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志才 《广西地质》2002,15(3):20-24
广西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用途广,开发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方面,岩溶地貌景观方面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财富,文章就石灰岩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西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的特点,是广西最重要的优势矿产之一。它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累计厚度达20500m,已知矿产地76处,探明各级储量达30亿吨。石灰岩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近年来在岩溶地貌景观区开展旅游业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石灰岩产出地质条件、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热带岩溶地貌发育历史及序次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7,16(4):332-345
广西岩溶地貌发育基本上均处于热带、亚热带环境中,为一较为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根据其发育的时间先后不同,可分成二个大区六个亚区。Ⅰ区发育早,Ⅱ区发育晚。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不仅造成了发育时气候上的差异,还造成了广西各地区热带岩溶地貌类型、形态上的不同。广西热带岩溶发育过程中有二次内陆湖盆发育期:第一次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发育在Ⅰ区;第二次为白垩纪大湖盆期,广西几乎全境处于其内。白垩湖盆期使得广西第三纪主要水系发育普遍存在着“三不利用”的特点。在整个发育史中,广西热带岩溶地貌曾有过几次强烈、中等—弱发育期和基本不发育期。垂向上的岩溶洞穴基本上是几次强烈发育期形成的,它们互相交错、叠置,不能简单以高低论新老,不存在传统观点上的洞穴成层性。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石灰岩岩溶地貌占全省面积的1/3,就岩溶地貌的科学和美学价值已建立的7个国家级、5个省级地质公园就可以说明其典型性和稀有性。但还不能囊括重要的湖南岩溶地貌之全部,例如石门县罗坪乡的岩溶地貌较之已建立的地质公同就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壶天石灰岩"分布区的地貌特征及富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天石灰岩”在广东省内分布广泛,主要由灰岩、白云石化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属于可溶蚀性岩石,因而分布区内喀斯特地形发育,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岩溶峰林地貌和隐伏型岩溶地貌,以裂隙-溶洞的形式富含地下水。岩溶地下水分为裸露型和隐伏型两种,岩石的岩溶发育程度、地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及相邻岩层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壶天石灰岩”的富水程度。岩溶水常具有承压性质,但也存在无压状态,两者同时并存又互相转化,运移形式是暗流与明流并存、地下迳流与地表流交替出现,以层流运动为主也有紊流和混合流,因此稳定流与非稳定流并存又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6.
我区岩溶分布较广,发育强烈,约占全区总面积41%。就我区来说,可溶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此类岩层发育完善,为岩溶发育提供了基础。同时我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给岩溶的强烈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岩溶地貌大致可划分如下几个部分: (1)桂西北峰丛洼地。分布于宜山至上林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特点是,石峰连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广西东北花岗岩穹地锡矿区进行矿床水文地质研究时,发现富贺钟砂锡矿与喀斯特化石灰岩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砂锡矿广泛发育在石炭纪及泥盆纪喀斯特化石灰岩很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石灰岩分布很广,据有关部门统计:裸露灰岩面积有977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1%;埋藏灰岩面积24752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10%,两者相加,灰岩面积就相当于全区面积的51%。石灰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在南方高温多雨,水里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长期溶解侵蚀下,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的岩溶地貌。这种独特地貌所特有的水文特征,目前还欠清楚,本文仅就现有资料,作一些概括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湘渝黔交界处红色岩溶地貌为新发现的特殊岩溶地貌,以地层凹凸相间排列和单层蜂窝状形态为明显特征。古生代–新生代研究区处于黔中隆起和雪峰隆起北缘,地层沉积岩相和构造变形受到隆起的影响。目前,关于红色岩溶地貌与隆起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野外露头观测、显微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构造变形的角度探讨隆起与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加里东期牯牛潭组形成于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黔中–雪峰隆起的发育影响了沉积水体盐度以及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限定了地貌发育区域和基本形态格架;晚印支–早燕山期受雪峰隆起向北西推覆的影响,形成NE向劈理,劈理多沿准同生期“龟裂纹”构造薄弱带发育,劈理与缝合线组合共同围限石灰岩砾石,后期地下水差异溶蚀形成蜂窝状;晚燕山–新构造期雪峰隆起持续向北逆冲,研究区以隆升、剥蚀为主,形成多组共轭节理,红色岩溶地层抬升至近地表,地下水沿节理侵蚀,最终形成红色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0.
广东的红层岩溶及其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尚仁 《中国岩溶》1994,13(4):395-403
广东岩溶红层主要为砾屑石灰岩和钙质砂岩、砾岩,形成裸露型、覆盖型红层岩溶地貌。红层中有以溶蚀为主的岩溶,也有溶蚀、潜蚀同等重要的假岩溶。存在两种红层岩溶形成机制。岩溶发育程度和岩石中方解石白云石含量与岩溶/假岩溶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湖南凤凰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是湖南风凰国家地质公园内特有的岩溶地貌。本文初步研究了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因素,并对其进行了景观价值评估。基于该地貌的特殊性,在凤凰县境内建立一个以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即:(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残山平原)类型;(2)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了三大岩溶地貌类型的特点与演化,认为它们存在着发育时间上的长短不同,营力上的差异,也就出现岩溶地貌类型上的各异。岩溶地貌类型中老、中、青的概念仍有意义。岩溶形成的“同时态论”在小区域内岩溶地貌的一定发育阶段可能存在,但在大区域或长时间尺度内就不一定适用。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2-27
通过不同高程上岩溶洞穴、溶隙、洼地内充填和残存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实际资料,结合对本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初期的桂西运动就开始了,岩溶洞穴发育最古老者也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在热带岩溶地貌发育上,贡献最大的时期,一是中、晚三叠世,二是第三纪。前者奠定了本区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后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热带岩溶地貌的总形态。岩溶洞穴的发育,最发育时期是中、晚三叠世、第三纪,其它时期主要是利用、改造前期洞穴,只在有利部位发育一些新生小洞穴,在新生大型洞穴方面无重要贡献。现垂向上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一个混杂体,不存在传统认识上的成层性。  相似文献   

14.
祝瑞勤 《地质与勘探》2011,47(3):353-360
广西平果铝矿区主要分布三种岩溶地貌类型,即岩溶丘陵斜坡型、岩溶峰丛洼地型和岩溶峰林洼地型,它们呈现规律性分布而划分为三个地貌带和对应的堆积型铝土矿带.堆积矿的岩溶地貌分带,是在构造地貌的背景下,由原生铝土矿层的暂时性基准面作用,导致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变化而形成.通过大量矿化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在化学成分、矿块...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我国石灰岩分布最普遍的地区之一。由于石灰岩喀斯特强烈的发育,地表不善于集水,产生了許多缺水地区。为了了解喀斯特平原地下水存在情况,我队于1958年在广西中部沿紅水河下游兩岸地区进行了1/10万的綜合地质及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兹将野外工作期间所采取的一些工作方法及个人在普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簡述如下,供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公园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了"兴文式喀斯特"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7.
山东,既发育着崮群、海岸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态,也发育着泉群、长垣状山体、干谷等中国北方及温带岩溶地貌的典型形态,还发育着洞穴群、漏斗、洼地、峡谷等常见的岩溶地貌形态;它们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的可溶性地层为物质基础,或呈线状,或呈面状,或呈点状分布于众多规模、形态不一,且彼此独立的岩溶孤岛内,是崮群、泉群、洞穴群和海岸等岩溶地貌的典型集中发育区,是展现崮、泉自然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之一。同时在对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区域气候特征将山东岩溶地貌划分为半干旱、半湿润、海岸性3类暖温带岩溶地貌区,并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山东岩溶"离散型孤岛式"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中国北方及全球温带岩溶地貌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18.
广西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国芬 《中国岩溶》1996,15(3):253-258
广西具有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最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岩溶水的富集和分布。区内有>50l/s天然水点七百余处,地下河604条。大多数地区岩溶水资源模数>40万m3/a·km2。红水河中游东西两侧,岩溶水资源最丰富,地下河规模最大。红水河中下游、柳江中游、右江下游及左江上游北岸,岩溶水资源丰富,地下河发育密度最大。全区补给资源量为484.04亿m3/a,最枯排泄总量为144.76亿m3/a   相似文献   

19.
张加桂 《地质科学》2002,37(3):288-294,319
泥灰质岩石区岩溶地貌是地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三峡地区为例,提出了该区泥灰质岩石分布区广泛发育的漏斗状沼泽凹地、脖颈状岩溶地貌、两沟之间的槽状谷地和溶蚀台地 4种地貌形态,探讨了这些地貌的成因,并指出各种岩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叠加。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溶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研究对泥灰质岩石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贵地区二叠系瘤石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东北部及贵州北部的二叠系中广泛发育了瘤石灰岩(亦称眼球石灰岩)。瘤石灰岩由颜色较浅、较纯净的石灰岩瘤和颜色较深、泥质含量较高、微缝合线发育密集的包层组成。组成瘤和包层的石灰岩类型一致,为生屑石灰岩、生屑质灰泥石灰岩、含生屑灰泥石灰岩或灰泥石灰岩。本次研究认为,瘤石灰岩是压溶成岩作用的产物,不是某种沉积环境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