体重,壳宽,壳长与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稚鲍在240日龄时,壳长、壳宽和体重遗传力为中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8±0.04,0.13±0.06,0.18±0.15;耐低盐性状遗传力较低,估计值为0.056±0.022,48h家系的平均存活率为0.44±0.23。壳长,壳宽,体重与耐低盐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156和?0.03—0.14,呈负相关关系,检验不显著。结果证明,对九孔鲍生长性状与耐低盐性状进行改良时,可采用复合育种技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自1999~2001年在三亚市渔业贸易公司龙坡鲍鱼基地对热带、亚热带暖水型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三倍体诱导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 ,采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方法获得MII三倍体杂色鲍的胚胎、鲍苗及成鲍 ,并比较了低温 :3 ,9 ,13 ,15℃及低温与药物相结合两种方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在水温13℃并结合药物刺激方法产生的三倍成活率、倍化率都比较高 ,适合于产业化推广。在2001年3~4月用此方法共培育MII三倍体杂色鲍1.4×105粒。三倍体与二倍体杂色鲍相比 ,在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出肉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杂色鲍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适宜pH分别为2.6~3.0、2.6~3.4;类胰蛋白酶在肝胰腺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8.6~9.0,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50℃,适宜pH为8.2;肝胰腺和消化道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0℃,最适pH分别为6.8、7.2;纤维素酶在肝胰腺中的适宜温度为40~50℃,最适pH为5.2,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4.8。在最适温度和pH范围内,肝胰腺中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消化道中,具有器官特异性,而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腺和消化道中差异不显著,无器官特异性。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九孔鲍的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aquatilis自1990年从台湾省首次引进在福建东山岛养殖以来 ,迅速发展 ,现在已成为福建闽南地区以南沿海养殖的主要鲍种。该鲍具生长快 ,适合本地区养殖的特点 ,从2.0cm左右鲍苗装笼,经过6个月养成 ,就可以达到5.5cm商品规格。根据多年来从事九孔鲍人工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文就九孔鲍苗种生产环节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作一介绍。1亲鲍性腺促熟九孔鲍的自然繁殖季节在福建闽南地区是8~10月份 ,但在此之前的4~7月份 ,也可看到少数成鲍性腺成熟。在… 相似文献
10.
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南方沿海许多养殖场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该病可感染各种规格的鲍,死亡很快,死亡率高。病鲍的外观症状表现为外套膜收缩,腹足表面变黑,肌肉变得僵硬。通过电镜观察,在肝胰腺、外套膜、肾、鳃及肠等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30nm。该病毒一般存在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双层质膜所包裹。染病鲍细胞器如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崩解,糖原粒、核糖体减少,核膜松疏、溶解、消失,核质边缘化。病毒的病原性通过对健康鲍的感染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沿海养殖的九孔鲍不论是成鲍还是幼鲍均经常发生脓疱病,死亡率可达 50%-60%,其症状与皱纹盘鲍脓疱病相似,但对药物的敏感性却不同.研究发现: 导致福建省的九孔鲍发生脓疱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而非 河流弧菌(V.fluvialis).其对多数药物不敏感,在43种抗菌药物中只对呋喃妥因、氯霉 素、痢特灵等中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类药物则完全不敏感.由于上述 药物已被列为禁用渔药而不宜使用,故生产中应以新研制的无公害防治药物替代.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目前杂色鲍性腺发育提前的现象展开研究,以产卵量为指标分析了杂色鲍可量性状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以体长的立方除以体重作为体型系数(F),它与产卵量(G)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480.曲线回归方程为:G=-7.5009 ln(F)+18.22(R2=0.9095).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杂色鲍雌性亲本的产卵量和体长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82.结果提示,性腺发育较早的小个体的杂色鲍母本更多地参与了繁殖活动,而且产出的卵子的绝对重量大于大个体的杂色鲍亲鲍.这可能是造成人工育种中杂色鲍体型减小、性腺发育提前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广泛存在于海中基质表面的微生物粘膜对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研究了不同年龄微生物粘膜 ( 1 ~ 6 d ) 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 ~ 6 d微生物粘膜均显著地诱导幼虫附着,其中 3, 5 和 6 d 微生物粘膜还显著地诱导幼虫变态;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分别与微生物粘膜中的藻类密度和细菌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推测藻类和细菌可能在幼虫的附着和变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垂直基质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90 % 以上的幼虫附着在具 23 d 微生物粘膜的载玻片表面且变态率达 70 % 以上,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粘膜可以诱导杂色鲍幼虫的附着和变态,同时也证实了幼虫具备选择附着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初步研究了新型抗菌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在健康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鲍血淋巴中氟苯尼考含量的可靠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5.69%,最低检测限0.05μg/cm3.以20×10-6(m/m)剂量对九孔鲍腹足单次肌注,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原理(SMT)处理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1.25mg/(h.dm3),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41h,清除率(C lB)为0.94dm3/(kg.h),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2.27dm3/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61h.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吸收良好,分布广泛,代谢消除快.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settlement substrates of nona-porous abalones (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are covered with biofilms in which several types of microorganisms coexist and interact. These microorganisms are usually important causes of juvenile abalone disease as well as organisms useful in promoting abalones’ adhesi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biofilms remains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 of the biofilm bacteria. Total DNA of 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